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带式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442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9:08
一种缠带式联轴器,主体由联接盘、支撑盘、联接杆、缠带杆、皮带组成;皮带缠绕在缠带杆和驱动轴间及缠带杆和从动轴间,驱动轴通过皮带带动联轴器转动,联轴器通过从动轴与缠带杆间的皮带带动从动轴转动。本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便于制造、拆装、携带、调整及维护,能够适应由于制造、安装、磨损等以及工作中承载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被联接轴相对位置偏离,从而有效改善工作情况,减少附加载荷,防止器件震动,延长使用寿命。

Ribbon couplings

The main body consists of a connecting disc, a supporting disc, a connecting rod, a tie rod and a belt. The belt is entangled between the tie rod and the driving shaft and between the winding bar and the driven shaft. The driving shaft drives the coupling through a belt, and the coupling is driven by the belt between the driven shaft and the tie rod to drive the driven shaft. The devic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safe and reliable, easy to use, easy to manufacture, disassemble, carry, adjust and maintain. It can adapt to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connecting shaft due to the manufacturing, installation, wear, and the change of the load and temperature in the work, thu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working condition, reducing the additional load and preventing the device. Vibration, lengthening the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缠带式联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联轴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缠带式联轴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联轴器一般只能联接回转型轴类零件,往往对所联接的两轴的制造和安装要求较高,被联接的两轴在截面形状和尺寸上也要求基本一致,难以联接一些不规则的异型轴类零件,从而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缠带式联轴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缠带式联轴器,包括联接盘、支撑盘、联接杆、缠带杆、皮带,其特征是:所述的缠带杆中部为皮带槽,其两端分别紧贴联接盘和支撑盘,其中,靠近支撑盘一端阶梯轴末端有螺纹,支撑盘一面紧贴阶梯轴台阶面,另一面与缠带杆通过螺母、垫片方式紧固;所述的联接盘为圆盘形,其边缘处沿圆周方向有四个或八个通孔以使缠带杆通过;所述的支撑盘呈圆环形,中部用以通过驱动轴或从动轴,支撑盘上沿圆周方向有四个或八个通孔用来与缠带杆连接进行固定,该通孔数量与位置与联接盘上的通孔一致;所述的联接杆位于两联接盘之间,与缠带杆通过标准紧固件铰接固定;驱动轴通过皮带与四个或八个缠带杆相连,驱动轴转动时,通过皮带带动联轴器转动;从动轴通过皮带与四个或八个缠带杆相连,联轴器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轴转动。优选的,所述的缠带杆一端带有螺纹,另一端与联接杆连接处中部为与联接杆配合的槽,两侧为板状结构,板中间有通孔与联接杆的通孔对应,与固定件铰接配合。优选的,所述的联接杆为板状,所述的联轴器上安装的联接杆方向一致,联接杆的铰接抵消被联接轴的对中误差。优选的,所述的缠带杆的数量根据被联接轴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参考所需传递的运动和转矩的大小和特性,恰当选定缠带杆的数量为四个或八个。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该缠带式联轴器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便于制造、拆装、携带、调整及维护,能够适应由于制造、安装、磨损等以及工作中承载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被联接轴相对位置偏离,从而有效改善工作情况,减少附加载荷,防止器件震动,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缠带式联轴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支撑盘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联接盘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缠带杆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联接杆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驱动轴、2.从动轴、3.缠带杆、4.皮带、5.联接杆、6.固定件、7.联接盘、8.支撑盘、9.螺母、10.垫片、101.支撑盘通孔、102.联接盘通孔、103.缠带杆通孔、104.固定片、105.联接杆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10,图中一种缠带式联轴器,包括联接盘、支撑盘、联接杆、缠带杆、皮带,其特征是:所述的缠带杆中部为皮带槽,其两端分别紧贴联接盘和支撑盘,其中,靠近支撑盘一端阶梯轴末端有螺纹,支撑盘一面紧贴阶梯轴台阶面,另一面与缠带杆通过螺母、垫片方式紧固;所述的联接盘为圆盘形,其边缘处沿圆周方向有四个或八个通孔以使缠带杆通过;所述的支撑盘呈圆环形,中部用以通过驱动轴或从动轴,支撑盘上沿圆周方向有四个或八个通孔用来与缠带杆连接进行固定,该通孔数量与位置与联接盘上的通孔一致;所述的联接杆位于两联接盘之间,与缠带杆通过标准紧固件铰接固定;驱动轴通过皮带与四个或八个缠带杆相连,驱动轴转动时,通过皮带带动联轴器转动;从动轴通过皮带与四个或八个缠带杆相连,联轴器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轴转动。优选的,所述的缠带杆一端带有螺纹,另一端与联接杆连接处中部为与联接杆配合的槽,两侧为板状结构,板中间有通孔与联接杆的通孔对应,与固定件铰接配合。优选的,所述的联接杆为板状,所述的联轴器上安装的联接杆方向一致,联接杆的铰接适应被联接轴的对中误差。优选的,所述的缠带杆的数量根据被联接轴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参考所需传递的运动和转矩的大小和特性,恰当选定缠带杆的数量为四个或八个。支撑盘中部为空心,用以置入驱动轴或从动轴,驱动轴通过皮带与上述左半部或右半部的缠带杆相连,驱动轴转动时,通过皮带与皮带槽产生的摩擦力带动缠带杆随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联接盘转动,然后通过联接杆将转动传递到另一半部的联接盘,然后带动另一半部的缠带杆转动,从动轴同样是通过皮带与另一半部的缠带杆相连,这样就通过皮带的摩擦力带动从动轴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缠带式联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缠带式联轴器,包括左右对称左半部和右半部,左、右两个半部通过联接杆联接,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均包括联接盘、支撑盘、缠带杆、皮带;其中,所述的缠带杆的中部为V形皮带槽段,缠带杆两端分别紧贴联接盘和支撑盘,其中靠近支撑盘一端的阶梯轴末端有螺纹,支撑盘侧面紧贴该阶梯轴安装,支撑盘另一侧面与缠带杆通过螺母、垫片固定连接;所述的联接盘为圆盘形,其边缘处沿圆周方向有四个或八个通孔以使缠带杆通过;所述的支撑盘呈圆环形,支撑盘上沿圆周方向有四个或八个通孔用来与缠带杆连接进行固定,该通孔数量与位置与联接盘上的通孔一致;支撑盘的圆环内用于置入驱动轴或从动轴;驱动轴和从动轴的端部设有V形皮带槽;所述的联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半部、右半部的缠带杆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带式联轴器,包括左右对称左半部和右半部,左、右两个半部通过联接杆联接,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均包括联接盘、支撑盘、缠带杆、皮带;其中,所述的缠带杆的中部为V形皮带槽段,缠带杆两端分别紧贴联接盘和支撑盘,其中靠近支撑盘一端的阶梯轴末端有螺纹,支撑盘侧面紧贴该阶梯轴安装,支撑盘另一侧面与缠带杆通过螺母、垫片固定连接;所述的联接盘为圆盘形,其边缘处沿圆周方向有四个或八个通孔以使缠带杆通过;所述的支撑盘呈圆环形,支撑盘上沿圆周方向有四个或八个通孔用来与缠带杆连接进行固定,该通孔数量与位置与联接盘上的通孔一致;支撑盘的圆环内用于置入驱动轴或从动轴;驱动轴和从动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均杰刘燕明田新景宋宪华楚钊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