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刷无齿内刹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9184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4 0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刷无齿内刹电机,包括电机单元和刹车单元,所述电机单元包括电机轴、转子组和定子组,所述转子组包括轮毂、磁钢、端盖和轴承,所述刹车单元包括磁刹座、动片和摩擦环;所述轮毂为电机外壳,通过端盖将定子组、磁刹座、动片和摩擦环封装于轮毂内;轮毂内侧圆内均匀贴有磁钢;所述电机轴穿过轮毂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固定于轮毂中心位置处;所述定子组、磁刹座、动片和摩擦环均套设在电机轴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操作安全便捷,通过装置内部的刹车单元完成车辆的制动,优化了整车的刹车结构,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刷无齿内刹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刷无齿电机,具体涉及一种无刷无齿内刹电机。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动车的轮毂电机大多采用无刷无齿电机或无刷有齿电机,其制动方式都是依托外部的机械结构刹车完成。例如碟刹、随动刹和鼓刹等刹车方式,通过配合刹线利用手动刹把实现车辆制动。然而,此类刹车方式结构繁杂,刹线走线和手动刹把占用整车空间,影响整车的美观;而且,刹车部分的外露会导致灰尘及泥沙进入造成刹车效果减弱,影响车辆整体性能;同时,松开手动刹把会使车轮自由转动,造成溜车的后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刷无齿内刹电机。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操作安全便捷,通过装置内部的刹车单元完成车辆的制动,优化了整车的结构,节约了成本。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无刷无齿内刹电机,包括电机单元和刹车单元,所述电机单元包括电机轴、转子组和定子组,所述转子组包括轮毂、磁钢、端盖和轴承,所述刹车单元包括磁刹座、动片和摩擦环;所述轮毂为电机外壳,通过端盖将定子组、磁刹座、动片和摩擦环封装于轮毂内;轮毂内侧圆内均匀贴有磁钢;所述电机轴穿过轮毂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固定于轮毂中心位置处;所述定子组、磁刹座、动片和摩擦环均套设在电机轴上;所述定子组设置在轮毂的内部,所述磁刹座设置在定子组的左侧,磁刹座内设置有磁力线圈,磁力线圈与外部的开关连接;所述摩擦环与端盖的内侧面连接,保证摩擦环的圆周向固定和轴向运动;所述动片设置在磁刹座与摩擦环之间,动片与磁刹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动片通过紧固件与磁刹座连接,保证动片圆周向固定和轴向运动。进一步地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磁力线圈设置在磁刹座内腔的圆环形凹槽内,磁力线圈带引出线,所述引出线通过磁刹座外侧面的出线保护圈引出,磁力线圈通过引出线与开关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若干个台阶定位柱,所述摩擦环通过台阶定位柱与端盖连接,保证摩擦环的圆周向固定和轴向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采用专用的轴位螺钉。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磁刹座内侧面外边缘的定位孔内。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刷无齿内刹电机,结构美观紧凑,通过自身的刹车单元直接完成车辆的刹车制动,省去了刹车器、刹线和刹把等部件,优化了整车的结构,节约了成本。(2)本专利技术通过内置刹车单元能够实现车辆停车后,一直保持制动状态,防止车辆滑行或后溜;当需要手动推行时,将开关切换至接通状态即可变成手动推行模式。用户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和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图。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1中刹车单元结构图。其中,1、端盖;2、摩擦环;3、动片;4、磁刹座;5、定子组;6、电机轴;7、轮毂;8、磁力线圈;9、引出线;10、出线保护圈;11、复位弹簧;12、轴位螺钉;13、螺纹孔;14、定位孔;15、磁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无刷无齿内刹电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电机单元和刹车单元;所述电机单元包括电机轴6、转子组和定子组5,所述转子组包括轮毂7、端盖1、磁钢15和轴承,所述刹车单元包括摩擦环2、动片3和磁刹座4。所述轮毂7为电机外壳,轮毂7同时也是转子,轮毂7内侧圆内均匀贴有磁钢15。所述轮毂7通过端盖1将定子组5、磁刹座4、动片3和摩擦环2封装在轮毂7的内部,轮毂7的外圆槽可用于装配轮胎。所述电机轴6穿过轮毂7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固定于轮毂7中心位置处,所述定子组5、磁刹座4、动片3和摩擦环2均套设在电机轴6上。所述端盖1通过轴承与电机轴6固定,端盖1的四周通过螺钉与轮毂7固定,从而形成闭环,保证了轮毂7相对于电机轴6的转动。所述定子组5设置在轮毂7的内部,定子组5通过平键、花键或滚齿与电机轴6固定,装配完成后定子组5的轴向也完成定位。定子组5包括矽钢片匝、线圈、霍尔传感器和线路板,所述矽钢片匝设置在与轮毂7内壁的磁钢15相对应的位置上。如图3所示,所述磁刹座4设置在定子组5的左侧,磁刹座4通过平键与电机轴6圆周向固定,装配完成后由电机轴6的台阶及轴外径,磁刹座4的轴向也完成定位。磁刹座4内设置有磁力线圈8,磁力线圈8带引出线9,磁力线圈8通过引出线9与外部的开关连接。所述磁刹座4的内部设置有圆环形凹槽,磁刹座4的内侧面外边缘均匀地设置有定位孔14,磁刹座4的内侧面中部位置处均匀设置有螺纹孔13,磁刹座4外侧面上设置有出线保护圈10。所述磁力线圈8设置在磁刹座4内腔的圆环形凹槽内,磁力线圈8的引出线9通过出线保护圈10引出与开关连接。所述摩擦环2设置在端盖1的内侧面,保证摩擦环2圆周向固定和轴向运动。所述摩擦环2的边缘设置有3个R型槽孔,端盖1上设置有3根台阶定位柱,摩擦环2通过R形槽孔与端盖1上对应的定位柱连接,保证摩擦环2的圆周向固定和轴向运动。所述动片3设置在磁刹座4与摩擦环2之间,动片3与磁刹座4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1,所述复位弹簧11设置在磁刹座4内侧面外边缘的定位孔14内;所述动片3通过轴位螺钉12固定在磁刹座4上,轴位螺钉12的一端通过螺纹孔13与磁刹座4紧固定,轴位螺钉12的另一端台阶部分与动片3松配合,轴位螺钉12的台阶尺寸即确定了动片3的轴向运动距离,轴位螺钉12的帽头保证了动片3的轴向限位。所述轴位螺钉12采用专用的高强度台阶螺钉,通过轴位螺钉12的设计,不仅可以控制动片3的轴向运动距离并保持圆周向固定,而且简化了整体结构,提高了整体性能。本专利技术刹车单元的制动原理如下:当刹车单元的开关开启时,磁刹座4内的磁力线圈8通电产生吸力,动片3克服复位弹簧11的压力向磁刹座4移动,此时摩擦环2处于自由状态,轮毂7可以自由转动;当开关关闭时,磁力线圈8失电,不产生磁吸力,复位弹簧11将动片3推向摩擦环2,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摩擦环2和轮毂7就被刹住,从而完成车辆的制动。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专利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刷无齿内刹电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刷无齿内刹电机,包括电机单元和刹车单元,所述电机单元包括电机轴、转子组和定子组,所述转子组包括轮毂、磁钢、端盖和轴承,所述刹车单元包括磁刹座、动片和摩擦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为电机外壳,通过端盖将定子组、磁刹座、动片和摩擦环封装于轮毂内;轮毂内侧圆内均匀贴有磁钢;所述电机轴穿过轮毂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固定于轮毂中心位置处;所述定子组、磁刹座、动片和摩擦环均套设在电机轴上;所述定子组设置在轮毂的内部,所述磁刹座设置在定子组的左侧,磁刹座内设置有磁力线圈,磁力线圈与外部的开关连接;所述摩擦环与端盖的内侧面连接,保证摩擦环的圆周向固定和轴向运动;所述动片设置在磁刹座与摩擦环之间,动片与磁刹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动片通过紧固件与磁刹座连接,保证动片圆周向固定和轴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刷无齿内刹电机,包括电机单元和刹车单元,所述电机单元包括电机轴、转子组和定子组,所述转子组包括轮毂、磁钢、端盖和轴承,所述刹车单元包括磁刹座、动片和摩擦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为电机外壳,通过端盖将定子组、磁刹座、动片和摩擦环封装于轮毂内;轮毂内侧圆内均匀贴有磁钢;所述电机轴穿过轮毂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固定于轮毂中心位置处;所述定子组、磁刹座、动片和摩擦环均套设在电机轴上;所述定子组设置在轮毂的内部,所述磁刹座设置在定子组的左侧,磁刹座内设置有磁力线圈,磁力线圈与外部的开关连接;所述摩擦环与端盖的内侧面连接,保证摩擦环的圆周向固定和轴向运动;所述动片设置在磁刹座与摩擦环之间,动片与磁刹座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达联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