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161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燃烧室机匣与火焰筒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火焰筒与所述中心拉杆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燃烧室机匣与所述涡轮导向器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火焰筒与所述涡轮导向器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所述火焰筒的第一出气流道与所述涡轮导向器的第二出气流道连通;位于第二流道在所述火焰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气结构和第二进气结构,位于第四流道在所述火焰筒上设置有第三进气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干预进入火焰筒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有效约束大环涡的区域面积,稳定火焰的同时提升燃烧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


技术介绍

1、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由火焰筒、燃烧室机匣、燃油喷嘴等组成。发动机在工作时,燃烧室承接来自压气机增压后的高压空气,并与来自燃油系统的航空煤油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提供给涡轮进行功率转换。燃烧室的气动和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燃烧室的可靠点火和稳定燃烧,从而关系到燃烧室和发动机整机的性能。

2、航空发动机常使用环形回流燃烧室和环形折流燃烧室。环形回流燃烧室的火焰筒存在一段排气段结构,火焰筒内空气回转180°后进入向心涡轮或者轴流涡轮,常使用燃油喷嘴进行供油。环形折流燃烧室的火焰筒内通道成“几”字形,火焰筒内燃气为先沿径向流动,在火焰筒头部形成回流区,再沿轴向流动流入轴流涡轮,同时搭配甩油盘进行供油。

3、传统的环形回流燃烧室常置于涡轮外侧,因此燃烧室直径很大,因此匹配的压气机直径也大,影响发动机转速的提升,不利于整机推重比的优化提升。

4、传统的环形折流燃烧室在尾部配装轴流涡轮,因此环形折流燃烧室直径比环形回流燃烧室直径大大减小,但环形折流燃烧室常搭配甩油盘进行供油,因此燃烧室机匣和火焰筒需要设计在甩油盘组件和封严环组件外侧,如果优化供油结构可进一步减小燃烧室直径。

5、传统的环形折流燃烧室甩油盘位于火焰筒内外环之间,火焰筒内外环无法焊接成一体形成火焰筒组件,因此折流燃烧室火焰筒一般需在整机装配时形成,且需设置相对位置限制,通过调整垫调整厚度,使位置度满足要求。选配调整垫厚度需要反复拆装燃烧室,且需要加工一套不同厚度的调整垫。

6、传统的环形折流壁面设置主燃孔和掺混孔用于火焰筒的进气。主燃孔和掺混孔常使用激光打孔进行开孔,高压空气通过主燃孔和掺混孔的时候常垂直于壁面,且气流穿透深度较小;此外进入火焰筒的高压空气不具有周向的分速度,点火连焰和出口不均匀度的性能较差。

7、火焰筒壁面冷却常使用发散孔,发散孔与壁面呈一定的倾角,用于对壁面进行冷却。发散孔与壁面的倾角越小,发散冷却效果越好,其倾角约为40°至18°之间。但当高压空气流量较大时,通过火焰筒的压损会增大。单纯增大发散孔直径,例如当壁厚和孔径大小一致时,发散冷倾角的设计则会被淡化,影响壁面冷却性能。

8、气膜冷却结构可通过构造气膜冷却槽,让空气通过气膜冷却槽流动,使空气贴近壁面流动进行冷却。传统的气膜冷却槽含外壁面和内壁面。外壁面接触二股通道环腔,内壁面与火焰筒内高温燃气接触。外壁面常通过激光开孔的方式在壁面上加工出进气孔,但进气孔的大小和进气孔间的距离受限,进气孔过大或间距较小将影响强度。

9、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本专利技术能够干预进入火焰筒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有效约束大环涡的区域面积,稳定火焰的同时提升燃烧室性能。

2、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包括燃烧室机匣、涡轮导向器、火焰筒和中心拉杆腔,所述燃烧室机匣内设置所述火焰筒和所述中心拉杆腔,所述燃烧室机匣与所述火焰筒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火焰筒与所述中心拉杆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燃烧室机匣与所述涡轮导向器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火焰筒与所述涡轮导向器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

4、所述火焰筒的第一出气流道与所述涡轮导向器的第二出气流道连通;

5、位于第二流道在所述火焰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气结构和第二进气结构,位于第四流道在所述火焰筒上设置有第三进气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气结构设置在所述火焰筒的内环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气结构设置为筒状,所述第二进气结构周向倾斜设置。

7、进一步地,位于第一出气流道所述火焰筒上设置有掺混孔;优选的,所述掺混孔包括第一掺混孔和第二掺混孔,所述第一掺混孔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一出气流道,所述第二掺混孔连通所述第四流道和所述第一出气流道。

8、进一步地,燃油喷嘴贯穿涡轮导向器和火焰筒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通过设置在所述涡轮导向器上的叶片通道连通;所述燃油喷嘴贯穿所述叶片通道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火焰筒的壁上设置有冷却流道。

11、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火焰筒的燃烧腔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火焰筒包括大弯环组件和小弯环组件,所述大弯环组件的截面为c型,所述小弯环组件的截面为s型;所述大弯环组件和小弯环组件通过散热环齿连接形成冷却流道,所述第一进气结构和第二进气结构设置在所述大弯环组件上,所述第三进气结构设置在所述小弯环组件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大弯环组件包括第一环壁、第二环壁和第三环壁,所述第一环壁和第二环壁通过散热环齿连接形成冷却流道,所述第二环壁和第三环壁通过散热环齿连接形成冷却流道,所述第三环壁通过散热环齿连接所述大弯环组件形成冷却流道;

14、其中,第一环壁为火焰筒的外环壁,所述第三环壁为火焰筒的内环壁;

15、优选的,所述第二环壁上设置所述第一进气结构,所述第三环壁上设置第二进气结构。

16、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机匣与所述中心拉杆腔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燃烧室机匣之间形成进气通道,在所述燃烧室机匣的进气位置设置扩压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优点:

17、1、本专利技术能够干预进入火焰筒内气流的流动方向,有效约束大环涡的区域面积,稳定火焰的同时提升燃烧室性能。

18、2、本专利技术通过周向倾角的底置套筒结构,加强燃气周向运动,有效提高火焰筒点火和连焰性能。

19、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冷却流道,在保证火焰筒壁面冷却性能的同时,给火焰筒的燃烧腔高温燃气提供周向的速度,提高掺混性能。

2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进气结构、第二进气结构和第三进气结构构成稳焰结构,有效控制了燃烧腔的主燃区的大小,可在火焰筒的燃烧腔底部形成大环涡,有利于火焰的稳定;同时通过周向倾角的第二进气结构,可加强燃气周向运动,有效提高火焰筒内点火和连焰性能。

21、5、本专利技术的燃油喷嘴依次穿过燃烧室机匣、涡轮导向器和火焰筒的后置喷射式供油结构,代替传统环形折流燃烧室的甩油盘结构,有效减小了燃烧室的直径尺寸,同时后置喷射式供油结构与甩油盘结构相比,无需调整垫调整厚度,壁面选配调整垫厚度导致的反复拆装燃烧室,具有较好的安装性。

22、6、本专利技术的散热环齿通过调整环壁和环齿间的夹角尺寸,控制周向分速度大小,调节沿一周的各环齿之间的间距,控制周向不同位置冷却气的流量大小,有利于壁温均匀性的控制。

23、7、本专利技术可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和辅助动力装置,也可用于燃气轮机等需燃油或燃气与空气提前预混的低排放节能燃烧领域。

24、8、本专利技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包括燃烧室机匣(10)、涡轮导向器(20)、火焰筒(30)和中心拉杆腔(40),所述燃烧室机匣(10)内设置所述火焰筒(30)和所述中心拉杆腔(40),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机匣(10)与所述火焰筒(30)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50),所述火焰筒(30)与所述中心拉杆腔(40)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60),所述燃烧室机匣(10)与所述涡轮导向器(20)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70),所述火焰筒(30)与所述涡轮导向器(20)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80);所述第一流道(50)与所述第三流道(70)连通,所述第二流道(60)与所述第四流道(8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结构(302)设置在所述火焰筒(30)的内环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气结构(302)设置为筒状,所述第二进气结构(302)周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出气流道(90)所述火焰筒(30)上设置有掺混孔;优选的,所述掺混孔包括第一掺混孔(3041)和第二掺混孔(3042),所述第一掺混孔(3041)连通所述第一流道(50)和所述第一出气流道(90),所述第二掺混孔(3042)连通所述第四流道(80)和所述第一出气流道(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燃油喷嘴(110)贯穿涡轮导向器(20)和火焰筒(30)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70)与所述第四流道(80)通过设置在所述涡轮导向器(20)上的叶片通道(201)连通;所述燃油喷嘴(110)贯穿所述叶片通道(201)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筒(30)的壁上设置有冷却流道(3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道(305)与所述火焰筒(30)的燃烧腔(306)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筒(30)包括大弯环组件(31)和小弯环组件(32),所述大弯环组件(31)的截面为C型,所述小弯环组件(32)的截面为S型;所述大弯环组件(31)和小弯环组件(32)通过散热环齿(120)连接形成冷却流道(305),所述第一进气结构(301)和第二进气结构(302)设置在所述大弯环组件(31)上,所述第三进气结构(303)设置在所述小弯环组件(3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弯环组件(31)包括第一环壁(311)、第二环壁(312)和第三环壁(313),所述第一环壁(311)和第二环壁(312)通过散热环齿(120)连接形成冷却流道(305),所述第二环壁(312)和第三环壁(313)通过散热环齿(120)连接形成冷却流道(305),所述第三环壁(313)通过散热环齿(120)连接所述大弯环组件(31)形成冷却流道(305);

10.根据权利要求8-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机匣(10)与所述中心拉杆腔(40)连接有隔板(130),所述隔板(130)与所述燃烧室机匣(10)之间形成进气通道(140),在所述燃烧室机匣(10)的进气位置设置扩压器(15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包括燃烧室机匣(10)、涡轮导向器(20)、火焰筒(30)和中心拉杆腔(40),所述燃烧室机匣(10)内设置所述火焰筒(30)和所述中心拉杆腔(40),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机匣(10)与所述火焰筒(30)之间设置有第一流道(50),所述火焰筒(30)与所述中心拉杆腔(40)之间设置有第二流道(60),所述燃烧室机匣(10)与所述涡轮导向器(20)之间设置有第三流道(70),所述火焰筒(30)与所述涡轮导向器(20)之间设置有第四流道(80);所述第一流道(50)与所述第三流道(70)连通,所述第二流道(60)与所述第四流道(8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结构(302)设置在所述火焰筒(30)的内环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气结构(302)设置为筒状,所述第二进气结构(302)周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出气流道(90)所述火焰筒(30)上设置有掺混孔;优选的,所述掺混孔包括第一掺混孔(3041)和第二掺混孔(3042),所述第一掺混孔(3041)连通所述第一流道(50)和所述第一出气流道(90),所述第二掺混孔(3042)连通所述第四流道(80)和所述第一出气流道(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燃油喷嘴(110)贯穿涡轮导向器(20)和火焰筒(30)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环形曲流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70)与所述第四流道(80)通过设置在所述涡轮导向器(20)上的叶片通道(201)连通;所述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麒筌赵硕谭成华黄高生吴加州成胜军郑家炜朱学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