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后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2573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1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飞机后体,包括侧挡板(1)、上膨胀边(2)、下膨胀边(3)、后机身,喷管隐藏设置在后机身内部,喷管出口(4)与侧挡板(1)、上膨胀边(2)、下膨胀边(3)融为一体用于喷射,其中上下两膨胀边平齐喷管出口(4)设置,并且两膨胀边与喷管出口(4)光顺对接,喷管出口(4)的下膨胀边(3)也与后机身尾尖平齐,同时下膨胀边(3)长于上膨胀边(2);侧挡板(1)由上膨胀边(2)与下膨胀边(3)间的连接处直到与后机身相连的喷管出口(4)处,连接处倒圆角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飞机后体,机身后体与喷管出口融合,通过膨胀边、侧挡板和后体出口几何形状的设计,降低被探测到几率以及保证气动特性。

An aircraft rea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ircraft rear body, including a side baffle (1), an upper expansion edge (2), a lower expansion edge (3) and a rear fuselage. The nozzle is hidden inside the rear fuselage, and the nozzle exit (4) is used for injection with the side baffle (1), the upper expansion edge (2), and the lower expansion edge (3), in which the upper and lower two expansion side flat nozzle exit (4) is set, And two expansion edge and nozzle exit (4) smooth butt, the nozzle outlet (4) lower expansion edge (3) is also flat with the rear fuselage tail tip, while the lower expansion edge (3) longer than the upper expansion edge (2); side baffle (1) between the upper expansion edge (2) and the lower expansion edge (3) until the nozzle outlet (4) connected to the rear fuselage (4), the connection to the corner treatment. The rear body of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rear body of the fuselage are fused with the outlet of the nozzl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geometry of the expansion edge, side baffle and rear body outlet, the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and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后体
本技术属于飞机的排气后体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的飞机后体。
技术介绍
现代无人机对红外探测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及尾喷流的红外辐射占飞机红外辐射的重要部分,制约着飞机红外探测指标,从而直接关系到作无人机的生存力。现有无人机普遍采用发动机喷管外露的方式,导致飞机的后向、侧向甚至前向红外探测效果均大幅下降。也有无人机采用遮挡技术降低红外辐射,如采用双垂尾设计用尾翼对喷管实现遮挡,从而使红外辐射更具方向性。而对于无人机通常采用无尾飞翼布局设计,则需要通过对后体与喷管的综合设计对喷管和尾喷流进行遮挡和降低辐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后体,克服或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飞机后体,包括侧挡板、上膨胀边、下膨胀边以及后机身,喷管隐藏设置在后机身内部,喷管出口与侧挡板、上膨胀边以及下膨胀边融为一体用于喷射,其中,上下两膨胀边平齐喷管出口设置,并且喷管出口的下膨胀边与后机身尾尖平齐,同时下膨胀边长于上膨胀边;侧挡板由上膨胀边与下膨胀边间的连接处直到与后机身相连的喷管出口处。优选地是,所述上膨胀边和所述下膨胀边均与喷管出口光顺对接。优选地是,所述侧挡板与相连的所述上膨胀边、所述下膨胀边以及所述喷管出口均倒圆角处理。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飞机后体的有益效果在于,机身后体与喷管出口融合,通过膨胀边、侧挡板和后体出口几何形状的设计,既能够降低被探测到几率,又保证较高的气动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飞机后体的水平投影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飞机后体的对称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侧挡板、2-上膨胀边、3-下膨胀边、4-喷管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飞机后体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飞机后体,包括侧挡板1、上膨胀边2、下膨胀边3以及后机身,喷管隐藏设置在后机身内部,从而喷管完全由后机身遮挡住,从而后向和侧向的红外探测效果较喷管直接暴露在外的飞机有很大提高。喷管出口4与侧挡板1、上膨胀边2以及下膨胀边3融为一体设计用于喷射,能够减小侧向、后向、前向的散射面积,具体融合的结构形式如下,根据平行原则,将图1中的上膨胀边2两边分别与后机身对应平行,同时上下两膨胀边平齐喷管出口4设置,并且该两膨胀边均选择与喷管出口4光顺对接,以起到无台阶或缝隙减小次级散射源的作用。下膨胀边3长于上膨胀边2,从而下膨胀边3可以遮挡来自飞机下部的红外雷达波,而且下膨胀边3经过空气换热温度低于上膨胀边2温度,被探测的几率降低,同时单边膨胀效应可提高喷管推力特性。喷管出口4的下膨胀边3也与后机身尾尖平齐,后机身与喷管出口4保持基本同一高度可以提高气动特性,降低喷流对外流的干扰作用。侧挡板1由上膨胀边2与下膨胀边3间的连接处直到与后机身相连的喷管出口4处,其中侧挡板1与相连的上膨胀边2、下膨胀边3以及喷管出口4均选择倒圆角处理,以减少棱边散射面积,既减弱内外流干扰又降低被探测到几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飞机后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机后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挡板(1)、上膨胀边(2)、下膨胀边(3)以及后机身,喷管隐藏设置在后机身内部,喷管出口(4)与侧挡板(1)、上膨胀边(2)以及下膨胀边(3)融为一体用于喷射,其中,上下两膨胀边平齐喷管出口(4)设置,并且喷管出口(4)的下膨胀边(3)与后机身尾尖平齐,同时下膨胀边(3)长于上膨胀边(2);侧挡板(1)由上膨胀边(2)与下膨胀边(3)间的连接处直到与后机身相连的喷管出口(4)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后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挡板(1)、上膨胀边(2)、下膨胀边(3)以及后机身,喷管隐藏设置在后机身内部,喷管出口(4)与侧挡板(1)、上膨胀边(2)以及下膨胀边(3)融为一体用于喷射,其中,上下两膨胀边平齐喷管出口(4)设置,并且喷管出口(4)的下膨胀边(3)与后机身尾尖平齐,同时下膨胀边(3)长于上膨胀边(2);侧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恩刘方良于东升孙超朱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