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1105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所述地震采集设备包括多个采集装置,每个采集装置分别赋予排列道号;每个采集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地震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将收集的地震数据信号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通信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并与其它采集装置的通信单元通信连接。通过设计一种基于雾计算的采集设备,使得每个检波器结点都具备对单道或多道地震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取关键参数和数据,通过提高联网采集设备自动化和交互程度,减少数据所占空间,缩短处理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
本技术涉及地震勘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地震勘探领域的采集设备主要负责对模拟或数字检波器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进行AD转换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存储或传输,不具备对具体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功能。而雾计算的概念在2011年被人提出,雾计算没有强力的计算能力,只有一些弱的,零散的计算设备。雾是介于云计算和个人计算之间的,是半虚拟化的服务计算架构模型,希望计算要在物理节点上分散,而不是集中。目前,国内地震勘探领域还没有提出利用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研发具有雾计算能力的采集设备,使得每个检波器结点都具备对单道或多道地震数据的处理能力,提高联网采集设备自动化程度,而且对数据传输量的要求更小,提高本地存储与计算能力,消除数据存储及数据传输的瓶颈。通过提取关键参数或者部分截取有效数据,一定程度上减少数据所占空间,也可部分缩短处理周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所述地震采集设备包括多个采集装置,每个采集装置分别赋予排列道号;每个采集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地震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将收集的地震数据信号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通信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并与其它采集装置的通信单元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地震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单分量检波器和/或三分量检波器。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采集装置的排布方式为环状、放射状、网状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采集装置的任何一个采集装置能够作为中心采集装置与其它采集装置建立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具有单道或多道地震数据信号处理能力。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采集装置基于单道地震数据信号建立与其它采集装置的通信连接,并处理来自其它采集装置的多道地震数据信号。本技术通过设计一种基于雾计算的采集设备,使得每个检波器结点都具备对单道或多道地震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取关键参数和数据,通过提高联网采集设备自动化和交互程度,减少数据所占空间,缩短处理周期。通过研发一种基于雾计算的采集设备,在野外现场可实现由采集设备现场处理地震数据,实时形成处理结果。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微地震事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所述地震采集设备包括多个采集装置,每个采集装置分别赋予排列道号;每个采集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地震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将收集的地震数据信号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通信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并与其它采集装置的通信单元通信连接。优选地,所述地震数据采集单元包括三分量检波器。通过使每个采集装置都具备对单道或多道地震数据的处理能力,通过雾计算算法提高联网采集设备自动化和交互程度,减少数据所占空间,缩短处理周期。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采集装置的排布方式为环状、放射状、网状的至少一种。本技术中所需采集装置至少为4,适用于地面微地震及常规地面地震数据采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采集装置的数量。各采集装置之间通过无线通讯进行交互。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采集装置的任何一个采集装置能够作为中心采集装置与其它采集装置建立通信连接。所述中心采集装置基于单道地震数据信号建立与其它采集装置的通信连接,并处理来自其它采集装置的多道地震数据信号。具体地址,每个采集装置通过微处理器监控单道数据能量跳变来识别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并独立发起地震事件识别,通过与邻近道数据相关来确认地震事件。为便于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及其效果,以下给出一个具体应用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该示例仅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其任何具体细节并非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采集装置1包括微处理器11,地震数据采集单元12和通信单元13。地震数据采集单元12与所述微处理器11通信连通,将收集的地震数据信号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11;通信单元13与所述微处理器11通信连通,并与其它采集装置1的通信单元13通信连接。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微地震事件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以10个采集装置1-10微地震地面监测为例阐述具体算法实施过程。10个采集装置分别赋予排列道号1-10,每个采集装置都自带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微处理器,每个采集装置通过微处理器监控单道数据能量跳变来识别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并独立发起地震事件识别,通过与邻近道数据相关来确认地震事件。如图2所示,假设压裂破碎点距离5号采集装置最近,则5号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地震数据最先发生能量跳变,此时由5号采集装置发起地震事件识别,通过无线通讯索要3、4、6、7号采集装置中自5号地震事件初始时间后100ms数据,汇总至5号采集装置并由5号采集装置的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如果3、4、6、7也都存在能量跳变且能量幅值与5号幅值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则认定地震事件发生即确认地震事件,由5号采集装置标识该地震事件,处理相关数据并存储。确认地震事件后,由5号采集装置发起数据处理事件,采用P波时差定位法,1-4、6-10号采集装置只需要将各自的空间坐标、P波初至时间(该时间应在5号采集装置P波初至时间之后)等信息发送给5号采集装置,由5号采集装置对所有采集装置数据进行处理,最终确定压裂破碎点坐标位置。如果采用P-S波时差法,则每个采集装置需要配备三分量检波器,1-4、6-10需要将空间坐标、P波初至时间(波形第一个起跳点)、S波初至时间(第二个起跳点)发送给5号采集装置。对于环状或网状结构,第N个采集装置向其最近的4个采集装置索要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确认地震事件后再对所有排列中的地震道索要处理所需的特征数据,处理后得到实时处理数据。对于常规地面地震采集,第N个采集装置向其最近的4个采集装置索要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确认地震事件后再对所有排列中的地震道索要处理所需的特征数据,处理后得到实时处理数据。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
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采集设备包括多个采集装置,每个采集装置分别赋予排列道号;每个采集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地震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将收集的地震数据信号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通信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并与其它采集装置的通信单元通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采集设备包括多个采集装置,每个采集装置分别赋予排列道号;每个采集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地震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将收集的地震数据信号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器;通信单元,与所述微处理器通信连通,并与其它采集装置的通信单元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数据采集单元包括单分量检波器和/或三分量检波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雾计算的地震采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采集装置的排布方式为环状、放射状、网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健李守才姜宇东梅有仁袁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