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结构及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615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挡土墙结构,其包括:其底部与位于其下面的垫层或地基连接的底板;安装在底板两端且相对倾斜的前撑和后撑;其底端分别连接前撑和后撑的接头;与接头顶端连接的墙身;其中,所述接头为用于将作用于所述墙身的外力经所述接头分别传递给所述前撑和所述后撑的人字形接头;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前撑、所述后撑、所述接头形成用于分散前撑和后撑垂直向下传送的作用力以便稳定支撑所述墙身的三角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挡土墙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受力明确,结构轻盈,对地基承载能力要求不高,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可以较大程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挡土墙结构的挡土墙。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and retaining wa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and a floor attached to a cushion or foundation below it; a front support and a rear bracing mounted at both ends of the floor and relatively inclined; the bottom end connects the joint of the front support and the rear support, and the wall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the joint; the joint is used for the use. The external force used for the wall body passes through the joint to the human shaped joint of the front bracing and the rear bracing, wherein the floor and the front support, the rear bracing, and the joint form a vertical downward force for dispersing the front and rear supports so as to stabilize the triangles of the walls. The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in structure, convenient in installation, safe and reliable, clear in force, light in structure and low in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While ensuring safety,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and cost can be reduced. In addition, the utility model also provides a retaining wall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retain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土墙结构及挡土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挡土墙结构及具有该挡土墙结构的挡土墙。
技术介绍
传统重力式挡土墙目前仍然是挡土墙工程的主要形式,但其体积大、用料多、施工工期长等缺陷也有目共睹。加筋挡土墙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筋材需要在填料里较长的锚固长度而带来较大土方逐层碾压压实作业量以及面板逐层垒砌、逐层和筋材连接的工序需要较多的人工的事实导致其施工仍达不到简单快速、方便宜行的效果。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因需要现场绑扎钢筋再现场浇筑也不具备施工方便快捷的效果。日本学者研发的倒Y形挡土墙结构对其下的地基填料要求较高且不易达到限制了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挡土墙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受力明确,结构轻盈,对地基承载能力要求不高,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可以较大程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挡土墙结构的挡土墙。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挡土墙结构,其包括:其底部与位于其下面的垫层或地基连接的底板;安装在底板两端且相对倾斜的前撑和后撑;其底端分别连接前撑和后撑的接头;与接头顶端连接的墙身;其中,所述接头为用于将作用于所述墙身的外力经所述接头分别传递给所述前撑和所述后撑的人字形接头;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前撑、所述后撑、所述接头形成用于分散前撑和后撑垂直向下传送的作用力以便稳定支撑所述墙身的三角形。其中,所述接头包括:用于与所述墙身连接的上分接头;用于与所述前撑和后撑分别连接的前分接头和后分接头;其中,所述前分接头和后分接头分别位于所述上分接头两侧,且与上分接头形成人字形。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墙身一侧的用于调节作用于所述墙身的峰值弯矩和剪力的卸荷板。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墙身、所述接头、所述后撑一侧分别连接的用于挡土的挡土板。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底部且向下延伸的用于抗滑和防倾覆的抗滑榫。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后端且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用于抗滑和防倾覆的锚定板。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底板后端连接且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向后延伸的用于抗滑和防倾覆的加长板。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底板后端连接且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向后延伸的拉筋带或加筋土工布或格栅。其中,所述底板、所述前撑、所述后撑、所述接头和所述墙身为一体成形或分体成形。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挡土墙,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挡土墙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挡土墙结构及挡土墙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挡土墙结构,由于挡土墙结构的各构件形状简单、便于制造安装,其底板带有底部承载功能,可将垂直方向的作用力经扩散传至其下面的垫层或地基,提供水平方向足够的抗滑力,为前撑和后撑提供水平方向的自约束力,起到对前撑、后撑的系梁功能,且底板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结构自身的轻盈性,对地基承载能力的需求相对较小,对不同场地适应性较强,加之结构用材经济,施工便捷,因此实用价值较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a、1b为底板与前撑具有不同夹角的挡土墙结构的立面图;图2为带有短卸荷板挡土墙结构立面图;图3为带有挡土板的挡土墙结构立面图;图4为底板底部带有抗滑榫的挡土墙结构立面图;图5是为增加挡土墙抗滑或抗倾覆稳定性底板后设置加长板的立面示意图;图6是为增加挡土墙抗滑或抗倾覆稳定性底板带有锚定板的挡土墙结构立面图;图7是为增加挡土墙抗滑或抗倾覆稳定性底板后带有格栅或拉筋带、加筋土工布等拉结措施的挡土墙结构立面图;图8a-8f为挡土墙拆分为装配件的示意图(不限于图中列举的拆分方案);图9为多级挡土墙结构形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a、1b所示,分别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挡土墙结构具有不同夹角θ的示意图,由图1a、1b可知,本技术的挡土墙结构包括:其底部与位于其下面的垫层或地基连接的底板4;安装在底板4两端且相对倾斜的前撑1和后撑2;其底端分别连接前撑1和后撑2的接头5;与接头5顶端连接的墙身3;其中,接头5为用于将作用于墙身3的外力经接头5分别传递给前撑1和后撑2的人字形接头5;其中,底板4与前撑1、后撑2、接头5形成用于分散前撑1和后撑2垂直向下传送的作用力以便稳定支撑墙身3的三角形。具体的,本技术的挡土墙结构由前撑1、后撑2、墙身3、底板4、接头5构成。底板4的底部与下面的垫层或地基连接,即,底板4可以设置于承载能力满足要求、整平的天然土基上,或砂砾碎石类垫层上,或稳定土类垫层上,或混凝土基础上,或基岩上。前撑1和后撑2分别安装在底板4两端且朝着底板4的竖直中心线方向相对倾斜。在底板4上方设置接头5与墙身3,墙身3与底板4垂直。接头5包括上分接头、前分接头和后分接头,其中,前分接头和后分接头分别位于上分接头两侧,且与上分接头形成人字形,上分接头与墙身3延伸方向一致,前分接头与前撑1连接,后分接头与后撑2连接,前分接头、后分接头分别与前撑、后撑的延伸方向一致。本技术采用人字形接头将墙身、前撑和后撑连接在一起,可将作用于墙身的外力(如弯矩、剪力和轴力等)经接头传递至前撑、后撑,而前撑、后撑与底板形成三角形,使得底板4为前撑1和后撑2提供垂直方向的支撑以分散前撑1和后撑2的传向地基的垂直方向应力的同时,还为前撑1和后撑2提供水平方向的自约束平衡力,使底板4发挥类似“拉杆”或“系梁”的作用。其中,底板4与前撑1、后撑2、接头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区域中,底板4与前撑1之间的夹角θ以及墙身3的高度在挡土墙整体高度中所占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在一定的区间内变化(如图1a、1b所示),以实现三角形支撑区域的“高矮、胖瘦”变化,从而适应不同的设计要求。其中,本技术的接头5和前撑1、后撑2、墙身3的交接处可采用刚性连接,以便连接处可有效传递弯矩、剪力和轴力等而不会发生损坏,或者,接头5、前撑1、后撑2、墙身3的连接处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如铰接,只要能实现在连接处传递作用力的目的即可。其中,挡土墙结构的各构件可以采取混凝土类材料制成,也可以采取钢结构材料制成,还可以采取部分构件为混凝土类材料制成、部分构件为钢结构材料制成的组合形式。而各构件截面可以采用矩形、圆形、T形、工字形、箱形等实心或空心薄壁截面的形式。在形成挡土墙时,挡土墙结构的各构件可以采取一体成形的方式,如整体原位现浇形成挡土墙结构,或者整体预制形成挡土墙结构,此外,各构件还可以采取分体成形的方式,如将接头5、前撑1、后撑2、墙身3、底板4分别成形,再将各构件装配在一起形成挡土墙结构,或者,将上述各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预制为一体、然后再与其它构件装配在一起(如图8a-图8f所示)以便形成挡土墙结构。当采取分解预制、现场装配施工形成挡土墙结构的方案时,各构件结合处需要有牢固可靠的连接。此外,为调节降低作用于墙身3的峰值弯矩和剪力,本技术的挡土墙结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墙身3一侧的与墙身垂直刚接呈短悬臂状的卸荷板(如图2所示)。由于需在后撑2上方填土以便为整个挡土墙结构提供抗滑和抗倾覆的有力帮助,因此,为了挡土,可在墙身3、接头5、后撑2的外侧设置挡土板8(如图3所示),即,在相邻挡土墙结构之间设置挡土板8来实现挡土的目的。当挡土墙抗滑和防倾覆能力不足时,可以在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挡土墙结构及挡土墙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其底部与位于其下面的垫层或地基连接的底板;安装在底板两端且相对倾斜的前撑和后撑;其底端分别连接前撑和后撑的接头;与接头顶端连接的墙身;其中,所述接头为用于将作用于所述墙身的外力经所述接头分别传递给所述前撑和所述后撑的人字形接头;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前撑、所述后撑、所述接头形成用于分散前撑和后撑垂直向下传送的作用力以便稳定支撑所述墙身的三角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其底部与位于其下面的垫层或地基连接的底板;安装在底板两端且相对倾斜的前撑和后撑;其底端分别连接前撑和后撑的接头;与接头顶端连接的墙身;其中,所述接头为用于将作用于所述墙身的外力经所述接头分别传递给所述前撑和所述后撑的人字形接头;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前撑、所述后撑、所述接头形成用于分散前撑和后撑垂直向下传送的作用力以便稳定支撑所述墙身的三角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包括:用于与所述墙身连接的上分接头;用于与所述前撑和后撑分别连接的前分接头和后分接头;其中,所述前分接头和后分接头分别位于所述上分接头两侧,且与上分接头形成人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墙身一侧的用于调节作用于所述墙身的峰值弯矩和剪力的卸荷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土墙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乾刘占卿李玉良蒲婷闫晶吴星郭宏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