供电模组以及电子计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4038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电模组以及电子计算机,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一种供电模组,包括装配箱和电源适配器;所述装配箱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电源适配器安装在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围成的空间之中;其中,所述底壳的两侧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底壳上还设有两个第三折弯部;所述上盖的两侧设有第四折弯部和第五折弯部;所述第四折弯部同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折弯部同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供电模组设置紧凑合理,与电源适配器的构造相贴合,各部件可单独装配好后再同电源适配器整体安装到机柜或机箱,其拆装方便且安全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电模组以及电子计算机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一种供电模组以及电子计算机。
技术介绍
工业控制电脑与普通商业电脑的使用环境有所不同,工业控制电脑常常需要壁挂安装到机柜或机箱内部。以前工业控制电脑的供电主要是在工控电脑机箱内部安装电源的方式来供电,只需要一根电源线即可快捷地给工控机供电。近年来,无风扇的工控机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而无风扇的工控机的供电大部分都是使用外接的电源适配器来供电。专利技术人在研究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般的电源适配器无法直接固定到机柜或机箱内部,需要通过另外的固定装置来辅助固定电源适配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电源适配器无法直接固定到机柜或机箱内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配箱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供电模组,包括装配箱和电源适配器,所述装配箱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电源适配器安装在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围成的空间之中;其中,所述底壳的两侧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的所述底壳上还设有两个限位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第三折弯部;所述上盖的两侧设有向下凸出的第四折弯部和第五折弯部;所述第四折弯部同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折弯部同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的供电模组,所述第一折弯部中段开设有第一矩形孔。进一步,所述的供电模组,所述第二折弯部上开设有条形孔。进一步,所述的供电模组,所述第一折弯部长度和高度均大于所述电源适配器的长度和高度,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大小和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大小相同。进一步,所述的供电模组,所述第四折弯部中段开设有第二矩形孔。进一步,所述的供电模组,所述第五折弯部下端开设有U型口。一种计算机,装有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供电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供电模组以及电子计算机,所述供电模组包括:装配箱和电源适配器;所述装配箱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电源适配器安装在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围成的空间之中;其中,所述底壳的两侧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的所述底壳上还设有两个限位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第三折弯部;所述上盖的两侧设有向下凸出的第四折弯部和第五折弯部;所述第四折弯部同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折弯部同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装配箱设置紧凑合理,与电源适配器的构造相贴合,各部件可单独装配好后再同电源适配器整体安装到机柜或机箱,其拆装方便且安全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供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供电模组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底壳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上盖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装配箱、2-电源适配器、11-底壳、12-上盖、111-第一折弯部、112-第二折弯部、113-第三折弯部、121-第四折弯部、122-第五折弯部、1111-第一矩形孔、1121-条形孔、1211-第二矩形孔、1212-U型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下”、“上端”、“下端”、“底部”、“顶端”等仅表示了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当进行翻转或旋转时,这一相对位置关系可能会发生颠倒或变化。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参考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供电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供电模组的结构分解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供电模组包括装配箱1和电源适配器2。所述装配箱1包括:底壳11和上盖12;所述电源适配器2安装在所述底壳11和所述上盖12围成的空间之中。其中,所述底壳11的两侧设有竖直向上凸出的第一折弯部111和第二折弯部112,所述第一折弯部11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112用于夹住所述电源适配器2。参考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底壳的示意图。所述底壳11的底面上还设有两个竖直向上凸起用于限位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第三折弯部113,两个第三折弯部113的构造相同。所述两个第三折弯部113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部11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112之间,且相对设置在所述底壳11底部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三折弯部113未在图中示出,而其位置位于同图中示出的第三折弯部113在底壳11的底面上对称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折弯部111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折弯部112的大小相同,且其高度和长度均大于所述电源适配器2平放时的高度和长度;而两个第三折弯部113的高度较低,为了方便对所述电源适配器2限位而不阻挡住所述电源适配器2的缆线或其他结构。通过所述第一折弯部111、所述第二折弯部112和所述两个第三折弯部113配合可以对所述电源适配器2在四个方向上进行限位,而所述底壳11和所述上盖12同所述电源适配器2组合安装后即可对所述电源适配器2在六个平面的方向上进行完整地限位,使其限定牢固。且所述底壳11底面的两端上还加工有数量预设的安装孔,用于将所述底壳11固定到机柜或机箱上。参考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上盖的示意图。所述上盖12的两侧设有向下凸出的第四折弯部121和第五折弯部122,而所述第四折弯部121和所述第五折弯部122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个向里凸起的小折弯(未标示),每个所述小折弯上均加工有若干螺纹孔(未标示)。结合图1-图4所示,所述底壳11用于安装所述电源适配器2,所述第一折弯部11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112的四周上还设有若干沉头孔(未标示),所述上盖12则用于通过其上开设的若干螺纹孔配合螺钉和所述沉头孔同所述底壳11连接固定,以此完成底壳11、上盖12和电源适配器2的组合安装。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观察所述电源适配器2的相关状态,通过结合所述电源适配器2的相关结构进行设计,在所述第一折弯部111的中段开设有第一矩形孔1111,所述第一矩形孔用于露出所述电源适配器2的条形码,使方便从所述装配箱1外部观察所述电源适配器2的条形码。所述第二折弯部112右下方处还开设有条形孔1121,所述条形孔1121用于露出所述电源适配器2的指示灯,使方便从所述装配箱1外部观察所述电源适配器2的工作状态。如图4所示,为了适配所述电源适配器2的相关结构,使所述装配箱1的设计与所述电源适配器2的结构不相冲突且方便放置,所述第四折弯部121中间开设有第二矩形孔1211,所述第二矩形孔1211用于方便从所述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供电模组以及电子计算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模组,包括装配箱和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箱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电源适配器安装在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围成的空间之中;其中,所述底壳的两侧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的所述底壳上还设有两个限位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第三折弯部;所述上盖的两侧设有向下凸出的第四折弯部和第五折弯部;所述第四折弯部同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折弯部同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模组,包括装配箱和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箱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电源适配器安装在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围成的空间之中;其中,所述底壳的两侧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之间的所述底壳上还设有两个限位所述电源适配器的第三折弯部;所述上盖的两侧设有向下凸出的第四折弯部和第五折弯部;所述第四折弯部同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折弯部同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剑温旺古封雨鑫陈焱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智能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