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810465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是将溶藻弧菌液和溶藻弧菌噬菌体液接种至发酵培养液中进行发酵培养;在发酵培养进行至6~15h时,向宿主发酵液中流加溶藻弧菌液,继续发酵培养,控制整个发酵周期控制在18~24h,发酵液进行灭活溶藻弧菌宿主,得到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发酵流加时机为发酵培养进行6~15h,流加宿主液,能够实现不延长发酵时间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溶藻弧菌噬菌体的效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控制和消除致病菌的主要手段仍是各种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包括各种抗生素的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首先,物理的方法对各种致病菌的消除作用只能应用于相关领域的某一环节,不能实现整个领域所有环节的应用。其次,化学方法中的酸碱处理虽可以取得一定防治效果,但在有害菌形成生物膜后,这些方法的效果就极不理想。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研究开发受到各方关注,特别是噬菌体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青睐。从噬菌体被FrederickTwort(1915)和FélixDHérelle(1917)发现开始,欧洲和前苏联等国家,就已经便开始用噬菌体来治疗细菌感染。然而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的崛起,以及早期噬菌体药物失效快等缺点这些药物很快就被淘汰了。抗生素虽然开始使用效果显著,但是长期使用,不仅会增强病原菌的抗药性,而且抑制有益菌群,最终不能有效地控制、消除致病菌。20世纪90年代末,很多科研工作者倡导重新应用噬菌体到临床治疗上来,噬菌体疗法逐渐复苏。此外,噬菌体本身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还用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工具。因此,噬菌体广泛的应用价值促进噬菌体的发酵生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噬菌体的发酵生产方法有很多,例如,专利申请号为94114314.7,名称为“噬菌体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提出一种培养基培养方法:在10L放水瓶,装液为5000ml使用宿主弧菌培养噬菌体5~7天,最终噬菌体效价为105~108PFU/ml。专利申请号200810145709.5的专利技术专利使用宿主弧菌冻干粉作为营养源,噬菌体的效价也不高,为1×107PFU/ml。专利申请号200810202809.7的专利技术专利中使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噬菌体的生产,发酵周期长,为72~120h,噬菌体效价为1×108PFU/ml。上述专利中公开的噬菌体的发酵方法均存在噬菌体效价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发酵得到高效价的溶藻弧菌噬菌体。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溶藻弧菌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宿主发酵液;溶藻弧菌宿主在发酵培养基中的初始菌体浓度为1010~1016CFU/ml;2)将浓度为108~1016PFU/ml的溶藻弧菌噬菌体液接种至所述宿主发酵液中发酵培养;溶藻弧菌噬菌体液的接种量为1%~10%;3)所述步骤2)中发酵培养进行6~12h时,向所述步骤2)中的宿主发酵液中流加溶藻弧菌液,继续发酵培养,控制整个发酵周期为18~24h,得到发酵液;4)将所述步骤3)中得到的发酵液进行灭活溶藻弧菌宿主,得到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溶藻弧菌液的流加体积为溶藻弧菌液的体积的1%~10%;溶藻弧菌液的浓度为1010~1014PFU/ml。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每小时流加溶藻弧菌液的体积为宿主发酵液体积的0.5%~5%。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溶藻弧菌液的流加时间为2~4h。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含量组分:蛋白胨1~20g/L、牛肉浸粉1~20g/L和氯化钠1~20g/L;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7.0~9.0。优选的,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的发酵培养条件独立如下:发酵温度为28~35℃,宿主发酵液的pH值维持6~9;发酵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搅拌转速为50~200rpm。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灭活的方法为水浴;水浴的温度为45~70℃;水浴的时间为2~5h。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溶藻弧菌噬菌体的微生物制剂,溶藻弧菌噬菌体的效价为1012~1016PFU/ml。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的溶藻弧菌噬菌体的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鉴定或检测溶藻弧菌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将溶藻弧菌液和溶藻弧菌噬菌体液接种至发酵培养液中进行发酵培养;在发酵培养进行6~15h时,向宿主发酵液中流加溶藻弧菌液,继续发酵培养,整个发酵周期控制在18~24h,得到的发酵液进行灭活溶藻弧菌宿主,得到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本专利技术避免一次性投加溶藻弧菌液后使发酵后期宿主菌浓度降低,进而影响噬菌体的发酵生产,在发酵培养进行至6~12h时流加补充宿主液,能够实现不延长发酵时间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噬菌体的效价。经过不同发酵体积的实验验证,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发酵生产的溶藻弧菌噬菌体的效价为1010~1016PFU/ml,较现有技术生产的噬菌体的方法,效价上提高了2~6个数量级。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中进行了发酵液的灭活处理,使溶藻弧菌宿主被灭活,既可以消除噬菌体微生态制剂中宿主弧菌的含量,又能避免了对环境的危害。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具体限定了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培养的条件,配合流加宿主发酵液操作一起制备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进一步提高溶藻弧菌噬菌体的效价。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溶藻弧菌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宿主发酵液;溶藻弧菌宿主在发酵培养基中的初始菌体浓度为1010~1016CFU/ml;2)将浓度为108~1016PFU/ml的溶藻弧菌噬菌体液接种至所述宿主发酵液中发酵培养;溶藻弧菌噬菌体液的接种量为1%~10%;3)所述步骤2)中发酵培养进行6~12h时,向所述步骤2)中的宿主发酵液中流加溶藻弧菌液,继续发酵培养,控制整个发酵周期为18~24h,得到发酵液;4)将所述步骤3)中得到的发酵液进行灭活溶藻弧菌宿主,得到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本专利技术将溶藻弧菌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宿主发酵液;溶藻弧菌宿主在发酵培养基中的初始菌体浓度为1010~1016CFU/ml。本专利技术对所述接入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接入方式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优选包括以下含量组分:蛋白胨1~20g/L、牛肉浸粉1~20g/L和氯化钠1~20g/L;更优选为蛋白胨5~15g/L、牛肉浸粉5~15g/L和氯化钠3~10g/L;最优选为蛋白胨10g/L、牛肉浸粉10g/L和氯化钠5g/L。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优选为7.0~9.0,更优选为7.5~8.5,最优选为8.0。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发酵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溶藻弧菌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后,溶藻弧菌宿主在发酵培养基中的菌体浓度优选为1010~1016CFU/ml,更优选为1012~1015CFU/ml,最优选为1014CFU/ml。本专利技术对所述溶藻弧菌宿主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溶藻弧菌菌株即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溶藻弧菌分离自南美白对虾肠道。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位于山东、福建、广东、海南等地,采集时间为2016.9。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经过常规方法进行扩大培养,得到溶藻弧菌液。得到宿主发酵液后,本专利技术将浓度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溶藻弧菌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宿主发酵液;溶藻弧菌宿主在发酵培养基中初始菌体浓度为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溶藻弧菌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宿主发酵液;溶藻弧菌宿主在发酵培养基中初始菌体浓度为1010~1016CFU/ml;2)将浓度为108~1016PFU/ml的溶藻弧菌噬菌体液接种至所述宿主发酵液中发酵培养;溶藻弧菌噬菌体液的接种量为1%~10%;3)所述步骤2)中发酵培养进行至6~12h时,向所述步骤2)中的宿主发酵液中流加溶藻弧菌液,继续发酵培养,控制整个发酵周期为18~24h,得到发酵液;4)将所述步骤3)中得到的发酵液进行灭活溶藻弧菌宿主,得到溶藻弧菌噬菌体微生态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溶藻弧菌液的流加体积为宿主发酵液体积的1%~10%;溶藻弧菌液的浓度为1010~1014PFU/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每小时流加溶藻弧菌液的体积为宿主发酵液体积的0.5%~5%。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宗然付汉清郭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昶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