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车辆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733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6:37
提供工程车辆用轮胎,其能够通过即使在与输入大的横向力的实际使用环境相近的状况下也减小胎体折返部中产生的压缩应变来改善胎圈部的耐久性。在安装至车轮轮辋(100)并用于工程车辆的轮胎(1)中,胎体主体部(40)的胎体帘线(31)的与极小值a相对应的部位距离车轮轮辋(100)的基线(BL)的高度(HA)、胎体主体部(40)的胎体帘线(31)的与极大值b相对应的部位距离基线(BL)的高度(HB)和车轮轮辋(100)的凸缘距离基线(BL)的高度(HF)满足关系1.2HF≤HA≤2.5HF,2.6HF≤HB≤3.5HF和1.10≤b/a<1.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工程车辆用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车辆用轮胎,特别是胎圈部的耐久性得到改善的工程车辆用轮胎。
技术介绍
大载荷施加于安装至工程车辆的工程车辆用轮胎,该工程车辆行进在施工现场的凹凸路面上并且具有大的装载量,因此为了延长轮胎寿命改善胎圈部的耐久性是特别重要的。在上述环境使用的工程车辆用轮胎中,在胎体折返部中反复产生了大的压缩应变,其中胎体折返部在胎圈芯处从胎体主体部朝向轮胎径向外侧折返,因此提出了减小压缩应变的方法。例如,已知根据距胎圈部的高度位置优化胎体主体部和胎体折返部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的胎体帘线之间的距离(帘线之间的距离)的方法(参见专利文献1)。更具体地,提出了将帘线之间的距离在胎圈芯附近设定为最小,然后该距离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增大并且在距胎圈部的预定高度处被设定为最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3715号公报(第5-7页、图4)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的传统工程车辆用轮胎,能够减小归因于垂直力(Fz)的胎体折返部中产生的压缩应变,然而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中,也因为横向力(Fy)而在胎体折返部中产生压缩应变。即,对于压缩应变在横向力大的状态下的胎体折返部的拐点与横向力小的状态下的胎体折返部的拐点错位,因此发现压缩应变并不总是有效地减小。具体地,在横向力大的状态下,拐点的位置朝向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移动,因此在采用上述的传统工程车辆用轮胎的胎体主体部和胎体折返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压缩应变可能不会有效减小。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用轮胎,该轮胎即使在与输入大的横向力的实际使用环境相近的状况下也能够减小胎体折返部中产生的压缩应变,并且能够改善胎圈部的耐久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是一种如下的工程车辆用轮胎(工程车辆用轮胎1),其包括:胎体主体部(胎体主体部40),其通过覆盖胎体帘线(胎体帘线31)而成;和胎体折返部(胎体折返部50),其与所述胎体主体部相连并且在胎圈芯(胎圈芯61)处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所述胎体折返部通过覆盖胎体帘线而成,由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和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胎体帘线之间的距离限定的帘线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胎圈芯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变小直至极小值a,在所述帘线之间的距离变为所述极小值a后,所述帘线之间的距离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变大直至极大值b;并且当所述工程车辆用轮胎安装至适用轮辋(车轮轮辋100),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的与所述极小值a相对应的部位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HA、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的与所述极大值b相对应的部位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HB,以及所述适用轮辋的凸缘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HF满足关系1.2HF≤HA≤2.5HF、3.1HF≤HB≤4.5HF。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中,沿着胎体折返部的胎体帘线的在极小值a的位置与极大值b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1可以比沿着胎体折返部的胎体帘线的在极大值b的位置与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端部51)之间的距离L2长。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中,极大值b的部位的数量在胎圈芯和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之间可以仅为1。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中,极小值a与极大值b的比b/a可以为1.10以上且小于2.0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是一种如下的工程车辆用轮胎(工程车辆用轮胎1),其包括:胎体主体部(胎体主体部40),其通过覆盖胎体帘线(胎体帘线31)而成;和胎体折返部(胎体折返部50),其与所述胎体主体部相连并且在胎圈芯(胎圈芯61)处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所述胎体折返部通过覆盖胎体帘线而成,由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和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胎体帘线之间的距离限定的帘线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胎圈芯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变小直至极小值a,在所述帘线之间的距离变为所述极小值a后,所述帘线之间的距离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变大直至极大值b;并且当所述工程车辆用轮胎安装至适用轮辋(车轮轮辋100),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的与所述极小值a相对应的部位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HA、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的与所述极大值b相对应的部位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HB,以及所述适用轮辋的凸缘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HF满足关系1.2HF≤HA≤2.5HF、2.6HF≤HB≤3.5HF和1.10≤b/a&lt;1.40。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中,所述工程车辆用轮胎的胎面部的胎体线的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CH与所述胎体折返部的端部的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PE满足关系0.50≤PE/CH≤0.58。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中,直线SL1与直线SL2之间的交叉角度θ满足关系2.00°≤θ≤5.00°,其中所述直线SL1通过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的与所述极小值a相对应的位置和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的与所述极大值b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直线SL2通过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胎体帘线的与所述极小值a相对应的位置和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胎体帘线的与所述极大值b相对应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中,所述极大值b的部位的数量在所述胎圈芯和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端部之间仅为1。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部分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胎圈部60的放大截面图。图3是示出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胎体主体部40和胎体折返部50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的图。图4是示出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胎体折返部50的具体形状的图。图5是工程车辆用轮胎1A的胎圈部60的放大截面图。图6是示出工程车辆用轮胎1A的胎体主体部40和胎体折返部50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工程车辆用轮胎1中产生的压缩变形和拉伸变形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根据传统例、比较例和实施例的工程车辆用轮胎的试验结果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工程车辆用轮胎。(1)工程车辆用轮胎的示意性构造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一部分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图。工程车辆轮胎1被形成为关于轮胎赤道线CL左右对称。优选使用工程车辆用轮胎1作为使用于例如行进在碎石上、矿山或大坝施工现场的翻斗车、铰链式翻斗车或轮式装载机的工程车辆用轮胎。如图1所示,工程车辆用轮胎1设置有胎面部10、胎侧部15和胎圈部60,其中胎面部10与路面接触,胎侧部15与胎面部10相连并且相对于胎面部10配置在轮胎径向内侧,胎圈部60与胎侧部15相连并且相对于胎侧部15配置在轮胎径向内侧。由多个(例如4至6个)具有帘线的带束形成的带束层20配置在胎面部10的轮胎径向内侧。此外,对应于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使用环境或安装有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工程车辆的类型的花纹(未示出)形成在胎面部10中。此外,形成工程车辆用轮胎1的骨架的胎体层30配置在左右一对胎圈芯61之间的带束层20的轮胎径向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层30形成为具有沿着轮胎径向放射状配置的胎体帘线31(图1中未示出,参见图2)的子午线结构。但是,不限于子午线结构,因此可以采用将胎体帘线配置成与轮胎径向交叉的斜交结构。此外,如图1所示,工程车辆用轮胎1形成为充气轮胎。填充入安装到车轮轮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工程车辆用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车辆用轮胎,其包括:胎体主体部,其通过覆盖胎体帘线而成;和胎体折返部,其与所述胎体主体部相连并且在胎圈芯处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所述胎体折返部通过覆盖胎体帘线而成,其中,由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和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胎体帘线之间的距离限定的帘线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胎圈芯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变小直至极小值a,在所述帘线之间的距离变为所述极小值a后,所述帘线之间的距离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变大直至极大值b;并且当所述工程车辆用轮胎安装至适用轮辋,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的与所述极小值a相对应的部位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HA、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的与所述极大值b相对应的部位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HB,以及所述适用轮辋的凸缘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HF满足如下关系:1.2HF≤HA≤2.5HF2.6HF≤HB≤3.5HF1.10≤b/a<1.4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02 JP 2015-196705;2016.09.23 JP 2016-185611.一种工程车辆用轮胎,其包括:胎体主体部,其通过覆盖胎体帘线而成;和胎体折返部,其与所述胎体主体部相连并且在胎圈芯处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所述胎体折返部通过覆盖胎体帘线而成,其中,由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和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胎体帘线之间的距离限定的帘线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胎圈芯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变小直至极小值a,在所述帘线之间的距离变为所述极小值a后,所述帘线之间的距离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变大直至极大值b;并且当所述工程车辆用轮胎安装至适用轮辋,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的与所述极小值a相对应的部位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HA、所述胎体主体部的胎体帘线的与所述极大值b相对应的部位距离所述适用轮辋的基线的高度HB,以及所述适用轮辋的凸缘距离所述适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喜寅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