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614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涉及填方边坡支挡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墙立面、墙踵板以及多个扶壁,相邻两个所述扶壁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墙踵板固定连接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顶端设置有遮盖集水槽的渗水板,所述渗水板的上侧设置有用于种植景观植物的生态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在生态区内的水分经重力作用流至集水槽内后,通过集水槽上方的生态区遮盖集水槽,进而避免水分的蒸发,与此同时,在生态区内水分减少时,集水槽内的水将向上端通过渗水板进而进入到生态区内供景观植物的生长所需,从而起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

A wall type ecological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ll type ecological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which involves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filling side slope supporting device. The technical scheme includes a wall face, a wall heel plate, and a plurality of buttressed walls, and a water collecting trough fixed with the heel plate of the two adjacent walls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acent walls, and the top of the water collecting trough is covered with a cover. The upper side of the water permeable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n ecological zone for planting landscape plants. When the water in the ecological area flows through the gravity flow to the water collector, the water tank is covered through the ecological area above the water collecting trough, and then the water evaporation is avoided.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water is reduced in the ecological area, the water in the tank will go through the water seepage board to the upper end and enter into the ecological area for the landscape planting. It is necessary to grow things, so as to save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填方边坡支挡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
技术介绍
扶壁式挡墙是一种钢筋混凝土薄壁式挡土墙,其是将预制的挡墙板焊接在预埋于基础混凝土中的钢板上,然后在其内倒填土的一种挡墙形式。与此同时,扶壁式挡墙具有节省占地空间、缩短施工工期、美化城市环境、较易施工等优点,是城市公路工程立交桥引道中常用的一种挡墙形式。公告号为CN2052962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扶壁柱式钢筋混凝土景观挡墙,该景观挡墙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扶壁柱,两条平行的所述扶壁柱之间设置有挡土墙,所述挡土墙位于扶壁柱的纵向中间位置,所述挡土墙的外表面设置有植物生态带,所述植物生态带经插筋固定在挡土墙外表面,所述植物生态带上用于种植的景观植物。但是该景观挡墙上的景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水分通过混凝土渗透而流失,进而将导致生态带内的水分不足以维持景观植物的自然生长,从而需要人工对景观植物进行浇灌的工作,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该生态挡墙具有自动为景观植物提供足够水分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包括墙立面、墙踵板以及多个扶壁,相邻两个所述扶壁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墙踵板固定连接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顶端设置有遮盖集水槽的渗水板,所述渗水板的上侧设置有用于种植景观植物的生态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态区内的水分将经重力作用流至集水槽内,并通过集水槽上方的生态区遮盖集水槽,进而避免水分的蒸发,与此同时,在生态区内水分减少时,集水槽内的水将向上端通过渗水板进而进入到生态区内供景观植物的生长所需,从而起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槽的前侧设置有前挡板,所述前挡板高于所述渗水板的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令集水槽完全被上端的生态区遮盖住,且从集水槽内上升的水分也将通过渗水板完全进入到生态区内,从而提高对集水槽内水分的利用率;与此同时,在集水槽收集生态区内多余的积水时,前挡板起到避免水分流失的作用,从而提升水分的收集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挡板的顶部插接有插板,所述插板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底部与所述前挡板的顶面相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板进一步起到避免生态区内泥土流失的作用,与此同时,出水孔用于去除生态区内过多的水分,从而避免因生态区内水分过多进而导致景观植物的根部腐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挡板的顶面设置有向外倾斜的去水斜面,所述去水斜面的上端与所述出水孔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水分从去水孔内流出后在前挡板的上端堆积,达到快速去除前挡板上端积水的作用,从而起到保护景观植物根部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多根导水柱,所述导水柱插入所述集水槽的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柱具有吸附水分的作用,进而在渗水板上端水分不足时,集水槽内的积水将通过导水柱上升,进而进入到生态区内,从而为景观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底保湿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保湿层起到吸附水分的作用,进而使得水分滞留在底保湿层内,从而提升生态区内水含量,为景观植物提供更多生长所需的水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立面朝向集水槽的一侧设置有侧立保湿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水分被混凝土制成的墙立面吸收而影响到生态区内景观植物的正常生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扶壁之间设置有多根折条,所述折条沿所述扶壁的倾斜侧边方向设置,最底端的所述折条位于所述插板的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态区内设置的折条起到保护泥土流失的作用;与此同时,使得景观植物被整齐划一的编排在相邻两个折条之间,进而增加景观植物的整体美观。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集水槽进而起到留存生态区内水分的作用,进而在生态区内的景观植物需要水分时,通过集水槽内的水分从而避免景观植物因缺水而死亡;2.通过在集水槽一侧设置高于集水槽的前挡板,进而起到收集水分以及避免水分流失的作用;3.通过设置折条进而起到避免水土流失,并且起到编排景观植物的作用,从而有效提升该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的整体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墙立面;2、墙踵板;21、斜面;3、扶壁;4、前挡板;41、插板;42、去水斜面;43、出水孔;5、折条;6、集水槽;7、渗水板;71、导水柱;8、底保湿层;9、侧立保湿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包括垂直设置的墙立面1、水平设置的墙踵板2以及多个用于支撑墙立面1和墙踵板2的扶壁3。需要提及的是,墙立面1、墙踵板2和扶壁3均由混凝土制作而成,且该生态挡墙结构的每两个相邻的扶壁3之间均设置有生态区,生态区用于种植景观植物,景观植物在提升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的整体美观性的同时,减少墙立面1的建设厚度,从而起到节省材料以及人工的支出的作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为了避免生态区内泥土的流失,进而在相邻两个扶壁之间设置有多根折条5,多根折条5沿扶壁3的倾斜边设置,进而在起到保护泥土流失的作用的同时,使得景观植物被整齐划一的编排在相邻两个折条5之间,进而达到增加景观植物的整体美观的效果。如图1、图2所示,墙踵板2远离扶壁3的一端上侧设置有向外倾斜的斜面21。斜面21的一端与墙立面1的侧壁相连,另一端延伸至墙踵板2一端的中间部位。在相邻两个扶壁3之间设置有与墙踵板2的上侧面固定连接的前挡板4。在前挡板4、墙立面1以及两个位于前挡板4两端的扶壁3之间设置有集水槽6。集水槽6用于存储生态区内多余的水分,进而在生态区内的景观植物需要水分时,集水槽能够不断的为景观植物提升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如图2、图3所示,在集水槽6的正上方设置有分隔集水槽6与生态区的渗水板7,水分可通过渗水板7上升或者下降,进而起到补充集水槽6以及为景观植物提供水分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渗水板7的上方设置有底保湿层8以及与墙立面1设置有扶壁3的侧面连接的侧立保湿层9。底保湿层8起到吸附水分的作用,进而使得水分滞留在底保湿层内,从而提升生态区内的水含量,为景观植物提供更多生长所需的水分;侧立保湿层9起到避免混凝土制作的墙立面1对生态区内的水分吸收的作用。需要提及的是,在渗水板7的下侧面上设置有多个插入集水槽6槽内的导水柱71。导水柱71起到引导水分进出集水槽6的作用。如图2、图3所示,在前挡板4的顶端插接有插板41,插板41的高度高于底保湿层8的高度,且插板4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出水孔43,出水孔43的底部与前挡板4的顶侧面相切,进而在生态区内的水高于出水孔43的最底端时,水分将通过出水孔从生态区内流出,从而起到避免水分过多而导致景观植物根部腐烂。需要提及的是,在前挡板4的顶端外侧设置有去水斜面42,去水斜面42的一端与出水孔43相连接,进而使得去水斜面42对经由出水口43流出的水分起到引导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包括墙立面(1)、墙踵板(2)以及多个扶壁(3),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扶壁(3)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墙踵板(2)固定连接的集水槽(6),所述集水槽(6)的顶端设置有遮盖集水槽(6)的渗水板(7),所述渗水板(7)的上侧设置有用于种植景观植物的生态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包括墙立面(1)、墙踵板(2)以及多个扶壁(3),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扶壁(3)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墙踵板(2)固定连接的集水槽(6),所述集水槽(6)的顶端设置有遮盖集水槽(6)的渗水板(7),所述渗水板(7)的上侧设置有用于种植景观植物的生态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6)的前侧设置有前挡板(4),所述前挡板(4)高于所述渗水板(7)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4)的顶部插接有插板(41),所述插板(41)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出水孔(43),所述出水孔(43)的底部与所述前挡板(4)的顶面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扶壁式生态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育生郭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深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