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潜油螺杆泵及采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6810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潜油螺杆泵及采油系统,所述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包括螺杆衬套、螺杆、上接头及限位块,所述螺杆衬套的上端外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杆转动安装于所述螺杆衬套内,所述上接头设有一上下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及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的内壁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一向下的止挡面,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孔段内,所述限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止挡面抵接,所述限位块上设有过油孔。所述螺杆向上移动,被所述限位块限位,使得所述螺杆与其下方的动力轴始终处于连接状态,结构简单,零件的耐磨性好,使用时间长,减少了返修的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潜油螺杆泵及采油系统
本技术涉及油田采油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潜油螺杆泵及采油系统。
技术介绍
潜油直驱螺杆泵用于采油系统中对油体向上的举升,正常情况下,螺杆泵正转向上举升油体,但是有些情况下,会出现螺杆泵反转的情形,如卡泵时,需人为使螺杆泵反转解卡;在下井采油时也会出现电机相序接反的情形,都容易使螺杆泵出现反转的情形。反转时,螺杆泵螺杆向上移动,螺杆泵螺杆极易与高承载轴承的轴脱离,造成电机空转,不能实现采油,只能提出螺杆泵,安装好后,继续下井采油,造成了不必要的返工。现有技术中是在万向轴下端安装了止推装置,使螺杆泵螺杆与万向轴在轴向上进行限位,不能向上移动。但此种结构有以下缺点,万向轴的结构只能承受压力,受压后把轴向力传递给高承载轴承,螺杆泵倒转时,万向轴受拉,此种结构的万向轴不能受拉后,内部的配件极易磨损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潜油螺杆泵及采油系统,旨在设计一种简单、耐磨的的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来限位螺杆泵螺杆反转上移,零件的耐磨性好,使用时间长,返修的次数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包括:螺杆衬套,其上端外侧面设有外螺纹;螺杆,转动安装于所述螺杆衬套内,所述螺杆的上端面位于所述螺杆衬套的上端面下方,所述螺杆用以举升液体;上接头,设有一上下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呈阶梯设置,包括上下向相邻设置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及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螺杆衬套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上接头与所述螺杆衬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一向下的止挡面;以及,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孔段内,且所述限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止挡面抵接,所述限位块上设有过油孔。优选地,所述螺杆的上端面为一平面。优选地,所述限位块的与所述第二孔段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限位块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壁面设有内螺纹,所述限位块螺纹安装于所述第二孔段内。优选地,所述螺杆的上端面与所述限位块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且6mm≤L≤15mm。优选地,所述限位块的直径为D1,所述螺杆的上端转动形成一包络区域,所述包络区域的直径为D2,且D2≤D1。优选地,所述限位块的材质为耐磨合金钢。优选地,所述过油孔设置多个。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潜油螺杆泵,包括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所述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包括:螺杆衬套,其上端外侧面设有外螺纹;螺杆,转动安装于所述螺杆衬套内,所述螺杆的上端面位于所述螺杆衬套的上端面下方,所述螺杆用以举升液体;上接头,设有一上下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呈阶梯设置,包括上下向相邻设置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及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螺杆衬套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上接头与所述螺杆衬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一向下的止挡面;以及,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孔段内,且所述限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止挡面抵接,所述限位块上设有过油孔。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采油系统,包括潜油螺杆泵,所述潜油螺杆泵包括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所述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包括:螺杆衬套,其上端外侧面设有外螺纹;螺杆,转动安装于所述螺杆衬套内,所述螺杆的上端面位于所述螺杆衬套的上端面下方,所述螺杆用以举升液体;上接头,设有一上下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呈阶梯设置,包括上下向相邻设置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及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螺杆衬套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上接头与所述螺杆衬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一向下的止挡面;以及,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孔段内,且所述限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止挡面抵接,所述限位块上设有过油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杆转动安装于所述螺杆衬套内,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孔段内,所述限位块上设有过油孔,当所述螺杆正转举升液体时,所述液体油从所述过油孔中向上排出,当所述螺杆反转时,所述螺杆向上移动,被所述限位块限位,保持在一位置而不会继续向上移动,使得所述螺杆与其下方的动力轴始终处于连接状态,结构简单,零件的耐磨性好,使用时间长,减少了返修的次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限位块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312第二孔段1螺杆衬套313第三孔段2螺杆314止挡面3上接头4限位块31通孔41过油孔311第一孔段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图1至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述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100包括螺杆衬套1、螺杆2、上接头3及限位块4,所述螺杆衬套1的上端外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杆2转动安装于所述螺杆衬套1内,所述螺杆2的上端面位于所述螺杆衬套1的上端面的下方,所述螺杆2的上端相对所述螺杆衬套1的上端面呈内缩设置,所述螺杆2用以举升液体,所述上接头3设有一上下向贯通的通孔31,所述通孔31呈阶梯设置,包括上下向相邻设置,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311、第二孔段312及第三孔段313,所述第三孔段313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螺杆衬套1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上接头3与所述螺杆衬套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孔段311与所述第二孔段312之间形成一向下的止挡面314,所述限位块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孔段312内,所述限位块4的上端面与所述止挡面314抵接,所述限位块4上设有过油孔41。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潜油螺杆泵及采油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衬套,其上端外侧面设有外螺纹;螺杆,转动安装于所述螺杆衬套内,所述螺杆的上端面位于所述螺杆衬套的上端面的下方,所述螺杆用以举升液体;上接头,设有一上下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呈阶梯设置,包括上下向相邻设置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及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螺杆衬套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上接头与所述螺杆衬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一向下的止挡面;以及,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孔段内,且所述限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止挡面抵接,所述限位块上设有过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衬套,其上端外侧面设有外螺纹;螺杆,转动安装于所述螺杆衬套内,所述螺杆的上端面位于所述螺杆衬套的上端面的下方,所述螺杆用以举升液体;上接头,设有一上下向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呈阶梯设置,包括上下向相邻设置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及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螺杆衬套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上接头与所述螺杆衬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一向下的止挡面;以及,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孔段内,且所述限位块的上端面与所述止挡面抵接,所述限位块上设有过油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上端面为一平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螺杆泵倒转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二孔段过盈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菀桢谢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西浦电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