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公交车车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2018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6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公交车车窗,包括有中空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的内表面固接,隔板将安装架分为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位于第二框体的上方,第一框体上设置有第一透明板,所述第一透明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框体内侧面滑动连接,第一透明板的顶部活动插设在第一框体的内表面顶部上,所述第二框体上设置有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二透明板和第三透明板,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三透明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框体的内表面顶部和底部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打开窗户的同时不影响到靠近车窗的人员的舒适度,便于车内换气,避免因细菌产生交叉感染。 1

An improved bus window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mproved bus window, including a hollow mounting frame. The upper part of the mounting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artition, the two ends of the partition board are fixed to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mounting frame, and the partition board divides the mounting frame into the first frame body and the second frame body, and the first frame is located above the second frame body, first, and the first frame is located above the body. A first transparent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transparent board are respectively slid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frame body side, and the top of the first transparent plate is movably inserted on the top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body is arranged with a second transparent plate and a third transparent plate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second transparent plates are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frame.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open plate and the third transparent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corresponding second frame body respectively.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affect the comfort of the people near the window at the same time of opening the window,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ventilation in the car, and avoid the cross infection caused by the bacteria. 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公交车车窗
本技术涉及公交车
,特别是一种改进的公交车车窗。
技术介绍
公交车在室外温度较低或冬季时,车窗都是紧闭状态,从而将公交车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温室,此时细菌滋生迅速;此外,当公交车上的人流量过大时,车内能够利用的氧气会逐渐减少,但是如果将车窗打开,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风速过大,对靠近车窗的人员造成不便的影响,且不能保证整体车内环境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公交车车窗,能够在打开窗户的同时不影响到靠近车窗的人员的舒适度,便于车内换气,避免因细菌产生交叉感染。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中空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的内表面固接,隔板将安装架分为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位于第二框体的上方,第一框体上设置有第一透明板,所述第一透明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框体内侧面滑动连接,第一透明板的顶部活动插设在第一框体的内表面顶部上,所述第二框体上设置有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二透明板和第三透明板,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三透明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框体的内表面顶部和底部滑动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透明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框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套筒相对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套筒内并与第一套筒的内表面转动连接,调节杆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二套筒内并与第二套筒的内表面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三透明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紧固块,所述紧固块的一端与支撑座铰接,紧固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向内的凸缘,所述第二框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凸缘配合使用的固定框。进一步,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三透明板之间具有小于2㎝的间隙,第二透明板与第三透明板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缓冲条,所述缓冲条与第二透明板贴合。进一步,所述第一框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并列布置的固定座,两个固定座之间架设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外表面与固定座转动连接,旋转杆的外表面与窗帘的一端固接,旋转杆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平行于旋转杆端面的卷曲盘,所述卷曲盘的外表面绕有拉绳。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当室外温度较低或冬季时,为了避免风速过大影响到靠窗的乘客,向上推动第一透明板,使第一透明板在第一框体内移动,从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风从第一透明板与第一框体之间的缝隙之间进入到车辆内,当需要完全换气时,向两边推动第二透明板和第三透明板,使风从第二透明板、第三透明板与第二框体之间缝隙中进入到车内。本技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第一透明板、第二透明板和第三透明板的打开或关闭情况,当打开第一透明板时,风从顶部吹进车内,使坐在靠近窗边的人员不易吹到风,并且能够对车内进行换气,避免细菌滋生,从而能够保证车内环境的舒适度。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安装架;2.隔板;3.第一框体;4.第二框体;5.第一透明板;6.第二透明板;7.第三透明板;8.第一套筒;9.第二套筒;10.调节杆;11.支撑座;12.紧固块;13.凸缘;14.固定框;15.缓冲条;16.固定座;17.旋转杆;18.窗帘;19.卷曲盘;20.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下图1、图2所示,一种改进的公交车车窗包括有中空的安装架1,安装架1的上部设置有隔板2,隔板2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1的内表面固接,隔板2将安装架1分为第一框体3和第二框体4,第一框体3位于第二框体4的上方,第一框体3上设置有第一透明板5,第一透明板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框体3内侧面滑动连接,第一透明板5的顶部活动插设在第一框体3的内表面顶部上,第二框体4上设置有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二透明板6和第三透明板7,第二透明板6和第三透明板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框体4的内表面顶部和底部滑动连接。将传统的仅能左右打开车窗替换成既能左右打开又能向上打开的车窗,从而便于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并且能够在打开第一透明板5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坐在靠窗变的乘客,便于车内换气防止交叉感染。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第一透明板5与第一框体3之间的距离,为了防止调节好的第一透明板5受重力的影响向下滑落,在第一透明板5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8,第一框体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套筒8相对的第二套筒9,第一套筒8和第二套筒9之间设置有调节杆10,调节杆10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套筒8内并与第一套筒8的内表面转动连接,调节杆10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二套筒9内并与第二套筒9的内表面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调节杆10来调整调节杆10在第二套筒9内的伸长量,从而间接的能够调节到第一透明板5与第一框体3之间产生的间隙。第二透明板6和第三透明板7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上设置有紧固块12,紧固块12的一端与支撑座11铰接,紧固块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向内的凸缘13,第二框体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凸缘13配合使用的固定框14,在关闭第二透明板6和第三透明板7时,将凸缘13扣合在固定框14内,从而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第二透明板6和第三透明板7在第二框体4内晃动。第二透明板6和第三透明板7之间具有小于2㎝的间隙,第二透明板6与第三透明板7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缓冲条15,缓冲条15与第二透明板6贴合,防止第二透明板6和第三透明板7之间在移动的过程中相互挤压。第一框体3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并列布置的固定座16,两个固定座16之间架设有旋转杆17,旋转杆17的外表面与固定座16转动连接,旋转杆17的外表面与窗帘18的一端固接,旋转杆17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平行于旋转杆17端面的卷曲盘19,卷曲盘19的外表面绕有拉绳20。通过拉动拉绳20使卷曲盘19转动,卷曲盘19带动旋转杆17转动,从而使窗帘18随着旋转杆17转动而转动,能够起到遮阳的效果,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本实施例能够在打开窗户的同时不影响到靠近车窗的人员的舒适度,便于车内换气,避免因细菌产生交叉感染。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的公交车车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公交车车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中空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公交车车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中空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的内表面固接,隔板将安装架分为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位于第二框体的上方,第一框体上设置有第一透明板,所述第一透明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框体内侧面滑动连接,第一透明板的顶部活动插设在第一框体的内表面顶部上,所述第二框体上设置有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二透明板和第三透明板,所述第二透明板和第三透明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框体的内表面顶部和底部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公交车车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框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套筒相对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套筒内并与第一套筒的内表面转动连接,调节杆的另一端插设在第二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东林模具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