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受控空气流的成角度空气帘延伸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283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5:21
根据各方面,公开用于空气帘的成角度延伸部,该成角度延伸部包括基部和从该基部延伸的突部。该基部配置为附连于轮窝的前表面,并且配置为设置成靠近空气帘出口的内侧部。突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配置为当基部附连于前表面时,大致向空气帘出口的外侧部成角度。该第一端配置为至少使得空气流离开空气帘出口的一部分偏转,以由此抑制空气流和轮胎的前表面之间的接触。第二端配置为当基部附连于前表面时,大致垂直于该前表面。

Angled air curtain extension for controlled air flow

According to various aspects, an angle extending part for air curtain is disclosed, and the angle extending part comprises a base part and a protrusion extending from the base. The base is configured to be attached to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wheel socket and configured to be arranged inside the inner part near the air curtain outlet. The protrusion has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The first end is configured to be angularly oriented to the outer side of the air curtain exit when the base is attached to the front surface. The first end is configured to at least deflect a portion of the air flow away from the air curtain outlet, thereby inhibiting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air flow and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tire. The second terminal configuration is gener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front surface when the base is attached to the front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受控空气流的成角度空气帘延伸部引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动力学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使用成角度空气帘延伸部的受控空气流的系统和方法。车辆包括具有前面板的车体。在车辆向前行进时,前面板使得车辆前方的空气移位,并且经移位的空气产生围绕车辆的空气流。空气流在前面板处产生高压力,这会在经移位的空气围绕前面板移动至诸如发动机罩上方、车辆侧部之下以及车辆下方的汽车的其它部分时在车辆上产生阻力。此种阻力降低燃料效率。此外,随着车辆速度增大,空气流、压力以及阻力增大。车辆上的阻力还由于沿着车辆侧部的空气流遇到前轮窝和设置在其中的车轮而增大。一些车辆实施空气帘,以将空气流从前面板引导至轮窝,用以减小湍流并且改进燃料效率。空气帘包括空气管道,该空气管道具有在前面板处的入口和在前轮窝的前向部分处的出口。空气帘接收通过入口的空气流、使得空气流行进通过空气管道并且使得空气流在高速下从出口排出,以像帘状物一样覆盖前车轮的外部,由此与未经引导的空气流相比,减小围绕旋转车轮的不期望空气动力学湍流。前面板的主要设计考虑是前面板和车辆整体的美观性。通常将前面板设计成,使得前面板的下部分向汽车车体的中心向内弯曲,以增强美观魅力。此种向内曲率使得车轮的前表面暴露于来自车辆前部的空气流,该空气流并非引导通过空气帘。此外,向内曲率还通过限制空气帘的入口、管道以及出口来限制空气帘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还期望提供空气动力学特征,以减小空气动力学阻力系数,而不会显著地影响前面板的美观性。有益地是,靠近空气帘的出口能提供成角度空气帘延伸部,以引导空气流并且减小空气动力学阻力系数,而不会显著地影响前面板的美观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公开用于空气帘的成角度延伸部,该成角度延伸部包括基部和从该基部延伸的突部。基部配置为附连于轮窝的前表面,并且配置为设置成靠近空气帘出口的内侧部。突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配置为当基部附连于前表面时,大致向空气帘出口的外侧部成角度。第一端配置为至少使得空气流离开空气帘出口的一部分偏转,以由此抑制空气流和轮胎的前表面之间的接触。第二端配置为当基部附连于前表面时,大致垂直于该前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当基部附连于前表面时,第一端大致相对于垂直于该前表面的方向成角度偏离约5°至约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当基部附连于前表面时,突部从前表面延伸约5mm至约15mm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成角度延伸部配置为至少使得空气流的一部分偏转,以免接触车轮的后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延伸部由弹性材料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延伸部由弹性体材料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突部的第一端延伸第一距离,且突部的第二端延伸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车辆包括具有成角度延伸部的空气帘系统。成角度延伸部从轮窝的前表面突出。成角度延伸部配置为至少使得空气流的一部分向轮胎肩部偏转,以由此抑制空气流和轮胎的前表面之间接触,从而由此提供偏转流。偏转流配置为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阻力系数相对于具有未经偏转空气流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阻力系数减小至少约0.00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车辆进一步包括车轮,该车轮其上具有轮胎。车轮配置为绕横向轴线旋转。车轮限定正交于横向轴线的平面。轮窝围绕车轮的一部分。轮窝包括靠近车辆的前端部的前表面。空气帘系统进一步包括空气帘入口、空气帘出口以及管道。空气帘入口配置为接收来自车辆的前端部的空气流。空气帘出口设置在轮窝的前表面上。空气帘出口配置为使得空气流大致向车辆的后端部排出。空气帘出口限定沿着前表面的细长形状。该细长形状包括大致平行于平面的长度,空气帘出口具有靠近车辆的纵向轴线的内侧部和远离纵向轴线的外侧部。管道流体地连接空气帘入口和空气帘出口,以使得空气流从空气帘入口通至空气帘出口。成角度延伸部设置成靠近空气帘出口的内侧部。成角度延伸部具有靠近车辆的下侧部的下端部和远离车辆的下侧部的上端部。上端部大致垂直于前表面。且下端部大致向空气帘出口的外侧部成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成角度延伸部配置为当车辆以第一速度行进时、从前表面突出第一距离,并且当车辆以第二速度行进时、从前表面突出第二距离,该第二速度大于第一速度且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该第二距离配置为使得车辆的空气动力学阻力系数与针对未经偏转的空气流的空气动力学阻力系数相比减小至少约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成角度延伸部从前表面突出约5mm至1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成角度延伸部从前表面突出至少约10mm,并且偏转流配置为使得空气动力学阻力系数与未经偏转空气流相比减小至少约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车辆包括车轮、轮窝以及空气帘系统。车轮在其上具有轮胎。车轮配置为绕横向轴线旋转。车轮限定正交于横向轴线的平面。轮窝围绕车轮的一部分。轮窝包括靠近车辆的前端部的前表面。空气帘系统进一步包括空气帘入口、空气帘出口、管道以及成角度延伸部。空气帘入口配置为接收来自车辆的前端部的空气流。空气帘出口设置在轮窝的前表面上。空气帘出口配置为使得空气流大致向车辆的后端部排出。空气帘出口限定沿着前表面的细长形状。该细长形状包括大致平行于平面定位的长度。空气帘出口具有靠近车辆的纵向轴线的内侧部和远离纵向轴线的外侧部。管道流体地连接空气帘入口和空气帘出口,以使得空气流从空气帘入口通至空气帘出口。成角度延伸部从轮窝的前表面突出。成角度延伸部设置成靠近空气帘出口的内侧部。成角度延伸部具有靠近车辆的下侧部的下端部和远离车辆的下侧部的上端部。上端部大致垂直于前表面。下端部大致向空气帘出口的外侧部成角度。成角度延伸部配置为至少使得空气流的一部分偏转,以由此抑制空气流和轮胎的前表面之间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下端部大致相对于垂直于前表面的方向成角度偏离约5°至约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下端部配置为当车辆以第一速度行进时以第一角度成角度,并且当车辆以第二速度行进时以第二角度成角度,该第二速度大于第一速度且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成角度延伸部从前表面突出约5mm至约15mm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成角度延伸部配置为当车辆以第一速度行进时从前表面突出第一距离,并且当车辆以第二速度行进时从前表面突出第二距离,该第二速度大于第一速度且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成角度延伸部的上端部突出第一距离,且成角度延伸部的下端部突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成角度延伸部进一步配置为至少使得空气流的一部分偏转,以免接触车轮的后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些方面,成角度延伸部由弹性材料形成。当结合附图时,从以下详细描述中,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显而易见。附图说明附图是说明性的并且并不旨在限制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主题。示例性方面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讨论并且在附图中示出,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各方面的包括空气帘系统的车辆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车辆的轮窝的示意立体图;图3是在图2中示出的轮窝的前表面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的成角度延伸部的示意立体图;图5是针对不具有成角度延伸部的空气帘系统的典型空气流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的具有成角度延伸部的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受控空气流的成角度空气帘延伸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空气帘系统的成角度延伸部,所述成角度延伸部包括:基部,所述基部配置为附连于轮窝的前表面,并且配置为设置成靠近空气帘出口的内侧部;以及突部,所述突部从所述基部延伸,所述突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配置为当所述基部附连于所述前表面时,大致向所述空气帘出口的外侧部成角度,所述第一端配置为至少使得空气流离开所述空气帘出口的一部分偏转,以由此抑制所述空气流和轮胎的前表面之间的接触,所述第二端配置为当所述基部附连于所述前表面时,大致垂直于所述前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30 US 15/3642981.一种用于空气帘系统的成角度延伸部,所述成角度延伸部包括:基部,所述基部配置为附连于轮窝的前表面,并且配置为设置成靠近空气帘出口的内侧部;以及突部,所述突部从所述基部延伸,所述突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配置为当所述基部附连于所述前表面时,大致向所述空气帘出口的外侧部成角度,所述第一端配置为至少使得空气流离开所述空气帘出口的一部分偏转,以由此抑制所述空气流和轮胎的前表面之间的接触,所述第二端配置为当所述基部附连于所述前表面时,大致垂直于所述前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角度延伸部,其中,当所述基部附连于所述前表面时,所述第一端大致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前表面的方向成角度偏离约5°至约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角度延伸部,其中,当所述基部附连于所述前表面时,所述突部从所述前表面延伸约5mm至约15mm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角度延伸部,其中,所述延伸部由弹性材料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角度延伸部,其中,所述突部的所述第一端延伸第一距离,且所述突部的所述第二端延伸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6.一种车辆,包括:空气帘系统,所述空气帘系统包括:成角度延伸部,所述成角度延伸部从轮窝的前表面突出,且所述成角度延伸部配置为至少使得空气流的一部分朝向轮胎的肩部偏转,由此抑制所述空气流和所述轮胎的前表面之间的接触,由此提供偏转流,所述偏转流配置为使得所述车辆的空气动力学阻力系数相对于具有未经偏转空气流的车辆的所述空气动力学阻力系数减小至少约0.00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进一步包括车轮,所述车轮在其上具有轮胎,所述车轮配置为绕横向轴线旋转,所述车轮限定正交于所述横向轴线的平面,其中,所述轮窝围绕所述车轮的一部分,所述轮窝包括靠近所述车辆的前端部的前表面,其中,所述空气帘系统进一步包括:空气帘入口,所述空气帘入口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车辆的所述前端部的空气流;空气帘出口,所述空气帘出口设置在所述轮窝的所述前表面上,所述空气帘出口配置为使得所述空气流大致向所述车辆的后端部排出,所述空气帘出口限定沿着所述前表面的细长形状,所述细长形状包括大致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A·戴尔乔诺W·方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