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尾喷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5760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为克服现有无人机尾喷管隐身效果差、推力损失大的不足,提供一种有隐身效果良好、推力损失小的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尾喷管。所述尾喷管为内喷管和外喷管构成的双层管结构;所述内喷管的内口与所述外喷管的内口均为圆形,所述内喷管的外口为椭圆形;所述外喷管外口为矩形,由外喷管穿过右一机翼段后缘形成;所述外喷管与内喷管之间的层间距离/内喷管高度≥0.25。

A flying wing UAV stealth nozz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UAV technology, to overcome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of UAV nozzle stealth effect, thrust loss and provide a good camouflage effect, thrust loss small flying wing UAV stealth nozzle. Double tube structure of the nozzle and nozzle for inner nozzle structure; the inner mouth inside the nozzle and the outer nozzle inside the mouth are round, the inner nozzle mouth is elliptical; the outer nozzle opening is rectangular, formed by the outer nozzle through a right wing trailing edge section between the outer nozzl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ner nozzle layer / inner nozzle height greater than 0.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尾喷管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尾喷管。
技术介绍
尾喷管作为发动机的能量转换装置具有重要作用,它使高温燃气的热能转换为燃气的动能,从而产生推力。现有采用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无人机,其尾喷管通常采用圆形轴对称喷口或矩形二元喷口。圆形轴对称喷口推力损失小,但会有很长的高温尾焰区,产生较多的短波红外辐射。而矩形二元喷口虽有较好的掺混效果,可以通过掺混外界空气降低排气温度,减小高温尾焰长度;但推力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无人机尾喷管隐身效果差、推力损失大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有隐身效果良好、推力损失小的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尾喷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尾喷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尾喷管为内喷管和外喷管构成的双层管结构;上述内喷管外口为椭圆形,上述椭圆形的长轴与水平面平行。进一步地,为了减少了雷达波反射方向,提高了无人机的隐身性能;上述外喷管外口为矩形,由外喷管穿过右一机翼段后缘形成;上述外喷管外口的边缘与无人机右一机翼段后缘平行。进一步地,为了有效保证隔热效果,上述外喷管与内喷管之间的层间距离/内喷管高度≥0.25。进一步地,为了获得足够的引射效果,带走已经被加热的冷却气体内喷管内口直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喷口直径≥1.2且不大于1.7。进一步地,上述内喷管外口截面为长宽比为2.5:1~3.5:1的椭圆形。进一步地,上述内喷管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进一步地,上述外喷管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内喷管外口234设置为截面为长宽比为2.5:1~3.5:1的椭圆形。相比于同等面积的圆形截面,椭圆形截面更有利于排气与周围空气混合,在保证推力损失较小的情况下,有效减小了排气尾焰的红外特征。2、外喷管外口236设置为矩形,外喷管外口的边缘与无人机右一机翼段后缘15平行,减少了雷达波反射方向,提高了无人机的隐身性能。3、外喷管232与内喷管231之间的层间距离/内喷管231高度≥0.25,可以有效保证隔热效果。4、内喷管内口233直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22喷口直径≥1.2且不大于1.7,可以获得足够的引射效果,带走已经被加热的冷却气体。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尾喷口的动力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采用尾喷口的无人机剖视图;图3是采用尾喷口的无人机俯视图;图4是尾喷管的主视图;图5是图4尾喷管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图4尾喷管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中各标号的说明如下:.11—右一机翼段;15—右一机翼段后缘;21—进气道;22—涡轮喷气式发动机;231—内喷管;232—外喷管;233—内喷管内口;234—内喷管外口;235—外喷管内口;236—外喷管外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采用的尾喷管用于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主要包括飞翼总体、动力系统、飞控系统和前缘载荷系统。飞翼总体包括左机翼段、与左机翼段相对称设置的右机翼段;左机翼段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左一机翼段、左二机翼段、左三机翼段;右机翼段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右一机翼段11、右二机翼段、右三机翼段。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尾喷管,尾喷管23为内喷管231和外喷管232构成的双层管结构;内喷管23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外喷管232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内喷管内口233与外喷管内口235均为圆形,内喷管外口234截面为长宽比为3:1的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与水平面平行;内喷管内口直径是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喷口直径的1.2倍。外喷管外口236为矩形,由外喷管穿过右一机翼段后缘15形成;外喷管外口236的边缘与无人机右一机翼段后缘15平行。如图4至图6所示,尾喷管任意截面均需满足下面所述条件,即外喷管232与内喷管231之间的层间距离/内喷管231高度≥0.25。图5、图6中Z轴方向是指垂直于水平面的铅直方向。内喷管231高度是指Z轴方向上的高度;内喷管曲面上任取一点作平行于Z轴的直线,与内喷管交于另一点,两点间的间距就是内喷管231高度。具体而言,如图5中所示直线m与Z轴平行,直线m与内喷管231交于B、C两点,直线m与外喷管232交于A、D两点,B、C两点距离是A、B两点距离的4倍以上。如图6中所示直线n与Z轴平行,直线n与内喷管231交于F、G两点,直线n与外喷管232交于E、H两点,F、G两点距离是E、F两点距离的4倍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尾喷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尾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喷管(23)为内喷管(231)和外喷管(232)构成的双层管结构;所述内喷管外口(234)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与水平面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尾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喷管(23)为内喷管(231)和外喷管(232)构成的双层管结构;所述内喷管外口(234)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与水平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尾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喷管外口(236)为矩形,由外喷管(232)穿过右一机翼段后缘(15)形成;所述外喷管外口(236)的边缘与无人机右一机翼段后缘(15)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尾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喷管(232)与内喷管(231)之间的层间距离/内喷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天拓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