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烧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0786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粉烧嘴结构,采用多套筒套管式结构,由外向内分别为冷却水层、氧蒸汽层以及处于最中心的粉煤通道;粉煤通过N2或CO2携带由粉煤通道喷入炉膛,且粉煤与外层由氧蒸汽层喷入的氧气至烧嘴端部充分混合燃烧,为炉膛提供气化需要的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套筒套管式结构,可以通过氮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将粉煤送入粉煤通道并且使其与氧气充分混合,从而为炉膛提供气化需要的热量,并且能够将多余的粉煤与氧蒸汽等物质发生多重反应,产生氢气燃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耐久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粉烧嘴结构
本技术属于煤化工燃烧设备
,涉及烧嘴技术,尤其是一种煤粉烧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烧嘴采用内混式设计,因为设计存在先天缺陷,致使经常发生回火并烧毁头部,开工过程中问题频出。由烧嘴导致的频繁计划外停车检修,给化工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这一问题困扰着众多煤化工企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煤粉烧嘴结构,其结构简单,耐久性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这种煤粉烧嘴结构,采用多套筒套管式结构,由外向内分别为冷却水层、氧蒸汽层以及处于最中心的粉煤通道;粉煤通过N2或CO2携带由粉煤通道喷入炉膛,且粉煤与外层由氧蒸汽层喷入的氧气至烧嘴端部充分混合燃烧,为炉膛提供气化需要的热量。进一步,上述多套筒套管式结构具体为:包括粉煤通道管,所述粉煤通道管上套设有氧蒸汽套筒,在氧蒸汽套筒上套设有冷却水套;所述粉煤通道管内部空间为粉煤通道;所述粉煤通道管与氧蒸汽套筒之间为氧蒸汽层;所述氧蒸汽套筒与冷却水套之间为冷却水层。进一步,上述粉煤通道管的轴向长度大于氧蒸汽套筒的轴向长度,所述氧蒸汽套筒的轴向长度大于冷却水套的轴向长度;所述粉煤通道管、氧蒸汽套筒和冷却水套在烧嘴结构的下端出口相互平齐,且在下端出口处缩径形成烧嘴头。进一步,上述冷却水套的下端与氧蒸汽套筒的下端密封连接从而使冷却水层下部形成水密空间。进一步,上述冷却水套上部周壁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冷却水层相通的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进一步,上述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均设置有连接法兰。进一步,上述氧蒸汽套筒与粉煤通道管之间的氧蒸汽层在烧嘴结构的下端处形成环形氧气出口;所述氧蒸汽套筒的上部设置有与氧蒸汽层相通的氧气入口。进一步,在所述冷却水套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整个煤粉烧嘴的安装法兰。进一步,上述粉煤通道管的上端粉煤入口设置有连接法兰。本技术的另一方案是:上述冷却水层是由横截面为双环形的独立套筒构成;所述独立套筒内固定插入氧蒸汽套筒,所述氧蒸汽套筒内固定插入粉煤通道管。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煤粉烧嘴结构采用多套筒套管式结构,其结构简单,可以通过氮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将粉煤送入粉煤通道并且使其与氧气充分混合,从而为炉膛提供气化需要的热量,并且能够将多余的粉煤与氧蒸汽等物质发生多重反应,产生氢气燃烧。本技术结构简单,耐久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冷却水层;2为氧蒸汽层;3为粉煤通道;4为安装法兰;A为冷却水套;B为氧蒸汽套筒;C为粉煤通道管;1-1为冷却水入口;1-2为冷却水出口;2-1为氧气入口;3-1为粉煤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技术的煤粉烧嘴结构,采用多套筒套管式结构,由外向内分别为冷却水层1、氧蒸汽层2以及处于最中心的粉煤通道3;粉煤通过N2或CO2携带由粉煤通道3喷入炉膛,且粉煤与外层由氧蒸汽层2喷入的氧气至烧嘴端部充分混合燃烧,为炉膛提供气化需要的热量。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多套筒套管式结构具体为:包括粉煤通道管C,所述粉煤通道管C上套设有氧蒸汽套筒B,在氧蒸汽套筒B上套设有冷却水套A;所述粉煤通道管C内部空间为粉煤通道3;所述粉煤通道管C与氧蒸汽套筒B之间为氧蒸汽层2;所述氧蒸汽套筒B与冷却水套A之间为冷却水层1。粉煤通道管C的轴向长度大于氧蒸汽套筒B的轴向长度,所述氧蒸汽套筒B的轴向长度大于冷却水套A的轴向长度;所述粉煤通道管C、氧蒸汽套筒B和冷却水套A在烧嘴结构的下端出口相互平齐,且在下端出口处缩径形成烧嘴头。冷却水套A的下端与氧蒸汽套筒B的下端密封连接从而使冷却水层1下部形成水密空间。冷却水套A上部周壁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冷却水层1相通的冷却水入口1-1和冷却水出口1-2。冷却水入口1-1和冷却水出口1-2均设置有连接法兰。氧蒸汽套筒B与粉煤通道管C之间的氧蒸汽层2在烧嘴结构的下端处形成环形氧气出口;所述氧蒸汽套筒B的上部设置有与氧蒸汽层2相通的氧气入口2-1。在冷却水套A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整个煤粉烧嘴的安装法兰4。粉煤通道管C的上端粉煤入口3-1设置有连接法兰。本技术的另一方案是:冷却水层1是由横截面为双环形的独立套筒构成;独立套筒内固定插入氧蒸汽套筒B,氧蒸汽套筒B内固定插入粉煤通道管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煤粉烧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粉烧嘴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套筒套管式结构,由外向内分别为冷却水层(1)、氧蒸汽层(2)以及处于最中心的粉煤通道(3);粉煤通过N2或CO2携带由粉煤通道(3)喷入炉膛,且粉煤与外层由氧蒸汽层(2)喷入的氧气至烧嘴端部充分混合燃烧,为炉膛提供气化需要的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23 CN 20162142240401.一种煤粉烧嘴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多套筒套管式结构,由外向内分别为冷却水层(1)、氧蒸汽层(2)以及处于最中心的粉煤通道(3);粉煤通过N2或CO2携带由粉煤通道(3)喷入炉膛,且粉煤与外层由氧蒸汽层(2)喷入的氧气至烧嘴端部充分混合燃烧,为炉膛提供气化需要的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粉烧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套筒套管式结构具体为:包括粉煤通道管(C),所述粉煤通道管(C)上套设有氧蒸汽套筒(B),在氧蒸汽套筒(B)上套设有冷却水套(A);所述粉煤通道管(C)内部空间为粉煤通道(3);所述粉煤通道管(C)与氧蒸汽套筒(B)之间为氧蒸汽层(2);所述氧蒸汽套筒(B)与冷却水套(A)之间为冷却水层(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粉烧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通道管(C)的轴向长度大于氧蒸汽套筒(B)的轴向长度,所述氧蒸汽套筒(B)的轴向长度大于冷却水套(A)的轴向长度;所述粉煤通道管(C)、氧蒸汽套筒(B)和冷却水套(A)在烧嘴结构的下端出口相互平齐,且在下端出口处缩径形成烧嘴头。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晋平刘保荣廖红春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宏远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