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块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615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砌块挡土墙,其包括:第一砌块组,第一砌块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一砌块层和多层第二砌块层;所述第一砌块层包括位于其两端的一对副砌块和位于一对副砌块之间且并排安置的多块主砌块;所述第二砌块层包括并排安置的多块主砌块;其中,所述主砌块和所述副砌块呈箱形,且所述主砌块的所述主端板和所述主后板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主腹板,所述副砌块的所述副端板和所述副后板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副腹板,且所述副端板的长度为所述主端板的一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挡土墙,整体性强、材料利用效率高、绿色环保、现场施工简便快捷。

Block retaining wa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lock retaining wall,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block group, a first block group including a multi-layer first block layer and a multi layer second block layer arranged up and down, and the first block layer comprises a pair of pair blocks at both ends of the block and a plurality of block main blocks located in a pair of vice masonry blocks and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second block laye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main blocks placed side by side; in which the main block and the sub block are box shaped, and the main end plate of the main block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main rear plate are extended out of the main web, the pair end plates of the secondary masonry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pair rear panels are extended out of the auxiliary web plates respectively. The length of the secondary end plate is half of the main end plate. The retaining wall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integrity, high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imple and quick construction on 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砌块挡土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砌块挡土墙。
技术介绍
传统重力式挡土墙目前仍然是挡土墙工程的主要形式,但其体积大、用料多、施工工期长等缺陷也有目共睹。加筋挡土墙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筋材需要在填料里较长的锚固长度而带来较大土方逐层碾压压实作业量以及面板逐层垒砌、逐层和筋材连接的工序需要较多的人工的事实导致其施工仍达不到简单快速、方便宜行的效果。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因需要现场绑扎钢筋再现场浇筑也不具备施工方便快捷的效果。日本学者研发的倒Y形挡土墙结构对其下的地基填料要求较高且不易达到限制了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砌块挡土墙,整体性强、材料利用效率高、绿色环保、现场施工简便快捷。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砌块挡土墙包括:第一砌块组,第一砌块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一砌块层和多层第二砌块层;所述第一砌块层包括位于其两端的一对副砌块和位于一对副砌块之间且并排安置的多块主砌块;所述第二砌块层包括并排安置的多块主砌块;其中,所述主砌块呈箱形,包括:主端板;与主端板平行安置的主后板;平行安置在主端板和主后板之间的一对主腹板,主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主端板和主后板;其中,所述副砌块呈箱形,包括:副端板;与副端板平行安置的副后板;安置在副端板和副后板之间的副腹板,副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副端板和副后板;其中,所述主端板和所述主后板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主腹板,所述副端板和所述副后板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副腹板,且所述副端板的长度为所述主端板的一半。其中,所述主腹板与所述主端板、主后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副腹板与所述副端板、副后板的连接处分别设置贯穿高度的预留孔。。其中,所述第一砌块层的各砌块和所述第二砌块层的各砌块错缝砌筑,且所述第一砌块层各砌块的预留孔对准所述第二砌块层各砌块的预留孔。其中,至少上下相邻的两层砌块的互相对准的预留孔内穿设用于提高抗剪能力的抗剪件。优选的,所述抗剪件由钢筋类或纤维类或高分子化学类材料制成。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砌块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砌块组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二砌块组,第二砌块组的主砌块和副砌块的宽度分别宽于所述第一砌块组的主砌块和副砌块的宽度。优选的,所述第二砌块组的主腹板、副腹板的中间分别开设贯穿高度的预留孔。进一步的,还包括穿过所述第二砌块组的各层砌块上的预留孔的抗剪件。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砌块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砌块组具有相同结构的至少一组加宽砌块组,加宽砌块组的主砌块和副砌块的宽度分别宽于位于其上方的砌块组的主砌块和副砌块的宽度。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砌块组、所述第二砌块组、所述加宽砌块组的上下两两相邻的各砌块层之间的加筋层。优选的,所述第一砌块组、所述第二砌块组、所述加宽砌块组的主端板、副端板、主腹板、副腹板、主后板、副腹板上分别开设贯穿厚度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砌块挡土墙具有如下优点:1)挡土墙的主要构件采取现场或工厂预制,构件质量可靠度高,各构件现场装配,方便快捷,节省人力,砌块为空腔薄壁的箱体结构,节省材料,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自重轻,绿色环保,可在砌块外面设置造型或图案,增强美感。2)本技术的挡土墙,通过设置竖向的筋材,将竖向砌块连为整体,可通过施加预应力来改善挡土墙截面受力状态,使得挡土墙结构整体在墙后填土作用下成为类似悬臂受弯构件,提高挡土墙整体结构抗弯剪能力。普通砌块则只凭借砌块本身自重提供结构抗力,因而材料利用效率相对较低。3)本技术的砌块挡土墙,具有水平向的加筋层,相比普通加筋挡土墙,各砌块为薄壁空箱结构,单块刚度大、承载能力强,砌筑时墙面不易变形,竖向筋材的作用,挡土墙砌块所形成的“面板”整体性强,整体刚度大,抗冲击能力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砌块组的主砌块的平面图;图2为第一砌块组的副砌块的平面图;图3为第一砌块组的主砌块(或副砌块)的立面图;图4为第一砌块组的主砌块、副砌块砌筑成墙的立面图;图5a为第一砌块组砌筑挡土墙叶上下相邻的两层砌块错缝砌筑的示意图;图5b为图5a中第二砌块层的示意图;图5c为图5a中第一砌块层的示意图;图6为第二砌块组的主砌块的平面图;图7为第二砌块组的副砌块的平面图;图8为第二砌块组的主砌块(或副砌块)的立面图;图9为第一砌块组和第二砌块组的各砌块砌筑成墙的立面图;图10为砌块和水平向加筋层结合的示意图;图11为砌块和水平加筋层结合形成挡土墙的立面图;图12为本技术的砌块带有通孔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图9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砌块挡土墙的两种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技术的挡土墙包括:第一砌块组,第一砌块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一砌块层和多层第二砌块层;第一砌块层包括位于其两端的一对副砌块B和位于一对副砌块B之间且并排安置的多块主砌块A;第二砌块层包括并排安置的多块主砌块A;其中,主砌块A呈箱形,包括:主端板1;与主端板1平行安置的主后板3;平行安置在主端板1和主后板3之间的一对主腹板2,主腹板2的两端分别连接主端板1和主后板3;其中,副砌块B呈箱形,包括:副端板11;与副端板11平行安置的副后板31;安置在副端板11和副后板31之间的副腹板21,副腹板21的两端分别连接副端板11和副后板31;其中,主端板1和主后板3的两端分别伸出于主腹板2,副端板11和副后板31的两端分别伸出于副腹板21,且副端板11的长度为主端板1的一半。具体的,如图5a所示,本技术第一砌块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一砌块层和多层第二砌块层,如图5c所示,第一砌块层包括位于其两端的一对副砌块B和位于一对副砌块B之间且并排安置的多块主砌块A,而如图5b所示,第二砌块层包括并排安置的多块主砌块A。其中,第一砌块层的主砌块A和第二砌块层的主砌块A的形状和结构尺寸均相同,呈如图1所示的箱形,包括:主端板1;与主端板1平行安置的主后板3;平行安置在主端板1和主后板3之间的一对主腹板2,主腹板2的两端分别连接主端板1和主后板3。而第一砌块层的副砌块B也呈箱形,如图2所示,其包括:副端板11;与副端板11平行安置的副后板31;安置在副端板11和副后板31之间的副腹板21,副腹板21的两端分别连接副端板11和副后板31。其中,本技术主砌块A的主端板1和主后板3的两端分别伸出于主腹板2,而副砌块B的副端板11和副后板31的两端分别伸出于副腹板21,且副砌块B的副端板11的长度为主砌块A主端板1的一半。其中,副砌块B通常用在挡土墙沉降缝的两侧或挡土墙的两端部,其长度为主砌块A沿长度方向对称轴线的一半,即,由1个主端板1的一半、1个主腹板2、以及1个主后板3的一半构成。此外,本技术的挡土墙还包括设置在位于最下层的砌块层底部的底板7和/或位于最上层的砌块层顶部的顶板4(如图4所示)。底板7设置在挡土墙底部,为宽出砌块一定宽度的现浇或预制混凝土形成的底板。而底板宽度可以根据需要做一定程度调整,不一定和顶板同宽。在砌筑挡土墙时,第一砌块层的各砌块和第二砌块层的各砌块采取如图5a所示的错缝砌筑方式,且第一砌块层各砌块的预留孔对准第二砌块层各砌块的预留孔。其中,主砌块A的主腹板2与主端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砌块挡土墙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砌块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砌块组,第一砌块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一砌块层和多层第二砌块层;所述第一砌块层包括位于其两端的一对副砌块和位于一对副砌块之间且并排安置的多块主砌块;所述第二砌块层包括并排安置的多块主砌块;其中,所述主砌块呈箱形,包括:主端板;与主端板平行安置的主后板;平行安置在主端板和主后板之间的一对主腹板,主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主端板和主后板;其中,所述副砌块呈箱形,包括:副端板;与副端板平行安置的副后板;安置在副端板和副后板之间的副腹板,副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副端板和副后板;其中,所述主端板和所述主后板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主腹板,所述副端板和所述副后板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副腹板,且所述副端板的长度为所述主端板的一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砌块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砌块组,第一砌块组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一砌块层和多层第二砌块层;所述第一砌块层包括位于其两端的一对副砌块和位于一对副砌块之间且并排安置的多块主砌块;所述第二砌块层包括并排安置的多块主砌块;其中,所述主砌块呈箱形,包括:主端板;与主端板平行安置的主后板;平行安置在主端板和主后板之间的一对主腹板,主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主端板和主后板;其中,所述副砌块呈箱形,包括:副端板;与副端板平行安置的副后板;安置在副端板和副后板之间的副腹板,副腹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副端板和副后板;其中,所述主端板和所述主后板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主腹板,所述副端板和所述副后板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副腹板,且所述副端板的长度为所述主端板的一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腹板与所述主端板、主后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副腹板与所述副端板、副后板的连接处分别设置贯穿高度的预留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砌块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砌块层的各砌块和所述第二砌块层的各砌块错缝砌筑,且所述第一砌块层各砌块的预留孔对准所述第二砌块层各砌块的预留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砌块挡土墙,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乾徐学文陈红闫晶李兵孟良吴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