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24564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0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定位部、弯折部和输送部,定位部包括滑杆、压板和底座;弯折部包括活塞筒、转轴和下压单元,活塞杆上连接有第一齿条;活塞杆外壁设有通孔,活塞筒连接有涡流管,活塞筒远离活塞杆一侧的端面设有出气孔,出气孔内设有第二出气单向阀,转轴上设有与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下压单元包括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条顶部连接有支杆,支杆上连接有折弯冲头;输送部包括用于传动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皮带。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以满足在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过程中自动化对汽车内饰板材加热的要求。

Automobile interior trim plate bend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parts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an automobile interior trim plate bending device, including a frame, a rack, a bending part and a conveying part on the frame. The positioning part includes a slide bar, a press plate and a base. The bending part includes a piston cylinder, a rotating shaft and a lower pressure unit, and a piston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ack; a piston is connected to a piston rod; The outer wall of the rod is provided with a pass hole, the piston barrel is connected with a swirl tube, the piston barrel is far away from the end face of the piston rod, and the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outgassing one-way valve, the shaft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gear meshing with the first rack, and the lower pressure unit consists of the second rack slipping on the rack, and the second rack is meshed with the first gear. The top of the second rack is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uppor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bending punch, and the conveying part comprises a belt for driving the first roll shaft and the second roll shaft.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proposal of the inven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utomatic heating of automobile interior trim plates in the bending process of automobile interior trim boar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以下内饰系统:仪表板系统、副仪表板系统、门内护板系统、顶棚系统、座椅系统、立柱护板系统、行李箱内装件系统等。这些内饰系统大多使用汽车内饰板材加工而成。在汽车内饰板材加工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内饰系统的结构并不规则,尤其是出于汽车内安全考虑,车内尽量避免出现棱角,因此汽车内饰板材加工大多是一体成型的,在加工过程中就要经过弯折这一工序。现有技术的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汽车内饰板材的底座,机架上位于底座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折弯冲头,使用时,通过折弯冲头向下滑动,将固定在底座上的汽车内饰板材向下压,实现弯折。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直接利用压力不易将汽车内饰板材压弯,常需要人工将待弯折的部分加热,然后再利用折弯冲头向下压,不仅浪费劳动资源,还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装置,以满足在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过程中自动化对汽车内饰板材加热的要求。为解决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为: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从左自右设有定位部、弯折部以及输送部,其中:定位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滑杆、压板和底座,机架上设有供滑杆滑动的滑槽,滑槽内设有若干螺栓孔,滑杆和螺栓孔之间连接有调节螺栓,压板连接在滑杆下端;弯折部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活塞筒、转轴和下压单元,活塞筒两端面均密封,活塞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固定有中空的活塞杆,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伸出活塞筒且伸出部分连接有第一齿条;活塞杆顶端设有第一出气单向阀,活塞杆外壁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第一进气单向阀,机架上设有涡流管,涡流管包括进气端、冷气出口端和热气出口端,机架上还设有压缩空气供给室,进气端和压缩空气供给室连通,热气出口端和活塞筒靠近活塞杆一侧的端面连通,冷气出口端和活塞筒远离活塞杆一侧的端面连通,活塞筒上位于和涡流管连通处均设有第二进气单向阀,活塞筒远离活塞杆一侧的端面设有出气孔,出气孔内设有第二出气单向阀,出气孔上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固定在机架上且出气管远离出气孔的一端开口朝向上;转轴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转轴的旋转电机,转轴上设有与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下压单元包括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条顶部连接有支杆,支杆上连接有折弯冲头;输送部位于转轴下方,输送部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机架上还设有用于传动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皮带;转轴上还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和转轴之间连接有单向轴承,第一辊轴上设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汽车内饰板材的一端固定在底座上,通过调整调节螺栓的位置可以调节压板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厚度的汽车内饰板材固定。旋转电机正转带动转轴正转,带动第一齿轮正转。第一齿轮正转带动第一齿条向上运动,第二齿条向下运动。第一齿条带动活塞杆向上运动,将汽车内饰板材中部向上顶起,同时,第二齿条带动折弯冲头向下运动,将汽车内饰板材远离底座的一端向下压,实现汽车内饰板材的弯折。由于单向轴承的设置,第二齿轮不随转轴正转,第二齿轮相对机架静止。压缩空气供给室内的压缩空气进入涡流管,在涡流管内经过涡流反应生成冷气和热气分别经冷气出口端和热气出口端流入活塞筒中,当活塞杆向上运动时,活塞随活塞杆向上运动,活塞筒上部空间减小,气压增大,活塞筒上部的热气被活塞推挤进入活塞杆外壁的通孔中,气体持续进入活塞杆内,活塞杆内的压强增大,热气从第一出气单向阀排出,作用在汽车内饰板材中部,对汽车内饰板材加热,汽车内饰板材加热物理性能发生变化,可塑性变强,在活塞杆向上的力度一定时,更容易变形弯折。同时活塞筒下部空间增大,呈负压状态,抽取涡流管中的冷气进入活塞筒。弯折完成后,松开调节螺栓,汽车内饰板材失去固定。旋转电机反转带动转轴反转,第一齿轮反转带动第一齿条向下运动,第二齿条向上运动。第一齿条向下运动带动活塞杆复位,第二齿条向上运动带动折弯冲头复位。活塞杆向下运动的同时,活塞推挤活塞筒内的冷气经出气管流出,对弯折完成的汽车内饰板材进行冷却定型,并且活塞筒上部还抽取涡流管中的热气进入到活塞筒中。弯折后的汽车内饰板材重心发生偏移,随活塞杆一起做下落运动,活塞杆可以给汽车内饰板材一定的支撑导向作用,汽车内饰板材最终向下落到传送带上。转轴反转带动第二齿轮反转,第二齿轮反转带动第三齿轮正转,第三齿轮带动第一辊轴正转,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通过皮带传动,带动皮带运动,皮带将汽车内饰板材传送至其他地方进行后续加工。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第一齿轮转动的带动第一齿条向上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条向下运动,实现活塞杆和折弯冲头同时做相反方向的直线运动,汽车内饰板材受到两个方向弯折的力,相比单方向的弯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式可以加快弯折速度。2、弯折完成后,转轴转动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弯折部复位,与此同时,第二齿轮随转轴转动带动输送部工作,将完成弯折的汽车内饰板材传送至其他地方。弯折部和输送部共用一个动力源,简化装置结构。3、活塞杆向上运动将汽车内饰板材向上顶起,实现弯折,同时带动活塞筒上部放出热气,热气吹向汽车内饰板材弯折的部分,汽车内饰板材遇热发生物理性能变化,更容易弯折;活塞杆向下运动,一方面给失去固定而下落的汽车内饰板材支撑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带动活塞筒下部放出冷气,冷气经导向罩吹向汽车内饰板材,实现冷却定型。进一步,所述第一辊轴中部设有主动齿轮,第二辊轴中部设有从动齿轮,皮带为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均啮合的同步带。同步带传动不易打滑,传动更加平稳。进一步,所述活塞杆顶部连接有镂空的滚球。空气经滚球排出,由于滚球是镂空的,有朝向不同的孔,因此气体可以从滚球的各个面排出,更均匀的吹在汽车内饰板材弯折的部分,同时滚球和汽车内饰板材的接触面为弧面,在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过程中,相比平面接触,可以更好的保护汽车内饰板材被折坏。进一步,所述压板和滑杆之间连接有弹簧。利用调节螺栓调节压板距底座的高度,由于螺栓孔是固定的,就可以存在精度问题,仅能适应一部分厚度的汽车内饰板材,而弹簧可以进一步调节压板距底座的高度,提高装置和汽车内饰板材的适配性;且弹簧还可以给予汽车内饰板材向上缓冲的力,避免活塞杆带动汽车内饰板材上移时,压板的棱角在汽车内饰板材表面造成压痕。进一步,所述压板底面靠近活塞筒的一侧设有圆弧面。汽车内饰板材中部在被向上顶起时,其被压板固定的一端也会受到向上的力的作用,同时压板给汽车内饰板材向下的力,设置圆弧面可以避免当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时,则汽车内饰板材在压板的棱角作用下折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转轴和第一辊轴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滑杆1、压板2、底座3、活塞筒4、第一齿条5、活塞杆6、转轴7、第一齿轮8、第二齿条9、支杆10、折弯冲头11、皮带12、第一辊轴13、第二辊轴14、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如图1所示,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从左自右设有定位部、弯折部和输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装置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上从左自右设有定位部、弯折部以及输送部,其中:定位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滑杆、压板和底座,机架上设有供滑杆滑动的滑槽,滑槽内设有若干螺栓孔,滑杆和螺栓孔之间连接有调节螺栓,压板连接在滑杆下端;弯折部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活塞筒、转轴和下压单元,活塞筒两端面均密封,活塞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固定有中空的活塞杆,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伸出活塞筒且伸出部分连接有第一齿条;活塞杆顶端设有第一出气单向阀,活塞杆外壁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第一进气单向阀,机架上设有涡流管,涡流管包括进气端、冷气出口端和热气出口端,机架上还设有压缩空气供给室,进气端和压缩空气供给室连通,热气出口端和活塞筒靠近活塞杆一侧的端面连通,冷气出口端和活塞筒远离活塞杆一侧的端面连通,活塞筒上位于和涡流管连通处均设有第二进气单向阀,活塞筒远离活塞杆一侧的端面设有出气孔,出气孔内设有第二出气单向阀,出气孔上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固定在机架上且出气管远离出气孔的一端开口朝向上;转轴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转轴的旋转电机,转轴上设有与第一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下压单元包括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条顶部连接有支杆,支杆上连接有折弯冲头;输送部位于转轴下方,输送部包括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机架上还设有用于传动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皮带;转轴上还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和转轴之间连接有单向轴承,第一辊轴上设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内饰板材弯折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上从左自右设有定位部、弯折部以及输送部,其中:定位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滑杆、压板和底座,机架上设有供滑杆滑动的滑槽,滑槽内设有若干螺栓孔,滑杆和螺栓孔之间连接有调节螺栓,压板连接在滑杆下端;弯折部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活塞筒、转轴和下压单元,活塞筒两端面均密封,活塞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固定有中空的活塞杆,活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伸出活塞筒且伸出部分连接有第一齿条;活塞杆顶端设有第一出气单向阀,活塞杆外壁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第一进气单向阀,机架上设有涡流管,涡流管包括进气端、冷气出口端和热气出口端,机架上还设有压缩空气供给室,进气端和压缩空气供给室连通,热气出口端和活塞筒靠近活塞杆一侧的端面连通,冷气出口端和活塞筒远离活塞杆一侧的端面连通,活塞筒上位于和涡流管连通处均设有第二进气单向阀,活塞筒远离活塞杆一侧的端面设有出气孔,出气孔内设有第二出气单向阀,出气孔上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固定在机架上且出气管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文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高新区新柯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