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913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13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包括框架、设备间、轿厢和对重组,框架设置在立体车库井道内,框架包括竖直放置相互平行的四根立柱,设备间固定设置在框架顶端,驱动传动装置设置在设备间内,轿厢沿框架上的四根立柱在竖直方向上上下运动,对重组平均分布在框架四根立柱内部,驱动传动装置与轿厢和对重组连接,通过驱动传动装置控制轿厢和对重组的升降。电梯实现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同时作为出入口,提高了电梯的输送效率;设置有标准车位单元的电梯特别适用于矩阵式立体车库,加快了矩阵式立体车库的运行效率;对重组巧妙地隐藏在框架上的立柱内部,充分利用支撑立柱内的空间。

A four - direction traction eleva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our direction traction elevator, including frame, equipment room, sedan car and pair restructure. The frame is set in a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well lane. The frame consists of four vertical columns which are vertically place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e equipment is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frame, the drive transmission is set in the equipment room and the car is along the frame. The four columns move up and dow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 reconfiguration is evenly distributed inside the four column of the frame. The driv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dan car and the car, and the car is controlled by the drive drive and the lifting and lifting of the restructure. The elevator has four side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entrance to improve the transport efficiency of the elevator; the elevator with a standard parking un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matrix stereoscopic garage, speeding up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matrix stereoscopic garage, which is ingeniously hidden inside the column of the frame and fully uses the support column.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具体涉及一种矩阵式立体车库专用多方向曳引电梯。垂直方向上该曳引电梯可将载车板运至立体车库各停车层,在水平方向上电梯可以向四个方向通过平移的方式输送或接收载车板,电梯采用隐藏式对重,结构简单,布局合理。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的乘用车市场发展迅猛,而高速攀升的乘用车保有量与发展相对缓慢的城市车位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停车难”现状愈演愈烈,亟待解决。区别于传统的划线停车,机械式立体车库可以将车辆向上方存放,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直接增加了可支配车位的数量,是解决停车难题的有效手段。国内现有的九大类立体停车设备中,采用起重机械完成车辆升降移动的设备类型包括平面移动类(PY)、巷道堆垛类(XD)以及垂直升降类(CS)。其中前两类设备使用桥式起重机或堆垛机进行升降,效率较低、耗时较长,还需要搭配搬运器输送车辆,整套存储系统较为复杂;垂直升降类停车设备(又名塔库)多采用曳引电梯进行升降,塔库的运行原理是使用曳引电梯将车辆升降到指定层,并用存取机构进行车辆存取,优势在于提升速度快,可达2m/s,存取机构稳定可靠。由于采用曳引电梯输送,需要设置平衡轿厢的对重装置,对重装置升降过程中占据轿厢一侧竖直空间,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6101344878和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0105437558。因此常规电梯轿厢的4个立面上最多只能设置2套出入口(对开门或相邻立面开门),另外两个立面因对重或导轨的阻碍,无法作为通道输送车板。矩阵式车库最为显著特点是:载车板在各停车层的平面上可以实现横向、纵向共计4个方向的直线运动,省去了相对复杂低效的存取机构(存取设备每次运行时在推送或返回阶段必有一个空行程,降低了运行效率),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简单、高效的模块化车位单元。立体车库在垂直方向上需采用曳引式电梯将车辆输送到不同的停车层,为了提高整体运行效率,矩阵式立体车库曳引式电梯要求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均可作为出入口,然而现有曳引电梯(类似上述的塔库),对重机构升降时会都会完全占据电梯的一个立面(载车板宽边所在立面),限制载车板了运行轨迹,缩减了出入口的数量,迫使载车板进出与电梯对重侧相邻的空位时绕路运行,极大降低了电梯输送效率,电梯出口位置车位的使用频率将翻倍,车位单元出现非对称损耗。而当停车层满载时存取车会造成停车平面的所有车位的运动,效率低、能耗高。因此,采用可四向输送载车板的曳引电梯对车库运行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专利201220481918.9公开了一种四通门曳引驱动电梯,在井道内垂直方向中间位置安装设置支撑架,支撑架内活动设置对重装置,支撑架外部活动套接轿厢,轿厢的四个方向分别设置轿门,轿厢与对重装置之间通过悬挂绳连接。然而该专利将对重装置设置在井道中心位置占用井道空间不满足矩阵式立体车库对四向输送电梯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点,寻求一种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解决了现有曳引电梯对重装置占据轿厢一侧竖直空间,电梯无法实现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同时作为出入口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包括框架、设备间、轿厢和对重组,框架设置在立体车库井道内,框架包括竖直放置相互平行的四根立柱,设备间固定设置在框架顶端,驱动传动装置设置在设备间内,轿厢沿框架上的四根立柱在竖直方向上上下运动,对重组平均分布在框架四根立柱内部,驱动传动装置与轿厢和对重组连接,通过驱动传动装置控制轿厢和对重组的升降。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驱动传动装置包括曳引机、曳引轮、钢丝绳、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对重缠绕轮、对重钢丝绳、对重滑轮和对重组;钢丝绳一端缠绕固定在曳引轮上,钢丝绳另一端与轿厢连接,曳引机与曳引轮连接带动曳引轮正反转动,从而通过钢丝绳带动轿厢上升和下降;曳引机与第一齿轮转动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四齿轮固定在第二传动轴,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对重缠绕轮,四根对重钢丝绳均一端缠绕固定在对重缠绕轮上,然后绕过固定在设备间地板上的与每一个对重绕轮配合的对重滑轮沿立柱空腔竖直向下与设置在立柱内的对重组连接。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对重组包括对重A、对重B、对重支架和导向球,对重A和对重B中间均设有供对重钢丝绳穿过的通孔,若干对重A通孔首尾相连依次叠放置于对重B上,对重钢丝绳穿过对重A和对重B上的通孔,在对重B底部设有凹槽,对重支架嵌入对重B的凹槽中,导向球固定在对重支架两端,对重组置于立柱内侧,左右两边的导向球与立柱内壁接触并沿立柱内壁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可以避免运动时对重组与立柱内壁的撞击。优选地,立柱为方形,导向球与立柱对角线两顶角内壁接触并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运动过程中导向球与立柱内壁构成的限位结构。优选地,对重A为铅制圆柱体。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轿厢包括顶梁、轿厢立柱、轿厢底板、限位滑块、导靴和导轨;四根轿厢立柱上端部与顶梁连接,四根轿厢立柱下端部与轿厢底板连接,导轨竖直焊接在框架四根立柱相对的内角上,限位滑块固定在轿厢立柱的顶端,导靴固定在轿厢底板底面的四个边角处,限位滑块和导靴使用时均与导轨构成滑动副,共同约束轿厢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还包括标准车位单元,标准车位单元固定在轿厢底板上通过横向或纵向输送载车板实现载车板上车辆的横向或纵向输送。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标准车位单元包括载车板、旋转轮式驱动机构和导向装置;旋转轮式驱动机构固定轿厢底板上的钢构框架上,旋转式驱动机构通过正反90°旋转分别与载车板配合驱动载车板横向或纵向移动,导向装置为载车板横向或纵向移动定位,防止载车板跑偏。本实施例涉及的旋转轮式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转向轮机构、从动转向轮机构、减速电机、连杆、第一连接耳、电动推杆和推杆电机;主动转向轮机构和从动转向轮机构均包括驱动轮支架、轴承座、固定螺栓、驱动轮、驱动轴、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二连接耳;驱动轮置于驱动轮支架两侧板之间,左右两轴承固定在驱动轮支架两侧边的通孔上,驱动轴穿过驱动轮且通过轴承与驱动轮支架两侧板转动连接,驱动轴带动驱动轮绕驱动轴中心轴转动,两个圆锥滚子轴承相对设置于轴承座圆形空腔内,上侧的圆锥滚子轴承通过轴承座空腔中的凸台上侧定位,下侧的圆锥滚子轴承通过底部止动螺母和轴承座空腔中的凸台下侧固定安装;驱动轮支架底部轴与圆锥滚子轴承转动连接,驱动轮支架底部轴绕轴承座中心轴转动并带动驱动轮旋转,轴承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轿厢底板上,第二连接耳固定在驱动轮支架侧边上,减速电机通过轴套与驱动轴一端转动连接进而带动驱动轴转动,第一连接耳固定在减速电机相对一侧的驱动轮支架侧边上,电动推杆推头与第一连接耳销接,连杆分别与主动转向轮机构和从动转向轮机构上的第二连接耳销接。旋转轮式驱动机构为两组,两组旋转轮式驱动机构以轿厢底板中点呈中心对称固定放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载车板包括载车板主体、纵向滚道和横向滚道;在载车板主体下侧铺设与驱动轮纵向放置时配合的纵向滚道以及与驱动轮横向放置时配合的横向滚道,横向移动时驱动轮与横向滚道配合驱动载车板横向移动,纵向移动时驱动轮与纵向滚道配合驱动载车板纵向移动,载车板主体包括载车板钢构框架和折弯花纹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设备间、轿厢和对重组,框架设置在立体车库井道内,框架包括竖直放置相互平行的四根立柱,设备间固定设置在框架顶端,驱动传动装置设置在设备间内,轿厢沿框架上的四根立柱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对重组平均分布在框架四根立柱内部,驱动传动装置与轿厢和对重组连接,通过驱动传动装置控制轿厢和对重组的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设备间、轿厢和对重组,框架设置在立体车库井道内,框架包括竖直放置相互平行的四根立柱,设备间固定设置在框架顶端,驱动传动装置设置在设备间内,轿厢沿框架上的四根立柱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对重组平均分布在框架四根立柱内部,驱动传动装置与轿厢和对重组连接,通过驱动传动装置控制轿厢和对重组的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驱动传动装置包括曳引机、曳引轮、钢丝绳、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对重缠绕轮、对重钢丝绳、对重滑轮和对重组;钢丝绳一端缠绕固定在曳引轮上,钢丝绳另一端与轿厢连接,曳引机与曳引轮连接带动曳引轮正反转动,从而通过钢丝绳带动轿厢上升和下降;曳引机与第一齿轮转动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第四齿轮固定在第二传动轴,在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对重缠绕轮,四根对重钢丝绳均一端缠绕固定在对重缠绕轮上,然后绕过固定在设备间地板上的与每一个对重绕轮配合的对重滑轮沿立柱空腔竖直向下与设置在立柱内的对重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对重组4包括对重A、对重B、对重支架和导向球,对重A和对重B中间均设有供对重钢丝绳穿过的通孔,若干个对重A通孔首尾相连依次叠放置于对重B上,对重钢丝绳穿过对重A和对重B上的通孔,对重B底部设有凹槽,对重支架嵌入对重B的凹槽中,导向球固定在对重支架两端,对重组置于立柱内侧,左右两边的导向球与立柱内壁接触并沿立柱内壁在竖直方向上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对重A为铅制圆柱体,立柱为方形,导向球与立柱对角线两顶角内壁接触并在竖直方向上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轿厢包括顶梁、轿厢立柱、轿厢底板、限位滑块、导靴和导轨;四根轿厢立柱上端部与顶梁连接,四根轿厢立柱下端部与轿厢底板连接,导轨竖直焊接在框架四根立柱相对的内角上,限位滑块固定在轿厢立柱的顶端,导靴固定在轿厢底板底面的四个边角处,限位滑块和导靴使用时均与导轨构成滑动副。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还包括标准车位单元,标准车位单元固定在轿厢底板上通过横向或纵向输送载车板实现载车板上车辆的横向或纵向输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向输送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标准车位单元包括载车板、旋转轮式驱动机构和导向装置;旋转轮式驱动机构固定轿厢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川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河澄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