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车锁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3220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弹簧领域,公开了一种弹簧、车锁以及车辆,所述弹簧包括弹簧主体(10)、与所述弹簧主体(10)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0)和与所述弹簧主体(10)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0),所述第一连接部(20)的尾部(21)处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0)的尾部处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便于所述弹簧安装的套接开口(2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弹簧由于套接开口的存在,从而在使用时能够快速完成弹簧与其他部件的安装,从而提高了弹簧的安装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车锁的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簧、车锁以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弹簧,具体地涉及一种弹簧、车锁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也是一些机械设备(特别是车辆,例如自行车、电动车等)中必不可少的部件。近年来,共享单车行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中,不得不说共享单车给人们(特别是上班族)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对于环保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为了方便管理,车锁成为了共享单车的核心部件。传统的用于共享单车的车锁有智能锁或者机械锁,而无论是机械锁还是智能锁,其开关锁动作几乎都是依靠弹簧来完成的,而现有的普通弹簧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需要工作人员用手或者工具先将弹簧的端部掰开一个开口,然后才能够进行弹簧的安装。显然,现有的普通弹簧由于需要手动或者通过工具掰开弹簧的端部,因此在弹簧的安装过程中费时、费力,并且严重影响了车锁的组装效率。有鉴于此,需要对弹簧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弹簧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弹簧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弹簧、车锁以及车辆,该弹簧能够快速完成其安装,从而提高了车锁的组装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弹簧,所述弹簧包括弹簧主体以及与所述弹簧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尾部处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尾部处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便于所述弹簧安装的套接开口。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弹簧主体以及第二连接部一体形成。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弹簧主体成角度设置并形成避让开口。优选地,所述弹簧主体的各圈相互平行且直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由弹性材料绕制至少一圈而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所述弹簧主体的一圈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弹簧主体任一圈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0°至5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两圈至三圈,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尾部与和所述尾部相邻的圈之间形成所述套接开口,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尾部与和所述尾部相邻的圈之间的轴向距离为2.2-2.6mm。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锁,所述车锁包括安装本体、锁环以及所述的弹簧,所述弹簧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锁环连接,所述弹簧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本体固定。优选地,所述锁环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弹簧的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套接开口穿设到所述安装孔中。优选地,所述安装本体为盒状,所述弹簧和所述锁环均位于所述安装本体内,所述安装本体中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弹簧的第二连接部套设在所述固定柱上。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车锁。优选地,所述车辆为自行车、电助力自行车或者电动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弹簧由于套接开口的存在,从而在使用时能够快速完成弹簧与其他部件的安装,从而提高了弹簧的安装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车锁的组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弹簧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弹簧主体;20-第一连接部;21-尾部;22-套接开口;30-避让开口;40-第二连接部;50-锁环;51-安装孔;60-固定柱;70-安装本体;a-第一连接部的靠近弹簧主体的一圈所在的平面与弹簧主体任一圈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b-第一连接部的尾部与和尾部相邻的圈之间的轴向距离。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弹簧,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弹簧包括弹簧主体10、与弹簧主体10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0以及与弹簧主体10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0,所述第一连接部20的尾部21处和第二连接部40的尾部处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便于弹簧安装的套接开口2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2所示,仅在第一连接部20的尾部21处设置上述套接开口2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锁,如图3所示,所述车锁包括安装本体70、锁环50以及上述弹簧,所述弹簧的第一连接部20与锁环50连接,所述弹簧的与第一连接部20相对的第二连接部40与安装本体70固定。在本技术中,第一连接部20与锁环50的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40与安装本体70的固定均可以通过套接开口22快速完成(也就是说,可以在第一连接部20的尾部以及第二连接部40的尾部均设置上述套接开口22),而不需要通过工作人员的手或者额外的工具先将第一连接部20的尾部和第二连接部40的尾部掰开一个开口,然后再完成第一连接部20与锁环50以及第二连接部40与安装本体70的连接。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中第一连接部20与锁环50的连接以及第二连接部40与安装本体70的连接可以参考日常生活中钥匙环与钥匙的连接。显然本技术提供的弹簧由于套接开口22的存在,从而在使用时能够快速完成弹簧与其他部件的安装,从而提高了弹簧的安装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车锁的组装效率。当然,如上所述,并不是必须在第一连接部20的尾部和第一连接部40的尾部均设置套接开口22,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仅在第一连接部的尾部21处设置上述套接开口22,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0与锁环50的连接通过套接开口22快速完成,而第二连接部40与安装本体70的连接可以通过在安装本体70上设置固定柱60完成。具体的,可以在锁环50上设置安装孔51,这样第一连接部20可以通过套接开口22快速穿设到安装孔51中,从而完成第一连接部20与锁环50的连接,同时可以在安装本体70上设置固定柱60,这样可以将第二连接部40的圈套设在固定柱60上,从而使弹簧具有一个固定点,进而能够使弹簧发挥其作用。其中,所述安装本体70可以为盒状,所述弹簧和锁环50均位于安装本体70内,也就是说,此时上述固定柱60可以设置在盒状的安装本体70的内壁上。当然,所述安装本体7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其中,所述弹簧主体10的各圈相互平行且直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20和第二连接部40可以均由弹性材料(例如弹簧钢)绕制至少一圈而形成,其中,当第一连接部20和/或第二连接部40为多圈结构时,该第一连接部20和/或第二连接部40由弹性材料密绕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20与弹簧主体10成角度设置并形成避让开口30,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部20的靠近弹簧主体10的一圈所在的平面与弹簧主体10任一圈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在图1中通过附图标记a表示。优选地,第一连接部20的靠近弹簧主体10的一圈所在的平面与弹簧主体10任一圈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40°至50°,更优选地,考虑到安装的便利性以及结构的强度,第一连接部20的靠近弹簧主体10的一圈所在的平面与弹簧主体10任一圈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44°至50°。其中,避让开口30的设置可以避免安装时与第一连接部20连接的部件(例如,锁环)在安装过程中与弹簧主体10发生干涉或者挤压,从而影响弹簧的安装效率,换句话说,避让开口30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弹簧的安装效率。具体的,对于套接开口22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可以根据与第一连接部20连接的部件(例如,锁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弹簧、车锁以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主体(10)、与所述弹簧主体(10)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0)和与所述弹簧主体(10)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0),所述第一连接部(20)的尾部(21)处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0)的尾部处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便于所述弹簧安装的套接开口(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主体(10)、与所述弹簧主体(10)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0)和与所述弹簧主体(10)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0),所述第一连接部(20)的尾部(21)处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0)的尾部处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便于所述弹簧安装的套接开口(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0)、所述弹簧主体(10)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40)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0)与所述弹簧主体(10)成角度设置并形成避让开口(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主体(10)的各圈相互平行且直径相等,所述第一连接部(20)由弹性材料绕制至少一圈而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20)靠近所述弹簧主体(10)的一圈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弹簧主体(10)任一圈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40°至5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0)为两圈至三圈,所述第一连接部(20)的所述尾部(21)与和所述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川林玉君段炜
申请(专利权)人: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