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环火盖及具有该内环火盖的燃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37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4
一种内环火盖及具有该内环火盖的燃烧组件,内环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具有向上延伸的侧周壁,所述侧周壁上开设有点火孔;盖体,覆盖在火盖本体的侧周壁之上,且盖体之位于所述点火孔上方的边缘具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部位而形成挡水檐,所述挡水檐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具有底面以及与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周壁相对的第一侧面;所述凸台自身内部设有引气通道,所述引气通道的第一端开口于所述凸台的第一侧面、并与所述点火孔或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周壁之邻近点火孔的部分相对,所述引气通道的第二端开口于所述凸台的底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提高点火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家用灶具,具体涉及一种内环火盖及具有该内环火盖的燃烧组件


技术介绍

1、现有的用于灶具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如申请号为202221693166.2的技术专利《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授权公告号为cn217875846u)公开的结构,其包括有顶壁以及由该顶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环形周壁,顶壁与环形周壁围成混气腔,顶壁下表面具有与环形周壁间隔设置的内周壁,内周壁围成独立的并与点火针对应的点火孔连通的点火燃气通道。且为了保护点火针以防止溢液影响点火针,顶壁于点火孔的位置还沿径向向外延伸有用于遮挡溢液的保护伞。

2、又如申请号为202110738400.2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灶具》(申请公布号为cn113864784a)公开的结构,其包括有第一火盖,第一火盖包括有环形周壁,环形周壁包括有局部沿径向向内缩的第一壁部,第一壁部上对应点火针和╱或热电偶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3、现有的内环火盖在点火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4、当燃气压力高、燃气速度快的时候,从点火孔输出的燃气容易四散而无法聚集在点火针放电端的上方,从而导致点不着火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提高点火成功率的内环火盖。

2、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内环火盖的燃烧组件。

3、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环火盖,包括有:

4、火盖本体,具有向上延伸的侧周壁,所述侧周壁上开设有点火孔;

5、盖体,覆盖在火盖本体的侧周壁之上,且盖体之位于所述点火孔上方的边缘具有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部位而形成挡水檐,所述挡水檐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具有底面以及与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周壁相对的第一侧面;

6、其特征在于:

7、所述凸台自身内部设有引气通道,所述引气通道的第一端开口于所述凸台的第一侧面、并与所述点火孔或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周壁之邻近点火孔的部分相对,所述引气通道的第二端开口于所述凸台的底面。

8、如此,燃气从点火孔出来后能经引气通道的第一端进入引气通道内,并从引气通道的第二端输出,从而燃气能聚集在凸台的下方,提高点火针放电时的点火成功率以及点火速度。且当燃气从点火孔出来时流速过快时,凸台能起到阻挡燃气的作用,并引导燃气汇集至凸台下方的位置。

9、为了使得引起通道内的气体能较流畅地流动至凸台下方的位置,且不影响凸台下方燃气的浓度,优选地,所述引气通道自所述凸台的第一侧面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凸台的底面。

10、优选地,所述引气通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若夹角过小,燃气容易以较快的速度通过引气通道,从而使得凸台下方的燃气易被冲散,燃气聚集浓度受到影响;若夹角过大,燃气在引气通道内的流速太慢,影响到燃气在凸台下方的聚集速度。本技术中45~60°的夹角能控制燃气经引气通道到凸台下方的速度,使燃气在凸台下方的聚集速度和浓度适当。

11、优选地,所述凸台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周壁间隔相对,并与挡水檐之间共同形成有开口朝下的凹腔;所述引气通道的第一端开口邻近所述凹腔的顶壁设置。如此,部分从点火孔输出的燃气先进入凹腔内,并沿着凹腔的顶壁以及凸台的第一侧面进入引气通道内,部分燃气经凹腔直接进入引起通道,从而保证大多数的燃气能顺利进入引气通道内。

12、优选地,所述点火孔水平设置,且其至少上半部分与所述凸台的第一侧面相对。

13、进一步地,所述点火孔的上边缘与所述引气通道之第一端开口相对。

14、进一步地,所述点火孔的下边缘位于所述凸台之底面的下方。如此,从点火孔下部输出的燃气可直接聚集在凸台之底面的下方。

15、在上述各方案中,为避免燃气逃逸,优选地,所述挡水檐的下表面还设有c形的一级围挡,位于所述凸台的外围,且c形开口朝向火盖本体的侧周壁。c形的一级围挡能挡住从点火孔输出的燃气,使得燃气聚集在c形开口内。且凸台位于一级围挡的c形开口内,从而能进一步提高燃气在凸台下方的聚集浓度。

16、优选地,所述一级围挡的两端与对应的火盖本体的侧周壁相对、并相邻近或贴合。

17、较优选地,所述凸台还具有背向所述火盖本体之侧周壁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一级围挡的内侧面相贴合。

18、优选地,所述凸台的底面位于所述一级围挡之下表面的下方。

19、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围挡的下表面设有二级围挡,所述二级围挡位于所述凸台的外侧,并与凸台的第二侧面间隔相对而形成有开口朝下的聚气沟。聚气沟能同时收集沿一级围挡外溢的燃气以及从点火孔直接喷射出来的燃气。

20、优选地,所述二级围挡的下表面位于所述凸台之底面的下方。当燃气快速地从点火孔流出时,由于二级围挡的下表面位于凸台底面的下方,二级围挡对燃气能起到较好的阻挡作用,使燃气撞击二级围挡后能经聚气沟折返至凸台下方,而不会快速流过凸块,从而使凸台下表面附近能聚集较多的燃气,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点火成功率。

21、为了使得凸台下方的燃气量适宜点火,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围挡的下表面、所述凸台的底面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0.5~1.5mm。避免燃气过多地聚集在凸台下方。

22、优选地,所述点火孔水平设置,所述二级围挡的下表面与所述点火孔之下边缘相齐平或位于所述点火孔之下边缘的上方。

23、优选地,所述二级围挡的下表面、所述点火孔之下边缘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0~1mm,所述点火孔的直径为1.5~2.8mm。

24、如此,燃气从点火孔出来后,可以直接喷到凸台的底面、二级围挡,并在二级围挡处受到撞击、回弹、聚气,使凸台的底面下方有足够的燃气浓度。同时,二级围挡的下表面、点火孔之下边缘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1,目的在于,确保凸台底面下方的燃气浓度的同时,不至于凸台底面下方长时间有过多的燃气、火焰聚集,即间距值不宜过大。

25、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围挡的下表面、所述聚气沟的顶壁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1~2mm。

26、二级围挡主要将从一级围挡下溢的燃气和点火孔直接喷射的燃气聚集在二级围挡内侧和凸台下方。本技术中通过将二级围挡的下表面、聚气沟的顶壁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设计为1~2mm,将二级围挡的下表面、凸台的底面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设计为0.5~1.5mm,这样,凸台底面下方处的燃气量适宜点火,又不至于聚集过多。

27、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所述的内环火盖。

28、优选地,还包括有点火针,竖向设于所述盖体之挡水檐的下方,且点火针顶部的放电端与所述凸台的底面相对。

29、所述燃烧组件用于灶具。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凸台内部设置引气通道,燃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环火盖,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通道(333)自所述凸台(330)的第一侧面(332)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凸台(330)的底面(3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通道(33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30)的第一侧面(332)与所述火盖本体(310)的侧周壁(311)间隔相对,并与挡水檐(321)之间共同形成有开口朝下的凹腔(334);所述引气通道(333)的第一端开口邻近所述凹腔(334)的顶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孔(312)水平设置,且其至少上半部分与所述凸台(330)的第一侧面(332)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孔(312)的上边缘与所述引气通道(333)之第一端开口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孔(312)的下边缘位于所述凸台(330)之底面(331)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檐(321)的下表面还设有C形的一级围挡(340),位于所述凸台(330)的外围,且C形开口朝向火盖本体(310)的侧周壁(3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围挡(340)的两端与对应的火盖本体(310)的侧周壁(311)相对、并相邻近或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30)还具有背向所述火盖本体(310)之侧周壁(311)的第二侧面(335),所述第二侧面(335)与所述一级围挡(340)的内侧面相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30)的底面(331)位于所述一级围挡(340)之下表面的下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围挡(340)的下表面设有二级围挡(341),所述二级围挡(341)位于所述凸台(330)的外侧,并与凸台(330)的第二侧面(335)间隔相对而形成有开口朝下的聚气沟(34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围挡(341)的下表面位于所述凸台(330)之底面(331)的下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围挡(341)的下表面、所述凸台(330)的底面(331)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0.5~1.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孔(312)水平设置,所述二级围挡(341)的下表面与所述点火孔(312)之下边缘相齐平或位于所述点火孔(312)之下边缘的上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围挡(341)的下表面、所述点火孔(312)之下边缘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0~1mm,所述点火孔(312)的直径为1.5~2.8mm。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围挡(341)的下表面、所述聚气沟(342)的顶壁在上下方向上的间距为1~2mm。

18.一种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内环火盖。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点火针(301),竖向设于所述盖体(320)之挡水檐(321)的下方,且点火针(301)顶部的放电端与所述凸台(330)的底面(331)相对。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燃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组件用于灶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环火盖,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通道(333)自所述凸台(330)的第一侧面(332)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凸台(330)的底面(3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通道(33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30)的第一侧面(332)与所述火盖本体(310)的侧周壁(311)间隔相对,并与挡水檐(321)之间共同形成有开口朝下的凹腔(334);所述引气通道(333)的第一端开口邻近所述凹腔(334)的顶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孔(312)水平设置,且其至少上半部分与所述凸台(330)的第一侧面(332)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孔(312)的上边缘与所述引气通道(333)之第一端开口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孔(312)的下边缘位于所述凸台(330)之底面(331)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项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檐(321)的下表面还设有c形的一级围挡(340),位于所述凸台(330)的外围,且c形开口朝向火盖本体(310)的侧周壁(3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围挡(340)的两端与对应的火盖本体(310)的侧周壁(311)相对、并相邻近或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30)还具有背向所述火盖本体(310)之侧周壁(311)的第二侧面(335),所述第二侧面(335)与所述一级围挡(340)的内侧面相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力峰王楠楠戎泽波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