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金发专利>正文

镀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628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镀铬装置,它由电镀槽、机前辊道及机后辊道组成,其特征在于:电镀槽包括内槽和外槽,内槽置于外槽之内,外槽封闭,阳极置于内槽中,阴极与在辊道上移动的工件连接,工件通过密封的外槽和内槽,实现连续电镀。(*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镀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镀铬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镀铬装置结构为一个电镀槽,配备阳极和阴极,电镀槽里装有配制好的镀液,将需要镀铬的工件放置在电镀槽内,通电后开始镀铬,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电镀结束,取出工件。电镀过程中工件整体始终在电镀槽内。对于超长工件,如大于10m长的工件,上述结构的镀铬装置,有明显的不足,例如需要设置尺寸较大的电镀槽,工件入槽出槽吊运比较困难,工件镀层厚度均匀性控制难度较大,不能实现工件连续电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装置,它不但完全满足工件镀铬工艺要求,而且电镀槽体积小,结构紧凑,镀液在封闭的电镀槽内部循环使用,蒸汽净化,不污染,镀层均匀牢固光亮,实现工件在移动中连续电镀,可以电镀超长的工件,产量高,成本低。本技术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镀铬装置由电镀槽和输送辊道组成,其特征在于电镀槽包括内槽和外槽,内槽置于外槽之内,外槽封闭,其特征在于;阳极置于内槽中,阴极与移动的工件连接,其特征还在于电镀槽外部设置机前辊道和机后辊道,机前辊道输送工件通过密封的外槽和内槽,实现工件连续电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镀铬装置体积小,结构紧凑,镀液在封闭的镀槽内循环使用,蒸汽净化,不污染,镀层均匀牢固光亮,实现工件连续电镀,产量高,成本低。本技术为电镀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附图说明图1工艺布置 图2电镀槽是图1中2电镀槽的结构图图中1机前辊道 2电镀槽 3机后辊道 4硅整流器 5阳极6阴极 7蒸汽冷却器 8工件 9外槽 10内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镀铬装置由电镀槽,输入辊道,输出辊道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它是通过下述工艺实现 一、电镀槽图2①内槽(10)置于外槽(9)底部的支架上,内槽(10)上部开口,外槽(9)封闭,②内槽中(10)设置阳极(5),③镀液循环泵的入口置于外槽(9)中,出口置入内槽(10),④外槽(9)蒸汽出口与蒸汽冷却器(7)连接,⑤内槽(10)与外槽(9)的入口和出口设置密封装置,中心线相同,二、机前辊道(1)电镀槽(2)前部设置机前辊道(1),输送工件(8),中心高度可以调整,三、机后辊道(3)电镀槽(2)后部设置机后辊道(3),输送工件(8),中心高度可以调整,四、阴极(6)与工件(8)连接,五、电镀过程图1电镀槽(2)内装入配置好的镀液,阳极(5)和阴极(6)由硅整流器(4)馈电,镀液循环,待工艺正常后,工件(8)在机前辊道(1)上运行,工件(8)头部进入电镀槽(2)后,电镀开始,工件(8)在移动过程中连续镀铬,工件(8)尾部离开电镀槽(2)后,工件(8)电镀结束,下一个工件开始电镀。实践表明,采用该镀铬装置,电镀各种规格长度的杆件实现了连续电镀,工艺稳定;特别是,对于无缝钢管轧管机芯棒镀铬,有益效果明显,完全满足工件镀铬的要求。权利要求一种镀铬装置,它由电镀槽、机前辊道及机后辊道组成,其特征在于电镀槽包括内槽和外槽,内槽置于外槽之内,外槽封闭,阳极置于内槽中,阴极与在辊道上移动的工件连接,工件通过密封的外槽和内槽,实现连续电镀。专利摘要本技术镀铬装置,属于电镀装置。镀铬装置由电镀槽(2)、机前辊道(1)及机后辊道(3)组成,其特征在于电镀槽(2)包括内槽(10)和外槽(9),内槽置于外槽之内,外槽封闭,其特征在于阳极(5)置于内槽(10)中,阴极(6)与工件(8)连接,其特征还在于机前辊道(1)移送工件(8)通过密封的外槽(9)和内槽(10),实现连续电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镀铬装置体积小,结构紧凑,镀液在封闭的镀槽内循环使用,蒸汽净化,不污染,工件镀层均匀牢固光亮,实现工件连续电镀,产量高,成本低。本技术为电镀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文档编号B65G49/02GK2755107SQ20042010702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5日专利技术者赵金发 申请人:赵金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发
申请(专利权)人:赵金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