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S模块多回程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0904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5:46
一种高速S模块多回程换热器,在壳体一端用螺栓连接有第一封头,另一端用螺栓连接有第二封头,第一封头上安装有热源进口法兰、热源出口法兰、管程压力表接口,第二封头上安装有管程排污阀接口,壳体上安装有温度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壳程排污阀接口、壳程压力表接口,壳体与第一封头之间安装有第一管板,壳体与第二封头之间安装有第二管板,换热管一端固定在第一管板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管板上,热源进口法兰、热源出口法兰、第一封头、换热管、第二封头构成管程,管程内流动有热源,壳体上靠近第一封头上端焊接有冷源出口法兰,壳体上靠近第二封头的下端焊接有冷源进口法兰,冷源进口法兰、壳体、冷源出口法兰构成壳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S模块多回程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设备
,具体涉及到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波纹管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均为强制湍流换热器,它通过在两个管板之间固定多根直通换热管,形成冷源所在的管程,外面是热源所在的壳体,热源在壳体内,散热损失大、换热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用于凝汽器或者热网加热器时,蒸汽在壳体内通过放热自然冷凝,转化为凝结水,凝结水温度高、压力低,必须加装疏水器和凝结水室,它才能正常工作,而且不容易回收利用,需要有专门的凝结水泵和凝结水箱,它才可正常工作,配套设备投资大,安装极不方便;换热系数(K值)非常低,汽-水换热传热系数(K值)为2000-3000W/(m2.k);此外,冷源水质普遍较差,在管内流动,容易造成换热管结垢,长时间工作后容易造成换热管堵塞,阻力加大,造成循环泵功率加大,浪费电力,并且,换热系数大大降低,浪费了能源,加大了煤耗和电耗,结垢严重时,甚至使设备损坏,引起管道的压力升高,造成爆管、爆炸等危险,使用寿命短,一般4~6年,维修成本高,并且维修、清洗极不方便。现有的板式换热器,它通过多片经过模具冲压的不锈钢板片进行多片组合,通过螺栓或者焊接的形式进行连接。每张板片的左右两侧形成独立的通道,然后经过密封垫、连接口等形成一个换热器。因板片经过模具的冲压,板片经过拉伸及减薄,容易造成局部点腐蚀;同时板片与板片之间的流道较为狭小,对运行介质的净化度要求极高,很容易造成堵塞;因流道较为狭小,板片之间的流速较高(2.5~4.5m/s),因此设备的阻力较大,并且容易造成磨蚀冲刷,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虽然液-液换热系数较高(2000~4000W/(m2.k)),但在汽-液换热时,基本上无法使用。此外,受结构形式的影响,维修清洗极为不便,单次维修清洗的工作量极大;因冲压过程中造成了机械加工的应力无法释放,导致设备经常发生应力腐蚀,板片不能维修,只能是一次性报废,造成使用寿命短(一般3~5年),能源大量浪费,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国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换热器的缺点,提供一种承压能力高、结构紧凑、容积大、检修方便、使用寿命长、换热效率高的高速S模块多回程换热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S模块多回程换热器,包括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封头,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封头,壳体与第一封头之间设置有第一管板,壳体与第二封头之间设置有第二管板,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之间设置有换热管,壳体上设置有冷源进口法兰和冷源出口法兰,所述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以及壳体的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均为长圆形,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的几何形状为长圆形,第一管板与第一封头形成的第一腔体内设置有S形第一封头隔板,第一封头隔板将第一管板分割成两个区域,换热管在该两个区域内沿着第一封头隔板均匀分布,第一封头隔板的一侧上中部设置有第二封头隔板,另一侧下中部设置有第三封头隔板,第一封头隔板和第二封头隔板以及第三封头隔板将第一腔体分割成四个密封腔,同时将换热管分割成A组、B组、C组、D组、E组、F组,B组换热管与C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D组换热管与E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第一封头上设置有热源进口法兰和热源出口法兰,热源进口法兰与A组换热管相连通,热源出口法兰与F组换热管相连通,第二管板与第二封头形成的第二腔体内设置有两个第四封头隔板,两个第四封头隔板将第二腔体分割成三个密封腔,使A组换热管与B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C组换热管与D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E组换热管与F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支座。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与两个第四封头隔板分别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与第一管板之间留有间隙,第二导流板与第二管板之间留有间隙。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沿着壳体长度方向在壳体两侧直壁上交错分布有折流板,折流板垂直于壳体直壁。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封头上设置有管程压力表接口,所述的第二封头上设置有管程排污阀接口。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温度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壳程排污阀接口。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换热管为内外双来复线管、锰钛合金管、双波纹螺麻紫铜管、镍合金或镍钛合金管中的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安装支座位于壳体同一侧两端。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安装支座位于壳体同一端两侧。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壳体的材质为低合金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壳体材质采用低合金钢,换热管采用内外双来复线管、锰钛合金管、双波纹螺麻紫铜管、镍合金管或镍钛合金管中的一种,在运行工作时,换热管在壳体内不停的颤抖和高频抖动,冷源中的钙镁等容易附着结垢的分子、离子无法附着,换热管外壁上极不容易结垢,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2)S形第一封头隔板将第一管板分割成两个区域,换热管在该两个区域内沿着第一封头隔板均匀分布,换热管从热源进口至热源出口经计算按比例逐渐递减排布,多回程、多腔室,既增加了换热介质的行程长度,同时又保证了热源、冷源动力损失小,热源在换热管内流动时,仍能保持较高的流速,形成强烈的旋流,增强换热效率,换热管利用率高,换热过程高速、充分,无换热死角,同时尺寸和重量较小,便于维修和清洗;(3)本技术既可以卧式安装又可以立式安装,合理利用安装空间、节省用地面积、节省建筑投资,同时,立式安装时可设置快速锁紧装置,并增加机械手,以便于更加快捷方便的更换换热管束,大大提高检修的方便程度;(4)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供暖热力、热电联产、核能换热、电厂、石油开采、炼化、余热回收、热能利用、地热换热、空调制冷、食品加工等适用于所有换热的工况,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立式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在图1~4中,本技术的高速S模块多回程换热器由热源出口法兰1、第一封头2、热源进口法兰3、管程压力表接口4、第一管板5、冷源出口法兰6、温度计接口7、折流板8、壳程压力表接口9、安全阀接口10、壳体11、换热管12、第二导流板13、第二管板14、第二封头15、第四封头隔板16、管程排污阀接口17、冷源进口法兰18、第一导流板19、壳程排污阀接口20、安装支座21、第一封头隔板22、第二封头隔板23、第三封头隔板24连接构成。壳体11的材料为低合金钢,在壳体11一端用螺栓连接有第一封头2,另一端用螺栓连接有第二封头15,第一封头2上安装有热源进口法兰3、热源出口法兰1、管程压力表接口4,第二封头15上安装有管程排污阀接口17,壳体11上安装有温度计接口7、安全阀接口10、壳程排污阀接口20、壳程压力表接口9,壳体11与第一封头2之间安装有第一管板5,壳体11与第二封头15之间安装有第二管板14,换热管12一端固定在第一管板5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管板14上,换热管12为内外双来复线管,也可以为锰钛合金管或双波纹螺麻紫铜管或镍钛合金管,热源进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高速S模块多回程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S模块多回程换热器,包括壳体(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封头(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封头(15),壳体(11)与第一封头(2)之间设置有第一管板(5),壳体(11)与第二封头(15)之间设置有第二管板(14),第一管板(5)和第二管板(14)之间设置有换热管(12),壳体(11)上设置有冷源进口法兰(18)和冷源出口法兰(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头(2)和第二封头(15)以及壳体(11)的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均为长圆形,第一管板(5)和第二管板(14)的几何形状为长圆形,第一管板(5)与第一封头(2)形成的第一腔体内设置有S形第一封头隔板(22),第一封头隔板(22)将第一管板(5)分割成两个区域,换热管(12)在该两个区域内沿着第一封头隔板(22)均匀分布,第一封头隔板(22)的一侧上中部设置有第二封头隔板(23),另一侧下中部设置有第三封头隔板(24),第一封头隔板(22)和第二封头隔板(23)以及第三封头隔板(24)将第一腔体分割成四个密封腔,同时将换热管(12)分割成A组、B组、C组、D组、E组、F组,B组换热管与C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D组换热管与E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第一封头(2)上设置有热源进口法兰(3)和热源出口法兰(1),热源进口法兰(3)与A组换热管相连通,热源出口法兰(1)与F组换热管相连通,第二管板(14)与第二封头(15)形成的第二腔体内设置有两个第四封头隔板(16),两个第四封头隔板(16)将第二腔体分割成三个密封腔,使A组换热管与B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C组换热管与D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E组换热管与F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所述的壳体(11)上设置有安装支座(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S模块多回程换热器,包括壳体(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封头(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封头(15),壳体(11)与第一封头(2)之间设置有第一管板(5),壳体(11)与第二封头(15)之间设置有第二管板(14),第一管板(5)和第二管板(14)之间设置有换热管(12),壳体(11)上设置有冷源进口法兰(18)和冷源出口法兰(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头(2)和第二封头(15)以及壳体(11)的横截面的几何形状均为长圆形,第一管板(5)和第二管板(14)的几何形状为长圆形,第一管板(5)与第一封头(2)形成的第一腔体内设置有S形第一封头隔板(22),第一封头隔板(22)将第一管板(5)分割成两个区域,换热管(12)在该两个区域内沿着第一封头隔板(22)均匀分布,第一封头隔板(22)的一侧上中部设置有第二封头隔板(23),另一侧下中部设置有第三封头隔板(24),第一封头隔板(22)和第二封头隔板(23)以及第三封头隔板(24)将第一腔体分割成四个密封腔,同时将换热管(12)分割成A组、B组、C组、D组、E组、F组,B组换热管与C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D组换热管与E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第一封头(2)上设置有热源进口法兰(3)和热源出口法兰(1),热源进口法兰(3)与A组换热管相连通,热源出口法兰(1)与F组换热管相连通,第二管板(14)与第二封头(15)形成的第二腔体内设置有两个第四封头隔板(16),两个第四封头隔板(16)将第二腔体分割成三个密封腔,使A组换热管与B组换热管位于同一密封腔,C组换热管与D组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照杰冉东成冉东汶汪宗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华广电站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