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差速轴承系统的动力传输部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092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5:51
一种具有差速轴承系统的动力传输部件,包括外壳、壳体、轴承、轴承调节器和夹具。外壳限定围绕一轴线设置的轴承舱壁和螺纹孔隙。轴承联接到壳体以支撑壳体围绕该轴线相对于外壳旋转。轴承调节器螺纹接合到螺纹孔隙并邻接轴承。轴承调节器具有多个沿圆周隔开的定位特征部。夹具具有安装部和一组配合的定位特征部。夹具被接纳在轴承舱壁上,使得安装部以卡配合的方式被紧固到轴承舱壁,上述一组配合的特征部接合到相应一组的定位特征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差速轴承系统的动力传输部件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2月3日、申请号为201480014808.3、专利技术名称为“具有差速轴承系统的动力传输部件”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差速轴承系统的动力传输部件。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其不一定是现有技术。诸如汽车桥组件的各种动力传输部件采用在两个输出构件之间允许速度分化的差速组件。传统的汽车桥组件可包括桥壳、安装在桥壳中用于围绕第一轴线旋转的输入小齿轮、安装在桥壳中用于围绕第二轴线旋转的差速器以及安装到差速器并与输入小齿轮啮合的环形齿轮。许多这些桥组件进一步包括差速轴承系统,其可包括一对差速轴承和一对螺纹轴承调节器。差速轴承可支撑差速器在桥壳上旋转,螺纹轴承调节器被配置成相对于另一部件旋转,以便允许差速轴承(因此差速器)沿着第二轴线定位和/或向差速轴承施加所希望量的预载荷。通常采用锁定系统来抑制螺纹轴承调节器相对于另一结构(例如,桥壳)运动。示例性锁定系统公开在美国专利3001842、6398689、7485065和7794153以及公开在美国公布的2006/0276298中。这些锁定系统通常包括与螺纹轴承调节器接合的夹具,并可包括用于将夹具保持到桥壳的紧固件。尽管这些差速轴承系统适合于其预期用途,然而现有技术中对改进的差速轴承系统仍有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提供本公开的概述,而不是本公开的全部范围或其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在一种形式中,本教导提供一种动力传输部件,其包括外壳、壳体、轴承、轴承调节器和夹具。外壳限定围绕一轴线设置的轴承舱壁和螺纹孔隙。轴承联接到壳体以支撑壳体围绕该轴线相对于外壳旋转。轴承调节器螺纹接合到螺纹孔隙并邻接轴承。轴承调节器具有多个沿圆周隔开的定位特征部。夹具具有安装部和一组配合的定位特征部。夹具被接纳在轴承舱壁上,使得安装部以卡配合的方式被紧固到轴承舱壁,上述一组配合的特征部接合到相应一组的定位特征部。在另一种形式中,本教导提供一种动力传输部件,其包括外壳、壳体、一对轴承、一对轴承调节器和一对夹具。外壳限定围绕一轴线设置的一对轴承舱壁和一对螺纹孔隙。壳体被接纳在轴承舱壁之间。轴承被联接到壳体,以支撑壳体围绕轴线相对于外壳旋转。每个轴承调节器螺纹接合到相关联的一个螺纹孔隙并邻接相关联的一个轴承。每个轴承调节器具有多个沿圆周隔开的定位特征部。每个夹具具有安装部和一组配合的定位特征部。每个夹具被接纳在相关联的一个轴承舱壁上,使得安装部挤压轴承舱壁,并且上述一组配合的定位特征部接合到相应一组的定位特征部。在又一形式中,本教导提供一种动力传输部件,其包括外壳、壳体、一对轴承、一对轴承调节器和一对夹具。外壳限定围绕一轴线设置的一对轴承舱壁和一对螺纹孔隙。壳体被接纳在轴承舱壁之间。轴承联接到壳体,以支撑壳体围绕上述轴线相对于外壳旋转。每个轴承调节器螺纹接合到相关联的一个螺纹孔隙并邻接相关联的一个轴承。每个轴承调节器具有多个沿圆周隔开的定位特征部。每个夹具具有安装部和一组配合的定位特征部。每个安装部接合到相关联的一个轴承舱壁的相对侧。上述一组配合的定位特征部接合到相应一组的定位特征部。进一步的应用领域由在此所提供的说明将变得明显。在该概述中的说明和特定示例仅用于例示的目的,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所选实施例而非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的例示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图1是具有根据本公开的教导构造的动力传输部件(即,后桥组件)的车辆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车辆的一部分的后视图,更详细例示了一部分后桥组件。图3是沿图2的线3-3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放大部分,更详细例示了轴承盖、夹具、螺纹紧固件和螺纹调节器。图5是图2的放大部分,更详细例示了轴承盖和夹具(为了清楚,已省略将夹具紧固到轴承盖的螺纹紧固件)。以及图6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的视图,但图示了一部分以替代方式构造的桥组件。相应的附图标记在附图的若干视图中始终指示相应的部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的图1,具有根据本公开教导构造的动力传输部件(例如,后桥组件26)的车辆总体上以附图标记10标识。车辆10可包括由驱动系14提供动力(驱动)的动力系12。驱动系14可包括发动机16和变速器18。动力系12可包括传递壳体22或其他动力分布装置、后传动轴24、后桥组件26、多个后轮28、前传动轴30、前桥组件32和一对前轮34。发动机16可沿着车辆10的纵向轴线以同轴或纵向定向的方式被安装,其输出可以传统的方式联接到变速器18的输入,以便在其间传递旋转动力(即,驱动扭矩)。变速器18可包括输出和齿轮减速单元,其被用于以所选择的齿轮或速度比将变速器输入联接到变速器输出。传递壳体22可以是传统的传递壳体,并可联接到被配置成将旋转动力以所需方式传递到后桥组件26和前桥组件32的变速器18。例如,传递壳体22可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操作,在第一模式中,旋转动力仅被传递到后桥组件26,在第二模式中,驱动扭矩在后桥组件26和前桥组件32以预定方式进行分配。后传动轴24是传统的,并将传递壳体22的后输出联接到后桥组件26的输入。后轮28被联接到后桥组件26并以传统方式由后桥组件26驱动。前传动轴30是传统的,并将传递壳体22的前输出联接到前桥组件32,前桥组件32可以类似于后桥组件26的方式进行构造。前轮34被联接到前桥组件32并由前桥组件32驱动。参照图2和图3,后桥组件26可包括桥壳50、小齿轮52、差速组件54、一对轴承调节器56、一对夹具55、一对螺纹紧固件58和一对差速轴承60,每个差速轴承60具有内轴承座圈62、外轴承座圈64和设置在内轴承座圈62与外轴承座圈64之间的多个轴承元件66。桥壳50可包括载架外壳70和一对桥管72。为了清楚,在图3中未显示其中一个桥管。载架外壳70可包括壁构件80和一对轴承舱壁结构82。壁构件80可限定腔86以及小齿轮孔88、一对螺纹调节器孔90和可限定相应桥管孔94的一对轴环92。轴承舱壁结构82可设置在腔86中并互连到壁构件80。每个轴承舱壁82可限定轴承座100和紧固件孔隙104。轴承座100可限定旋转轴线106,差速组件54可围绕该旋转轴线106旋转地安装。根据需要,环形槽108可形成在每个轴承舱壁82中并在轴承座100与螺纹调节器孔90之间。螺纹调节器孔90可设置在相关联的一个轴承座100的外侧上。紧固件孔隙104可形成在每个轴承舱壁82的端部99中。根据需要,轴承舱壁82可与壁构件80单一整体地形成并不可拆卸地联接到壁构件80,但在所提供的具体示例中,每个轴承舱壁82包括与壁结构80单一整体地形成的舱壁结构120和紧固件孔隙104延伸于其中的轴承盖122。采用一对螺纹紧固件124将轴承盖122固定地但可拆卸地联接到与其相关的舱壁结构120。参照图4和图5,轴承盖122可包括大致U形的盖结构400、凸缘构件402、第一轨道404和第二轨道406。凸缘构件402可设置在盖结构400的一端上。第一轨道404和第二轨道406可固定地联接到凸缘构件402的相对的横向侧,从而通过盖结构400、凸缘构件402以及第一轨道404和第二轨道406截取的轴承盖122的横截面可大致为T形。第一轨道404和第二轨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差速轴承系统的动力传输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传输部件,包括:限定围绕一轴线设置的轴承舱壁和螺纹孔隙的外壳;壳体;联接到所述壳体以支撑所述壳体围绕所述轴线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的轴承;螺纹接合到所述螺纹孔隙并邻接所述轴承的轴承调节器,所述轴承调节器具有多个沿圆周隔开的定位特征部;和具有安装部和一组配合的定位特征部的夹具,所述夹具被接纳在所述轴承舱壁上,使得所述安装部以卡配合的方式被紧固到所述轴承舱壁,并且所述一组配合的定位特征部接合到相应一组的所述定位特征部;其中所述安装部具有座部、第一弹簧构件和第二弹簧构件,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簧构件联接到所述座部的相对端,其中所述座部邻接所述轴承舱壁的一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簧构件向所述轴承舱壁施加压缩力;其中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终止于第一底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底部被接纳在所述轴承舱壁的第一槽中,所述第一槽垂直于所述轴线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弹簧构件包括第二底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底部被接纳在所述轴承舱壁的第二槽中,所述第二槽垂直于所述轴线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14 US 13/826,4581.一种动力传输部件,包括:限定围绕一轴线设置的轴承舱壁和螺纹孔隙的外壳;壳体;联接到所述壳体以支撑所述壳体围绕所述轴线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的轴承;螺纹接合到所述螺纹孔隙并邻接所述轴承的轴承调节器,所述轴承调节器具有多个沿圆周隔开的定位特征部;和具有安装部和一组配合的定位特征部的夹具,所述夹具被接纳在所述轴承舱壁上,使得所述安装部以卡配合的方式被紧固到所述轴承舱壁,并且所述一组配合的定位特征部接合到相应一组的所述定位特征部;其中所述安装部具有座部、第一弹簧构件和第二弹簧构件,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簧构件联接到所述座部的相对端,其中所述座部邻接所述轴承舱壁的一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簧构件向所述轴承舱壁施加压缩力;其中所述第一弹簧构件终止于第一底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底部被接纳在所述轴承舱壁的第一槽中,所述第一槽垂直于所述轴线延伸;其中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扎兰卡格利高里·J·希尔克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轮轴制造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