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0787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内环火盖,其包括内环火盖本体和盖体,内环火盖本体的上端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内环火孔,与该内环火孔对应的内环火盖本体的内腔构成内环混气腔,而该内环混气腔的下方的内环火盖本体部分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混气通道,该混气通道的个数与上述内环通气口相匹配,并且各混气通道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内环通气口上,从而通过各混气通道分别连通各内环通气口与上述内环混气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混气通道并分别通过各混气通道分别连通各内环通气口与上述内环混气腔,这样能使空气和燃气能在各混气通道中充分混合,并且进入混气腔中进行再混合,使得空气和燃气进行充分燃烧后能在内环火孔进行充分、高效的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燃烧器。
技术介绍
燃气燃烧器包括基座、混气腔、外环火盖以及内环火盖,其中混气室设置在基座的上方,而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分别设置在混气室的上方。其中,外环火盖一般呈环形,包括环形顶壁、由该环形顶壁的内、外侧沿分别竖直向下或倾斜向下延伸而成的内环壁和外环壁,该环形顶壁、内环壁及外环壁围设形成混气腔,该外环壁上开设有外环出火孔。内环火盖一般包括筒状的底座和盖设该底座上的盖体,该盖体上设置有内环出火孔。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果的方式有多种,如通过降低锅支架的高度,从而增加中心负荷的方式,虽然该种方式从理论上能提高燃烧效率,但是实际使用中若锅支架设置的较低,锅底面与火盖距离过近,则会从另一方面影响燃烧,从而降低燃烧效率。因此,目前普遍认为在一次空气的比例由于引射系统结构限制无法有效升高的情况下,增加二次空气的补给被认为是提高燃烧效率最有效的方式。然而,如上所述的现有的燃烧器结构,二次空气的补给能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更高效燃烧(75%)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燃烧效率的高效燃烧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内腔中设置有内环腔,所述基座的顶板上开设有与该内环腔相通的内环通气口;所述内环火盖包括上部敞口的内环火盖本体和盖设在该内环火盖本体的口部的盖体,所述内环火盖本体的上端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内环火孔,与该内环火孔对应的内环火盖本体的内腔构成内环混气腔,而该内环混气腔的下方的内环火盖本体部分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混气通道,该混气通道的个数与上述内环通气口相匹配,并且各混气通道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内环通气口上,从而通过各混气通道分别连通各内环通气口与上述内环混气腔。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火盖本体具有中心孔,该第二火盖本体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分别与该中心孔相通的二次空气补充孔。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孔由内向外均匀扩口,从而能使空气更加有效地通过该二次空气补充孔进入第二火盖本体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火盖本体的上端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大凹槽,而各大凹槽之间分别形成凸块,各凸块上分别开设有向下凹陷的小凹槽,所述盖体的外侧边缘搁置在上述上端边缘上,从而使盖体的外侧边缘与各大凹槽及各小凹槽分别围成大火孔和小火孔,该大火孔和小火孔构成上述内环火孔。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上端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稳焰槽。从而能使内环火孔更加稳定的燃烧,避免回火、熄火等现象的发生。作为优选,上述外环火盖包括环状的外环火盖本体,该外环火盖本体包括环状顶面及由该环状顶面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上述环状顶面、内环壁及外环壁之间形成外环混气腔,且上述外环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主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顶面、外环壁的外环面以及内环壁的外环面中,至少外环壁的外环面呈圆弧状。这样能利用附壁效应,使得空气紧紧地包裹在外环壁的外环面上,从而缩短二次空气的补给路径,能更加高效地补充二次空气。可见,本技术在现有的引射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火盖的改造能有效提高二次空气补给效率,从而提高燃气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环状顶面、外环壁的外环面以及内环壁的外环面中,至少其中两者呈圆弧状,并且其中相邻的两者之间形成圆滑过渡。作为优选,所述外环火盖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外环火盖本体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各第一部分的底部分别形成进气口,且该进气口分别连接有一根混气管,相邻的混气管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充口,该二次空气补充口与上述二次空气补充孔一一对应并分别内外相对,而各第二部分的底部分别通过连接壁连接;所述基座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外环腔,基座的顶板上还开设有与上外环腔相通外环通气口,所述外环通气口的个数与上述混气管的个数相匹配,并且各混气管的自由端分别连接在对应的外环通气口中,从而使得外环腔通过分别通过各外环通气口与各混气管连通。作为优选,各所述第一部分的横截面均整体呈半圆形,而所述第二部分的横截面均整体呈圆形。从而能进一步优化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表面对空气的附壁作用,进一步提高二次空气补给效率。作为优选,各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分别固定有一块用于支撑锅具底面的支撑块,各支撑块均向上延伸,且其内侧面上开设有与上述外环混气腔连通的辅助火孔,相邻的支撑块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给口。作为优选,所述辅助火孔的孔道在上述支撑块中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上延伸,从而能通过该辅助火孔更好地对锅具的底面进行辅助加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内环火盖中设置有混气通道并分别通过各混气通道连通各内环通气口与上述内环混气腔,这样能使空气和燃气在各混气通道中充分混合,并且进入混气腔后进行再混合,使得空气和燃气进行充分混合后能在内环火孔进行充分、高效的燃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燃烧器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内环火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上的外环火盖13和内环火盖14。其中外环火盖13包括环状的外环火盖本体2,该外环火盖本体2包括环状顶面201及由该环状顶面20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203和外环壁202,上述环状顶面201、内环壁203及外环壁202之间形成外环混气腔24,且上述外环壁202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主火孔25。进一步,外环火盖本体2包括第一部分20a和第二部分20b,该第一部分20a和第二部分20b沿外环火盖本体2周向间隔设置,其中,各第一部分20a的底部分别形成进气口204a,且该进气口204a分别连接有一根混气管22,相邻的混气管22之间形成二次空气补充口23,而各第二部分20b的底部分别通过连接壁204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混气管22为四根,对应地,上述二次空气补充口23也为四个。上述环状顶面201、外环壁202的外环面、内环壁203的外环面以及连接壁204的外环面中,至少外环壁202的外环面呈圆弧状。优选地,上述环状顶面201、外环壁202的外环面、内环壁203的外环面以及连接壁204的外环面均呈圆弧状,并且相邻的两者之间形成圆滑过渡。即所述第一部分20a的横截面均整体呈半圆形,而所述第二部分20b的横截面均整体呈圆形,这样能利用附壁效应,使得空气紧紧地包裹在整个外环火盖本体2的外表面,从而缩短二次空气的补给路径,进而能更加高效地补充二次空气。再进一步,上述第一部分20a的顶部分别固定有一块用于支撑锅具底面的支撑块21,各支撑块21均向上延伸,且其内侧面上开设有与上述外环混气腔24连通的辅助火孔211。本实施例中支撑块21的设置不仅使得燃烧器的结构简单,无需另设锅支架,而且设置辅助火孔211,无需降低支撑块21的高度即能增加燃烧器的中心负荷,从而提高其燃烧效率。另外,相邻的支撑块21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燃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上的外环火盖(13)和内环火盖(1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内腔中设置有内环腔(12),所述基座(1)的顶板(10)上开设有与该内环腔(12)相通的内环通气口(102);所述内环火盖(14)包括上部敞口的内环火盖本体(32)和盖设在该内环火盖本体(32)的口部的盖体(31),所述内环火盖本体(32)的上端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内环火孔(30),与该内环火孔(30)对应的内环火盖本体(32)的内腔构成内环混气腔(33),而该内环混气腔(33)的下方的内环火盖本体(32)部分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混气通道(324),该混气通道(324)的个数与上述内环通气口(102)相匹配,并且各混气通道(32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内环通气口(102)上,从而通过各混气通道(324)分别连通各内环通气口(102)与上述内环混气腔(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燃烧器,包括基座(1)和设置在基座(1)上的外环火盖(13)和内环火盖(1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内腔中设置有内环腔(12),所述基座(1)的顶板(10)上开设有与该内环腔(12)相通的内环通气口(102);所述内环火盖(14)包括上部敞口的内环火盖本体(32)和盖设在该内环火盖本体(32)的口部的盖体(31),所述内环火盖本体(32)的上端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内环火孔(30),与该内环火孔(30)对应的内环火盖本体(32)的内腔构成内环混气腔(33),而该内环混气腔(33)的下方的内环火盖本体(32)部分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混气通道(324),该混气通道(324)的个数与上述内环通气口(102)相匹配,并且各混气通道(32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内环通气口(102)上,从而通过各混气通道(324)分别连通各内环通气口(102)与上述内环混气腔(3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本体(32)具有中心孔(34),该内环火盖本体(32)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分别与该中心孔(34)相通的二次空气补充孔(32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孔(325)由内向外均匀扩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本体(32)的上端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大凹槽(321),而各大凹槽(321)之间分别形成凸块(322),各凸块(322)上分别开设有向下凹陷的小凹槽(323),所述盖体(31)的外侧边缘搁置在上述上端边缘上,从而使盖体(31)的外侧边缘与各大凹槽(321)及各小凹槽(323)分别围成大火孔(301)和小火孔(302),该大火孔(301)和小火孔(302)构成上述内环火孔(3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本体(32)的上端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向下凹陷的稳焰槽(326)。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13)包括环状的外环火盖本体(2),该外环火盖本体(2)包括环状顶面(201)及由该环状顶面(20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波邵海忠茅忠群诸永定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