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兰华专利>正文

一种肿瘤部位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7023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3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肿瘤部位给药装置,其包括外筒体、圆形药仓、送药机构、限位锥筒、上盖体及下盖体,上盖体与外筒体顶部配合转动连接,所述送药机构包括由上盖体底面中心处向下固定的固定轴、固定轴下端固定的第一锥齿轮、外筒体内壁伸出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上固定的第二锥齿轮、转动凸轮、带有环形卡台的送药杆及复位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由锥齿轮及凸轮机构传动的送药机构完成送药和药液回收的过程,并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使得药液回收和送药存在时间差,给药液与肿瘤部位足够的作用时间。并通过限位锥筒在肿瘤位置找准定位,送药和药液回收的过程仅仅通过转动上盖体即可完成,操作过程十分简便。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节能环保、成本较低的优点。

A tumor location drug delivery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umor location drug delivery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barrel body, a round drug storehouse, a drug delivery mechanism, a limiting cone tube, an upper cover body and a lower cover body. The upper cov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drug delivery mechanism includes a fixed shaft fixed downward at the center of the upper cover body and the first fixed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fixed shaft. A camshaft, a camshaft extending from the inner wall of a cone, a second cone gear fixed on the cam shaft, a rotating cam, a drug delivery rod with a ring card, and a reset spring. The invention has completed the process of drug delivery and liquid recovery by a drug delivery mechanism driven by a bevel gear and a cam mechanism, and made the drug by the effect of a reset spring.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liquid recovery and drug delivery is enough to give enough time to the liquid and tumor sites. The process of drug delivery and liquid recovery can be completed only by rotating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operation process is very simple. Besides,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部位给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肿瘤部位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治疗肿瘤时,常常需要对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观察、取样、给药等操作,目前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服用或者滴注相关药物进行控制治疗,但是这种方式用药周期较长,而且因为是通过消化或循环系统进行药物吸收而并非直接针对内科肿瘤患处进行给药,往往会起效缓慢,控制效果不明显,从而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负担,给患者带来不便。因为化疗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之间非常接近,医护人员对于用药剂量往往采取保守和多个疗程的用药过程,通过服用或滴注的方式进行化疗效果较差。目前,已有公开了一些直接用于肿瘤部位的给药装置,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7年03月15日公布的名称为“一种肿瘤内科给药装置”,其申请公布号为CN106492335A的专利技术专利,其所公布的给药装置采用双活塞结构,方便喷药后及时回收,使用过程中能够直接作用与肿瘤部位进行施药。然而这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便,工作人员需要一手扶着挡板,一手拉动把手带动双活塞结构,还要找准施药位置避免施药位置偏移,很容易在拉动把手的过程中底部施药位置晃动,因此未能取得较好的操作体验。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既能给药位置准确,又能准确控制给药剂量,并兼具必须的操作方便性的肿瘤给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部位给药装置,其通过由锥齿轮及凸轮机构传动的送药机构完成送药和药液回收的过程,并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使得药液回收和送药存在时间差,给药液与肿瘤部位足够的作用时间。并通过限位锥筒在肿瘤位置找准定位,送药和药液回收的过程仅仅通过转动上盖体即可完成,操作过程十分简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肿瘤部位给药装置,所述给药装置包括外筒体、圆形药仓、送药机构、限位锥筒、上盖体及下盖体,其中,所述外筒体为两段式螺纹连接的圆筒结构,所述上盖体与外筒体顶部配合转动连接,所述送药机构包括由上盖体底面中心处向下固定的固定轴、固定轴下端固定的第一锥齿轮、外筒体内壁伸出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上固定的第二锥齿轮、转动凸轮、带有环形卡台的送药杆及复位弹簧,所述凸轮轴前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外筒体内壁,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转动凸轮固定于凸轮轴末端,所述送药杆设于转动凸轮下并通过转动凸轮驱动,所述圆形药仓包括中部的圆形给药仓及围设于所述圆形给药仓外的环形回收仓,且所述圆形给药仓与环形回收仓通过环形隔板间隔,所述圆形药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面对应环形隔板设有让位槽,且所述圆形药仓顶部对应活塞的中心处设有向上的圆柱形孔道,所述圆柱形孔道内侧设有环形弹簧座,所述送药杆伸入圆柱形孔道并连接于所述活塞中心处,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送药杆外侧,且复位弹簧底部固定于所述环形弹簧座上,复位弹簧顶部与所述环形卡台触接,所述圆形给药仓底部连通有带有向下单向阀的给药管,所述环形回收仓沿底部边缘处均匀设有带有向上单向阀的回流软管,所述限位锥筒螺纹连接所述外筒体底部,且所限位锥筒底部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底部吸盘,所述回流软管紧贴所述限位锥筒内壁延伸至限位锥筒底部。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外筒体顶部周向设有转动滑台,所述上盖体设有与所述转动滑台相适应的转动滑槽,所述外筒体与上盖体通过转动滑台与转动滑槽的配合转动连接。上盖体的转动提供送药机构中转动凸轮动力,使得活塞将药液给出。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下盖体与所述限位锥筒底部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中下盖体能够在装置使用完成后,与装置连接,提供稳定的放置以及保护。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给药管为医用硬质输液管。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送药杆为Z型杆,其上端设于转动凸轮下,末端固定连接于活塞中心处。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送药杆上端设有滚珠。本专利技术中滚珠能进一步减小送药杆与转动凸轮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装置中送药杆的使用寿命。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回流软管通过支架紧贴限位锥筒内壁固定。本专利技术中对回流软管进行限定有利于药液回流,且仅吸收溢出到装置边缘处的药液,能够保证肿瘤位置得到足够的用量,同时将溢出的药液回收,避免损伤外部的皮肤。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外筒体内壁设有环形垫片,所述圆形药仓通过环形垫片卡接在外筒体内。本专利技术圆形药仓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外筒体内,能够方便的在给药结束后进行处理、消毒,以便于药液的再次添加和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对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外筒体外侧设有把手。便于操作过程中将该装置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先将下盖体从限位锥筒取下后,将限位锥筒通过其底部吸盘固定肿瘤部位处,并注意将给药管与肿瘤位置对应,确定位置找准后开始给药过程,缓慢将上盖体旋转使得转动凸轮转动将送药杆压至最低点,此时药液在活塞的驱动下通过给药管送达肿瘤位置,而后继续转动上盖体直至复位弹簧将送药杆完全复位,此时活塞到达最高点位置,药液经过带有单向阀的回流软管回流至环形回收仓,由于单向阀的作用避免药液的串流;本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单手固定装置外筒体,另一只手旋转上盖体即可,操作简单,同时给药位置准确,给药剂量准确,还可以在上盖体上刻画对应转动凸轮到达最低点和最高点的标示,以提高用药的精准度。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节能环保、成本较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肿瘤部位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筒体,2—限位锥筒,3—上盖体,4—下盖体,5—固定轴,6—第一锥齿轮,7—凸轮轴,8—第二锥齿轮,9—转动凸轮,10—送药杆,11—环形卡台,12—复位弹簧,13—圆形给药仓,14—环形回收仓,15—环形隔板,16—活塞,17—让位槽,18—圆柱形孔道,19—环形弹簧座,20—单向阀,21—给药管,22—回流软管,23—底部吸盘,24—转动滑台,25—转动滑槽,26—滚珠,27—支架,28—环形垫片,29—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的一种肿瘤部位给药装置,所述给药装置包括外筒体1、圆形药仓、送药机构、限位锥筒2、上盖体3及下盖体4,其中,所述外筒体1为两段式螺纹连接的圆筒结构,所述上盖体3与外筒体1顶部配合转动连接,所述送药机构包括由上盖体3底面中心处向下固定的固定轴5、固定轴5下端固定的第一锥齿轮6、外筒体1内壁伸出的凸轮轴7、所述凸轮轴7上固定的第二锥齿轮8、转动凸轮9、带有环形卡台11的送药杆10及复位弹簧12,所述凸轮轴7前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外筒体1内壁,所述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8啮合传动,所述转动凸轮9固定于凸轮轴7末端,所述送药杆10设于转动凸轮9下并通过转动凸轮9驱动,所述圆形药仓包括中部的圆形给药仓13及围设于所述圆形给药仓13外的环形回收仓14,且所述圆形给药仓13与环形回收仓14通过环形隔板15间隔,所述圆形药仓内设有活塞16,所述活塞16底面对应环形隔板15设有让位槽17,且所述圆形药仓顶部对应活塞16的中心处设有向上的圆柱形孔道18,所述圆柱形孔道18内侧设有环形弹簧座19,所述送药杆10伸入圆柱形孔道18并连接于所述活塞16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肿瘤部位给药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肿瘤部位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装置包括外筒体、圆形药仓、送药机构、限位锥筒、上盖体及下盖体,其中,所述外筒体为两段式螺纹连接的圆筒结构,所述上盖体与外筒体顶部配合转动连接,所述送药机构包括由上盖体底面中心处向下固定的固定轴、固定轴下端固定的第一锥齿轮、外筒体内壁伸出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上固定的第二锥齿轮、转动凸轮、带有环形卡台的送药杆及复位弹簧,所述凸轮轴前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外筒体内壁,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转动凸轮固定于凸轮轴末端,所述送药杆设于转动凸轮下并通过转动凸轮驱动,所述圆形药仓包括中部的圆形给药仓及围设于所述圆形给药仓外的环形回收仓,且所述圆形给药仓与环形回收仓通过环形隔板间隔,所述圆形药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面对应环形隔板设有让位槽,且所述圆形药仓顶部对应活塞的中心处设有向上的圆柱形孔道,所述圆柱形孔道内侧设有环形弹簧座,所述送药杆伸入圆柱形孔道并连接于所述活塞中心处,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送药杆外侧,且复位弹簧底部固定于所述环形弹簧座上,复位弹簧顶部与所述环形卡台触接,所述圆形给药仓底部连通有带有向下单向阀的给药管,所述环形回收仓沿底部边缘处均匀设有带有向上单向阀的回流软管,所述限位锥筒螺纹连接所述外筒体底部,且所限位锥筒底部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底部吸盘,所述回流软管紧贴所述限位锥筒内壁延伸至限位锥筒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部位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装置包括外筒体、圆形药仓、送药机构、限位锥筒、上盖体及下盖体,其中,所述外筒体为两段式螺纹连接的圆筒结构,所述上盖体与外筒体顶部配合转动连接,所述送药机构包括由上盖体底面中心处向下固定的固定轴、固定轴下端固定的第一锥齿轮、外筒体内壁伸出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上固定的第二锥齿轮、转动凸轮、带有环形卡台的送药杆及复位弹簧,所述凸轮轴前端通过轴承固定于外筒体内壁,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转动凸轮固定于凸轮轴末端,所述送药杆设于转动凸轮下并通过转动凸轮驱动,所述圆形药仓包括中部的圆形给药仓及围设于所述圆形给药仓外的环形回收仓,且所述圆形给药仓与环形回收仓通过环形隔板间隔,所述圆形药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面对应环形隔板设有让位槽,且所述圆形药仓顶部对应活塞的中心处设有向上的圆柱形孔道,所述圆柱形孔道内侧设有环形弹簧座,所述送药杆伸入圆柱形孔道并连接于所述活塞中心处,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送药杆外侧,且复位弹簧底部固定于所述环形弹簧座上,复位弹簧顶部与所述环形卡台触接,所述圆形给药仓底部连通有带有向下单向阀的给药管,所述环形回收仓沿底部边缘处均匀设有带有向上单向阀的回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兰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兰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