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367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外壳,包括底座与盖壳,所述底座内并列设置有若干触头安装槽,所述最外侧的两个触头安装槽内均设有连接座,所述盖壳上设有与连接座配合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双层固定结构,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双层固定结构配合的双层槽,利用连接杆与连接座对盖壳与底座进行连接,而双层固定结构与双层槽配合,加强了连接杆与连接座之间的定位与固定效果,使底座与盖壳之间能够准确、稳定的贴合,便于之后的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外壳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特别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外壳。
技术介绍
塑壳断路器也被称为装置式断路器,所有的零件都密封于塑料外壳中,辅助触点,欠电压脱扣器以及分励脱扣器等多采用模块化。塑壳断路器能够在电流超过跳脱设定后自动切断电流,而塑壳指的是用塑料绝缘体来作为装置的外壳,用来隔离导体之间以及接地金属部分。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1533741B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低压断路器的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底座主体上设有三个互相平行的触头槽,用于分别装配三对动、静触头,相邻两触头槽之间均由中间槽壁分隔,中间槽壁与底座主体的底壁上均设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将位于中间的触头槽与底座主体两外侧壁外的空间相连通,以使位于中间触头槽中的动、静触头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迅速的散发出去。但是通常断路器的外壳都是盖壳与底座的边框相贴合然后通过螺丝拧紧盖壳与底座上对应的螺纹孔来固定的,在安装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对准,还要保持盖壳与底座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两个对应的螺纹孔之间只要存在一点偏差就会使螺栓难以拧入,安装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外壳,具有安装快速、简单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外壳,包括底座与盖壳,所述底座内并列设置有若干触头安装槽,所述最外侧的两个触头安装槽内均设有连接座,所述盖壳上设有与连接座配合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双层固定结构,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双层固定结构配合的双层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杆与连接座对盖壳与底座进行连接,而双层固定结构与双层槽配合,加强了连接杆与连接座之间的定位与固定效果,使底座与盖壳之间能够准确、稳定的贴合,便于之后的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层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杆上的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所述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均沿连接杆径向朝外设置,所述双层槽包括分别与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配合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分别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合,达到双重固定与定位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件设置在连接杆上朝向连接座的端头位置,所述第二卡件与第一卡件沿连接杆的轴向错开,所述第二卡件沿连接杆径向的长度大于第一卡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形成上宽下窄的阶梯槽结构,当连接杆要插入连接座时,第一卡件先进入第二卡槽内,而第二卡槽无法与第一卡件相互卡合但是能够提供引导与限位作用,使第一卡件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进入第一卡槽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件与第二卡件均朝连接杆两侧方向延伸且延伸方向平行于触头安装槽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运用空间,减少连接座在触头安装槽内占用的有效空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层槽底部设有贯穿底座的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杆朝向双层槽的端部设有与第一通孔配合的螺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与螺纹孔配合的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并拧进螺纹孔内,对底座与连接杆进行螺纹固定,加强底座与盖壳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朝向盖壳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螺母,所述盖壳上设有沿螺母轴心线设置的第二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与螺母配合的螺栓从第二通孔拧进螺母内并拧紧,进一步加强底座与盖壳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母采用注塑嵌件方式设置在底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安装螺母的操作,且提高底座的整体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与盖壳对应的侧边上沿盖壳安装方向设置有两端贯通的燕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燕尾槽对底座与盖壳进行定位,而在安装断路器或是打开断路器进行检查维修时,能够将导线卡进上燕尾槽与下燕尾槽内进行固定,便于操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连接杆与连接座对盖壳与底座进行连接,而双层固定结构与双层槽配合,加强了连接杆与连接座之间的定位与固定效果,使底座与盖壳之间能够准确、稳定的贴合,便于之后的固定连接;2、通过将第一卡件设置在连接杆上朝向连接座的端头位置,且第二卡件沿连接杆径向的长度大于第一卡件,使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形成上宽下窄的阶梯槽结构,当连接杆要插入连接座时,第一卡件先进入第二卡槽内,而第二卡槽无法与第一卡件相互卡合但是能够提供引导与限位作用,使第一卡件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进入第一卡槽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底座与连接杆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盖壳;3、触头安装槽;4、连接座;5、连接杆;6、双层固定结构;7、第一卡件;8、第二卡件;9、双层槽;10、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12、第一通孔;13、螺纹孔;14、嵌件螺母;15、第二通孔;16、上燕尾槽;17、下燕尾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外壳,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与盖壳2。底座1内一体成型有三个并列排布的触头安装槽3,而分别位于两侧的触头安装槽3内各一体成型有一个连接座4,且盖壳2上一体成型有两个与连接座4配合的连接杆5。如图2所示,连接杆5上一体成型有双层固定结构6,而双层固定结构6包括沿连接杆5径向设置的第一卡件7与第二卡件8,第一卡件7与第二卡件8均朝连接杆5两侧方向延伸且延伸方向平行于触头安装槽3长度方向,而连接座4设置在触头安装槽3朝向外侧的内壁上,能够合理运用空间,减少连接座4在触头安装槽3内占用的有效空间。如图2所示,连接座4上一体成型有与双层固定结构6配合的双层槽9,双层槽9包括分别与第一卡件7和第二卡件8配合的第一卡槽10和第二卡槽11,而第一卡件7设置在连接杆5上朝向连接座4的端头位置,第一卡件7与第二卡件8沿连接杆5的轴向错开,且第二卡件8沿连接杆5径向的长度大于第一卡件7沿连接杆5径向的长度,使得第一卡槽10与第二卡槽11形成上宽下窄的阶梯槽结构。当连接杆5要插入连接座4时,第一卡件7先进入第二卡槽11内,第二卡槽11无法与第一卡件7相互卡合但是能够提供引导与限位作用,使第一卡件7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进入第一卡槽10内。如图1、图2所示,当连接杆5与连接座4连接后,通过双层固定结构6与双层槽9配合,加强了连接杆5与连接座4之间的定位与固定效果,使底座1与盖壳2之间能够准确的贴合,而先将连接杆5与连接座4卡合对底座1与盖壳2进行初步的固定,能够使之后的固定连接更加方便快捷。如图1、图2所示,第一卡槽10底部一体成型有贯穿底座1的第一通孔12,而连接杆5朝向双层槽9的端部一体成型有与第一通孔12配合的螺纹孔13;底座1朝向盖壳2的端面通过注塑嵌件方式分别在四个角上各设置有一个嵌件螺母14,而盖壳2上一体成型有沿嵌件螺母14轴心线设置的第二通孔15。通过将配合的螺栓分别拧进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15,能够分别对螺纹孔13与第一通孔12、嵌件螺母14与第二通孔15进行螺纹连接,加强底座1与盖壳2之间的连接强度。如图1所示,盖壳2与底座1对应的侧边上沿盖壳2安装方向分别一体成型有两端贯通的上燕尾槽16与下燕尾槽17,上燕尾槽16与下燕尾槽17配合起到定位作用,而在安装断路器或是打开断路器进行检查维修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外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外壳,包括底座(1)与盖壳(2),所述底座(1)内并列设置有若干触头安装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侧的两个触头安装槽(3)内均设有连接座(4),所述盖壳(2)上设有与连接座(4)配合的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上设有双层固定结构(6),所述连接座(4)上设有与双层固定结构(6)配合的双层槽(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外壳,包括底座(1)与盖壳(2),所述底座(1)内并列设置有若干触头安装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侧的两个触头安装槽(3)内均设有连接座(4),所述盖壳(2)上设有与连接座(4)配合的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上设有双层固定结构(6),所述连接座(4)上设有与双层固定结构(6)配合的双层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固定结构(6)包括设置在连接杆(5)上的第一卡件(7)与第二卡件(8),所述第一卡件(7)与第二卡件(8)均沿连接杆(5)径向朝外设置,所述双层槽(9)包括分别与第一卡件(7)和第二卡件(8)配合的第一卡槽(10)和第二卡槽(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件(7)设置在连接杆(5)上朝向连接座(4)的端头位置,所述第二卡件(8)与第一卡件(7)沿连接杆(5)的轴向错开,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哲翔蒋晓陈振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