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转型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207736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外转型旋转电机,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提高外转型旋转电机的冷却性能,能够轻量化、节省空间。该外转型旋转电机包括: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地进行旋转的旋转轴;与旋转轴连接的转子框架;与转子框架连接、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地进行旋转的转子;在转子的内径侧,与转子隔开规定的空隙而配置的定子;与定子连接的定子框架;与定子框架连接、设置于定子框架的内径侧的散热翼片;和与旋转轴连接、设置于散热翼片的内径侧的冷却风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转型旋转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外转型旋转电机,特别涉及用于构成需要小型、轻质的电梯用曳引机的适宜的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电梯用曳引机的小型化的需求,机构(绳轮、箱体)和制动器、旋转电机一体的构造成为主流。因此,对于旋转电机也要求小型化(高转矩密度化)。作为一种旋转电机的高转矩密度化的机构,有外转型旋转电机。外转型旋转电机中,转子配置于定子的外周侧,能够增大转子-定子间的间隙(gap)的半径,而且由于转子在外侧,具有能够配置一极的周长较长的大磁体的特征,相比于内转型旋转电机,能够实现高转矩密度化。但是,作为旋转电机的主要的发热源的线圈位于内径侧,因此由于缩小线圈的配置空间,散热面积也变小,旋转电机的机内温度变高。因此,为了实现小型、轻质的旋转电机,必须提高外转型旋转电机的冷却性能。对于提高外转型旋转电机的冷却性能的方法,例如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外转子型曳引机包括:经由轴承可旋转地安装于固定轴的绳轮;与该绳轮一体旋转的转子;和具有在该转子的内侧与转子相对设置的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的定子,在定子的内周侧设置传导由定子产生的热量并散热的多个散热翼片。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增加转子内径侧的散热面积,能够提高冷却性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046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中,在定子的内径设置了散热翼片,但是定子的内径侧的空间除去一个方向以外被构造物包围,空气循环变得困难。因此,散热翼片周围的空气温度变高,可能不能得到期待的翼片性能。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框架开有通风孔,通过使用他励的风扇,风接触翼片的结构。但是,如果在框架开孔,那么有可能降低强度或者粉尘、灰尘等垃圾进入电机中。而且,由于使用他励的风扇,必须准备电源,结构复杂化。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转型旋转电机或者电梯用曳引机,用简单的结构能够提高外转型旋转电机的冷却性能,能够实现轻质化和空间节省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外转型旋转电机,其包括: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地进行旋转的旋转轴;与旋转轴连接的转子框架;与转子框架连接、以上述旋转中心轴为中心地进行旋转的转子;在转子的内径侧,与转子隔开规定的空隙而配置的定子;与定子连接的定子框架;与定子框架连接、设置于定子框架的内径侧的散热翼片;和与旋转轴连接、设置于散热翼片的内径侧的冷却风扇。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一种外转型旋转电机,其包括:旋转轴;经由转子框架与旋转轴连接、由转子芯和配置于转子芯的内径侧的永磁体形成的转子;在隔着规定的空隙配置于转子的内径侧的定子芯设置的多个槽内卷绕有线圈的定子;和与定子连接的定子框架,旋转轴和定子框架经由轴承连接,该外转型旋转电机的特征在于:在定子框架的内径部分设置有翼片,在翼片的内径侧且在定子框架的轴向内侧设置有与旋转轴直接连结的风扇。专利技术效果通过提高冷却性能,能够提供小型、轻质的外转型旋转电机或者电梯用曳引机。附图说明图1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外转型旋转电机的实施例1,是表示外转型旋转电机的概要内容的轴向截面图。图2是表示冷却风扇与散热翼片的例子的立体截面图。图3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是外转型旋转电机的轴向截面图。图4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是定子框架、翼片的径向示意图。图5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是定子框架、翼片的径向示意图。图6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是定子框架、翼片的径向示意图。图7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是定子框架、翼片的径向示意图。图8是采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转型旋转电机的电梯用曳引机的轴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外转型旋转电机和电梯用曳引机进行说明。以下,对各实施例中关于提高外转型旋转电机的冷却性能的构造的内容进行说明。此外,各实施例中,可以对相同的构成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基本结构相同但是一部分加以改变的构成部件,有时在相同的附图标记上添加字符仅说明不同点。另外,着眼于基本结构进行说明时,可以省略添加的字符。以下仅为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下述具体的实施例。为了方便理解专利技术,附图等中表示的各结构的位置、大小、形状、范围等,有时并不表示实际的位置、大小、形状、范围等。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附图等公开的位置、大小、形状、范围等。[实施例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外转型旋转电机的实施例1的轴向截面图。此外,图1虽然是截面图,但是为了方便理解结构,对旋转的构成部件施以黑点,对不旋转(固定)的构成部件以外廓线表示。本实施例的外转型旋转电机1具有:由转子芯2和永磁体3构成的转子4;以规定间隙设置并配置于转子4的内径侧,由定子芯6和线圈7构成的定子8;以旋转中心轴100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旋转轴24;连接转子4与旋转轴24的转子框架9;和以经由轴承与定子8和旋转轴24连接、覆盖转子4和定子8的方式构成的定子框架11。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转子4以旋转中心轴100为中心地旋转。本说明书中,为方便,将旋转中心轴100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称为“半径方向”或者“径向”。另外,半径方向中,将接近旋转中心轴100的方向称为“内径侧”或者“内侧”,将远离的方向称为“外径侧”或者“外侧”。在此,优选线圈7以集中卷绕的方式安装于定子芯6。由此,线圈7的轴向短部的长度变短,外转型旋转电机1的轴向长度变短,能够实现小型化。另外,轴承10以配置于相对于定子8的轴向中心移位了的位置、且设置于定子框架11的内径侧的方式构成。另外,在图1中,除了轴承10之外,使用支承旋转轴24的辅助轴承12,但是也可以没有辅助轴承12。或者,也可以将辅助轴承12配置于比轴承10靠定子8的轴向中心侧的位置。这些构成部件的大小、材质例可以沿用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现有技术。例如,转子框架9、定子框架11由铸铁构成。本实施例中,在定子框架11的内径设置有散热翼片13,进而在其内径侧设置有与旋转轴24通过风扇中心轴25直接连结的冷却风扇14。散热翼片13具有例如板状的构造,板的表面垂直于定子框架11的内壁而配置,在旋转轴24的长轴方向(即轴向)具有板的长边。通过散热翼片13,能够增加定子框架11的内径的表面积,因此,由线圈7、定子芯6等产生的热量能够有效地向外转型旋转电机1的外部散出,能够提高冷却性能。进而,通过在散热翼片13的内径侧配置冷却风扇14,随着旋转轴24的旋转,冷却风扇14搅拌空气,能够形成如冷却风15那样的空气流,能够使空气循环。因此,能够降低散热翼片13的周围的空气温度,并提高散热翼片13的散热效率。冷却风扇14具有例如板状的构造,板的表面相对于旋转中心轴100呈辐射状配置,在旋转轴24的长轴方向(即轴向)具有板的长边。如图1所示,冷却风扇14与转子4一同固定于旋转轴24,由于以旋转中心轴100为中心地进行旋转,因此用于冷却风扇14的旋转动力不是必需的。在此,冷风扇14优选为风能够从半径方向释放的径流风扇。如果为风从轴向释放的轴流风扇,则为了形成流路,必须在定子框架11、转子框架9或者这两者中设置通风孔,可能引起强度降低、或粉尘、灰尘等进入所述外转型旋转电机的内部等的问题。通过从垂直于旋转轴24的方向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外转型旋转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转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地进行旋转的旋转轴;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转子框架;与所述转子框架连接、以所述旋转中心轴为中心地进行旋转的转子;在所述转子的内径侧,与所述转子隔开规定的空隙而配置的定子;与所述定子连接的定子框架;与所述定子框架连接、设置于所述定子框架的内径侧的散热翼片;和与所述旋转轴连接、设置于所述散热翼片的内径侧的冷却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02 JP 2016-2351921.一种外转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旋转中心轴为中心地进行旋转的旋转轴;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转子框架;与所述转子框架连接、以所述旋转中心轴为中心地进行旋转的转子;在所述转子的内径侧,与所述转子隔开规定的空隙而配置的定子;与所述定子连接的定子框架;与所述定子框架连接、设置于所述定子框架的内径侧的散热翼片;和与所述旋转轴连接、设置于所述散热翼片的内径侧的冷却风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为在径向释放空气的径流风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翼片以随着从所述旋转轴在轴向离开,与所述旋转中心轴的距离变大的方式配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框架和所述散热翼片一体形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集中多个所述散热翼片而构成的散热片安装于所述定子框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转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框架的内径部分设置有安装所述散热片的平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转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框架的内径部分设置有以所述平面作为底面的槽。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转型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雅宽床井博洋三好努矢岛健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