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瓶对中机构及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30518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瓶对中机构及灌装装置,所述护瓶对中机构包括护瓶组件及凸轮,所述护瓶组件包括导杆、滚轮、支承环及对中杯,所述凸轮的一侧为上升段,另一侧为下降段,所述凸轮用于设置在灌装主机的外周,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导杆上,且所述滚轮能沿所述凸轮的上升段或下降段滚动,使所述导杆相对灌装主机上的灌装阀上升或下降,所述支承环与所述导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对中杯设置在所述支承环内,且所述对中杯与所述灌装阀相对设置。通过所述护瓶对中机构,使瓶子在送瓶盘与灌装主机交接过程中,或在接着的提升时,瓶子运行稳定,避免发生卡瓶或掉瓶现象。

Centering mechanism and filling device for protecting bott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iddle mechanism and a filling device for a protective bottle, which includes a bottle protection unit and a cam. The protective bottle assembly comprises a guide rod, a roller, a supporting ring and a middle cup. The side of the cam is an ascending section and the other side is a descending section, the cam is used for setting the outside week of the filling host. The roller is arranged on the guide rod, and the roller can roll along the rise or fall section of the cam to enable the guide rod to rise or drop relative to the filling valve on the filling host. The supporting 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guide rod. The middle cup is arranged in the supporting ring, and the middle cup and the filling valve are described. Relative setting. Through the protection bottle to the middle mechanism, the bottle is in the process of connecting the feeding plate with the filling host, or in the next promotion, the bottle runs steadily, avoiding the phenomenon of bottle bottle or bottle drop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瓶对中机构及灌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瓶子灌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护瓶对中机构及灌装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PET瓶或玻璃瓶灌装机,瓶子需要从送瓶盘交接进入灌装主机,接着需要提升一段距离并与灌装阀的阀口对中压紧,之后才能往瓶内灌装产品。瓶子在送瓶盘与灌装主机交接过程中,或在接着的提升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卡瓶或掉瓶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护瓶对中机构及灌装装置,能确保瓶子运行稳定,避免发生卡瓶或掉瓶现象。一种护瓶对中机构,包括护瓶组件及凸轮,所述护瓶组件包括导杆、滚轮、支承环及对中杯,所述凸轮的一侧为上升段,另一侧为下降段,所述凸轮用于设置在灌装主机的外周,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导杆上,且所述滚轮能沿所述凸轮的上升段或下降段滚动,使所述导杆相对灌装主机上的灌装阀上升或下降,所述支承环与所述导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对中杯设置在所述支承环内,且所述对中杯与所述灌装阀相对设置。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护瓶组件还包括瓶口密封垫,所述瓶口密封垫设置在对中杯的第一通孔内,且位于所述对中杯的上端,所述瓶口密封垫上开设有与所述灌装阀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对中杯的第一通孔下端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瓶口密封垫的第二通孔上端设有二倒角。所述护瓶组件还包括导套,所述导套设置在所述灌装阀的阀座内,所述导杆与所述导套间隙配合。所述护瓶组件还包括缓冲套,所述缓冲套设置在所述灌装阀的阀座上端,且所述导杆上设有轮座,所述滚轮与所述轮座连接,所述缓冲套位于所述轮座下方。所述导杆包括分别与所述轮座连接的第一杆、第二杆及第三杆,所述第一杆延伸出所述轮座的上端,所述第二杆与第三杆并列设置且延伸出所述轮座的下端,所述灌装阀的阀座内设有两个所述导套,所述第二杆、第三杆分别与对应的导套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杆及第三杆上分别套设有所述缓冲套,且所述第二杆、第三杆的底端分别与所述支承环连接。所述对中杯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支承环,且所述对中杯的上端外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O形圈,所述O形圈卡设在所述支承环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通孔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瓶口密封垫的外壁下端设有凸起,所述瓶口密封垫通过凸起与凹槽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一种灌装装置,包括进瓶盘、出瓶盘、灌装主机及所述的护瓶对中机构,所述进瓶盘设置在所述灌装主机的进瓶侧,所述出瓶盘设置在所述灌装主机的出瓶侧,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进瓶盘与出瓶盘之间,且所述上升段靠近所述出瓶盘,所述下降段靠近所述进瓶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灌装装置包括多个所述护瓶组件,所述灌装主机上具有多个所述灌装阀,多个所述护瓶组件沿所述灌装主机的周向方向设置,且所述护瓶组件与所述灌装阀一一对应设置。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上述护瓶对中机构及灌装装置,灌装主机旋转时,带动护瓶组件旋转,滚轮可以沿凸轮滚动,带动对中杯上下运动,当护瓶组件转动到灌装主机与进瓶盘交接处时,对中杯刚好罩住进瓶盘上的瓶子的瓶口,接着滚轮脱离凸轮,护瓶组件依靠自重压紧并护着瓶子从进瓶盘交接到灌装主机,然后护着瓶子往上提升,直至与灌装阀的阀口压紧对中。灌装完后,护瓶组件依靠自重压紧并护着瓶子下降,下降完后瓶子进入灌装主机和出瓶盘的交接处,此时,护瓶组件的滚轮沿凸轮爬升,对中杯刚好离开瓶口,接着瓶子离开灌装主机进入出瓶盘。通过所述护瓶对中机构,使瓶子在送瓶盘与灌装主机交接过程中,或在接着的提升时,瓶子运行稳定,避免发生卡瓶或掉瓶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灌装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当护瓶对中机构处于图1中位置A处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当护瓶对中机构处于图1中位置B处时的示意图;图5为当护瓶对中机构处于图1中位置D处时的示意图;图6为护瓶组件与凸轮的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护瓶对中机构,2、灌装主机,21、灌装阀,22、提瓶机构,3、进瓶盘,4、出瓶盘,10、护瓶组件,20、凸轮,110、导杆,112、第一杆,114、第二杆,116、第三杆,120、滚轮,130、支承环,140、对中杯,142、第一倒角,144、凹槽,150、瓶口密封垫,152、第二倒角,154、凸起,160、导套,170、缓冲套,180、轮座,190、O形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2-6所示,一种护瓶对中机构1,包括护瓶组件10及凸轮20,所述护瓶组件10包括导杆110、滚轮120、支承环130及对中杯140,所述凸轮20的一侧为上升段,另一侧为下降段,所述凸轮20用于设置在灌装主机2的外周,所述滚轮120设置在所述导杆110上,且所述滚轮120能沿所述凸轮20的上升段或下降段滚动,使所述导杆110相对灌装主机2上的灌装阀21上升或下降,所述支承环130与所述导杆110的下端连接,所述对中杯140设置在所述支承环130内,且所述对中杯140与所述灌装阀21相对设置。如图3所示,进一步,本实施例所述护瓶组件10还包括瓶口密封垫150,所述瓶口密封垫150设置在对中杯140的第一通孔内,且位于所述对中杯140的上端,所述瓶口密封垫150上开设有与所述灌装阀21匹配的第二通孔。通过设置瓶口密封垫150,一方面用于与灌装阀21对接,避免灌装过程中出现漏液,另一方面,瓶口密封垫150设置在对中杯140的第一通孔内且位于所述对中杯140的上端,便于抵接由对中杯140下端插入的瓶子瓶口,使瓶子被护在对中杯140内,避免出现瓶子不稳的情况,而且瓶口密封垫150的下端面与瓶子的瓶口对接,同时灌装阀21能插入瓶口密封垫150的第二通孔内,进一步提高灌装过程的密封性,避免灌装液漏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对中杯140的第一通孔的中部设有凹槽144,所述瓶口密封垫150的外壁下端设有凸起154,所述瓶口密封垫150通过凸起154与凹槽144配合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方便。当然,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直接将对中杯140的第一通孔设置成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阶梯孔,同时满足对罐装阀的对接及对瓶子瓶口的抵接。如同1、6所示,护瓶组件10随灌装主机2旋转过程中,滚轮120可以沿凸轮20滚动,带动对中杯140上下运动,当护瓶组件10转动到灌装主机2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护瓶对中机构及灌装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瓶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瓶组件及凸轮,所述护瓶组件包括导杆、滚轮、支承环及对中杯,所述凸轮的一侧为上升段,另一侧为下降段,所述凸轮用于设置在灌装主机的外周,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导杆上,且所述滚轮能沿所述凸轮的上升段或下降段滚动,使所述导杆相对灌装主机上的灌装阀上升或下降,所述支承环与所述导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对中杯设置在所述支承环内,且所述对中杯与所述灌装阀相对设置,所述对中杯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瓶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瓶组件及凸轮,所述护瓶组件包括导杆、滚轮、支承环及对中杯,所述凸轮的一侧为上升段,另一侧为下降段,所述凸轮用于设置在灌装主机的外周,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导杆上,且所述滚轮能沿所述凸轮的上升段或下降段滚动,使所述导杆相对灌装主机上的灌装阀上升或下降,所述支承环与所述导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对中杯设置在所述支承环内,且所述对中杯与所述灌装阀相对设置,所述对中杯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瓶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瓶组件还包括瓶口密封垫,所述瓶口密封垫设置在对中杯的第一通孔内,且位于所述对中杯的上端,所述瓶口密封垫上开设有与所述灌装阀匹配的第二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瓶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杯的第一通孔下端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瓶口密封垫的第二通孔上端设有第二倒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瓶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瓶组件还包括导套,所述导套设置在所述灌装阀的阀座内,所述导杆与所述导套间隙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瓶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瓶组件还包括缓冲套,所述缓冲套设置在所述灌装阀的阀座上端,且所述导杆上设有轮座,所述滚轮与所述轮座连接,所述缓冲套位于所述轮座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瓶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包括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小军卢伟宋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