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燃烧器、蓄热燃烧装置以及蓄热燃烧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440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燃烧器、蓄热燃烧装置以及蓄热燃烧系统,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该蓄热燃烧器包括蓄热室、烧嘴、蓄热体和烟气管道;蓄热体放置在蓄热室内,烟气管道与蓄热室连通,烧嘴与蓄热室连通;蓄热室内还设置有蓄热层,蓄热层上设置有多个扰流块,扰流块用于增强蓄热室内气流的扰动;蓄热室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抓,固定抓的另一端与蓄热层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抓用于固定蓄热层和蓄热室,通过该蓄热燃烧器形成蓄热燃烧装置,进一步形成蓄热燃烧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蓄热燃烧器蓄热能力较差,使得蓄热燃烧装置热回收率低,进而导致蓄热燃烧系统有效使用效率低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热燃烧器、蓄热燃烧装置以及蓄热燃烧系统
本技术涉及燃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蓄热燃烧器、蓄热燃烧装置以及蓄热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蓄热燃烧器是一种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把常温的空气加热,被加热的高温空气进入炉膛后,卷吸周围炉内的烟气形成一股含氧量大大低于21%的稀薄贫氧高温气流,同时往稀薄高温空气附近注入燃料,燃料在贫氧(2%~20%)状态下实现燃烧。同时,炉膛内燃烧后的热烟气经过另一个蓄热式燃烧器排空,将高温烟气显热储存在另一个蓄热式燃烧器内。工作温度不高的换向阀以一定的频率进行切换,常用的切换周期为30-200秒。两个蓄热式燃烧器处于蓄热与放热交替工作状态,从而达到节能目的。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蓄热燃烧器在满足其蓄热燃烧器基本的工作的同时还是存在以下弊端:1、蓄热燃烧器的蓄热能力较低,蓄热燃烧器产生的热量会不同程度的通过蓄热燃烧器的侧壁扩散,降低了有效燃烧率。2、对个大型的蓄热燃烧装置而言,所包括的蓄热燃烧器切换是容易产生排烟顺畅性低、造成炉腔内部压力过高,进而导致烟气的热回收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燃烧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蓄热燃烧器的蓄热能力较低、热损较高等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蓄热燃烧器,包括蓄热室、烧嘴、蓄热体和烟气管道;所述蓄热体放置在所述蓄热室内,所述烟气管道与所述蓄热室连通,所述烧嘴与所述蓄热室连通;所述蓄热室内还设置有蓄热层,所述蓄热层上设置有多个扰流块,所述扰流块用于增强所述蓄热室内气流的扰动;所述蓄热室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抓,所述固定抓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层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抓用于固定所述蓄热层和所述蓄热室。进一步的,所述烟气管道包括高温管道和低温管道;所述高温管道设置在所述蓄热室的上方,所述低温管道设置在所述蓄热室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蓄热层采用耐磨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烧嘴包括第一烧嘴、点火器和燃烧坑道;所述点火器用于点燃所述第一烧嘴喷射的可燃物,所述燃烧坑道形成所述可燃物的燃烧空间。进一步的,所述烧嘴还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烧嘴的工作情况。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燃烧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蓄热燃烧装置排烟不畅、炉压过高且热回收率较低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蓄热燃烧装置,包括上述的蓄热燃烧器,所述蓄热燃烧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还包括炉体和控制器;所述蓄热燃烧器分别于所述炉体连通,且每个所述蓄热燃烧器分别对应一个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切换所述蓄热燃烧器交替工作;所述炉体包括炉腔和炉壳,所述炉壳包裹设置在所述炉腔的外侧,所述炉壳和所述炉腔之间设置有保温层。进一步的,还包括天然气输送装置;所述天然气输送装置与所述蓄热燃烧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蓄热燃烧器每次工作的时间为30-200秒。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燃烧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蓄热燃烧系统有效使用效率较低等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蓄热燃烧系统,包括上述的蓄热燃烧装置,还包括鼓风机、引风机和烟道;所述鼓风机、所述蓄热燃烧装置、所述引风机和所述烟道依次连通;所述鼓风机用于传送常温空气,所引风机用于将所述蓄热燃烧装置传送的冷烟气吹送至所述烟道,所述烟道用于将所述冷烟气排出。进一步的,还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用于切换所述鼓风机与所述蓄热燃烧器的工作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蓄热燃烧器,包括蓄热室、烧嘴、蓄热体和烟气管道,蓄热体放置在蓄热室的内部,烟气管道与蓄热室连通,烧嘴与蓄热室连通;在蓄热室的内侧设置有蓄热层,蓄热层上设置有多个扰流块,扰流块能够增强蓄热室内部的气流的扰动;在蓄热室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固定抓,固定抓的另一端与蓄热层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抓用于将蓄热层固定在蓄热室的内壁上;蓄热室形成一个存放蓄热体的空间,且用于热烟气在蓄热室的内部流动,提供给烟气有效流通空间,蓄热体放置在蓄热室中,烧嘴与蓄热室连通,当向蓄热室中通入常温空气时,常温空气经过烧嘴,烧嘴在短时间内能够加热通入蓄热室内部的空气,蓄热体能够将产生的热量存储起来,进而形成蓄热室内的高温气流,烟气管道与蓄热室连通,蓄热室内的产生的加热气流能够通过烟气管道排出,或送往下一个与蓄热室连通的燃烧设备;在蓄热室的内部设置有蓄热层,蓄热层包裹蓄热体,通过在蓄热室的内侧壁上设置蓄热层,更有效的保存了蓄热室内的热量,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蓄热燃烧器只有蓄热室的侧壁一层防护措施,当在蓄热室加热常温空气形成热气流时,热量通过单层的蓄热室的侧壁扩扩散至蓄热室的四周,增加蓄热室的热量损失,降低了蓄热室的有效使用热量,为了进一步增加蓄热室内高温区的形成,在蓄热层上设置有多个扰流块,更有利于提高气流的温度;另外在蓄热室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抓,固定抓的另一端与蓄热层的固定连接,固定抓加强了蓄热层与蓄热室内壁的连接,使得蓄热层不易脱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蓄热燃烧装置,包括上述的蓄热燃烧器,蓄热燃烧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还包括炉体和控制器,蓄热燃烧器分别与炉体连通,且每个蓄热燃烧器分别对应一个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切换蓄热燃烧器交替工作;炉体包括炉腔和炉壳,炉壳包裹设置在炉腔的外侧,炉壳和炉腔之间设置有保温层;蓄热燃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蓄热燃烧器、炉体和控制器,蓄热燃烧器分别与炉体连通,控制器用于切换蓄热燃烧器的工作状态,同时切换至少两个蓄热燃烧器交替循环工作;蓄热燃烧器所产生的热气流通过高温通道输送至炉体内,使得炉体的温度升高;控制器用于控制切换第一蓄热燃烧器和第二蓄热燃烧器的工作状态,实现整个蓄热燃烧装置的循环使用;炉体包括炉腔和炉壳,炉壳设置在炉腔的外侧,用于保护炉腔结构,同时也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在炉壳和炉腔之间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能够存储炉腔内部的热量,同时也具有隔热的作用,改善炉体内的热量扩散至炉体的外部;通过上述的蓄热燃烧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蓄热燃烧装置排烟不畅,进而造成炉压过高、热回收率较低等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蓄热燃烧系统,包括上述的蓄热燃烧装置,还包括鼓风机、引风机和烟道,鼓风机、蓄热燃烧装置、引风机和烟道依次连通,鼓风机用于传送常温空气,引风机用于将蓄热燃烧装置传送的冷烟气吹送至烟道,烟道用于将冷烟气排出;鼓风机用于提供常温空气,并将该常温空气通过低温通道送至第一蓄热燃烧器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由高温通道进入炉体,在炉体内发生反应后的,在通过第二蓄热燃烧器的高温通道输送至第二蓄热燃烧器中,在第二蓄热燃烧器中降温,此时需要关闭第二蓄热燃烧器的烧嘴;降温后的冷烟气由引风机吸引,并输送至烟道排出;通过上述的蓄热燃烧系统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蓄热燃烧系统使用率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蓄热燃烧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蓄热燃烧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蓄热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蓄热燃烧器、蓄热燃烧装置以及蓄热燃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室、烧嘴、蓄热体和烟气管道;所述蓄热体放置在所述蓄热室内,所述烟气管道与所述蓄热室连通,所述烧嘴与所述蓄热室连通;所述蓄热室内还设置有蓄热层,所述蓄热层上设置有多个扰流块,所述扰流块用于增强所述蓄热室内气流的扰动;所述蓄热室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抓,所述固定抓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层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抓用于固定所述蓄热层和所述蓄热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室、烧嘴、蓄热体和烟气管道;所述蓄热体放置在所述蓄热室内,所述烟气管道与所述蓄热室连通,所述烧嘴与所述蓄热室连通;所述蓄热室内还设置有蓄热层,所述蓄热层上设置有多个扰流块,所述扰流块用于增强所述蓄热室内气流的扰动;所述蓄热室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抓,所述固定抓的另一端与所述蓄热层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抓用于固定所述蓄热层和所述蓄热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包括高温管道和低温管道;所述高温管道设置在所述蓄热室的上方,所述低温管道设置在所述蓄热室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层采用耐磨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嘴包括第一烧嘴、点火器和燃烧坑道;所述点火器用于点燃所述第一烧嘴喷射的可燃物,所述燃烧坑道形成所述可燃物的燃烧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嘴还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烧嘴的工作情况。6.一种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新远大冶金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