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976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1:54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主要由气囊仓、充气气囊和控制系统组成,在车厢两侧设有气囊仓,气囊仓上设有仓门,气囊仓内安装有充气气囊,车内设有储气筒,控制系统与仓门、储气筒、充气气囊控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提升水陆两栖车在水上行驶时车辆的承载性和稳定性,特别适用于台风和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后的电力抢险抢修和应急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辅助装置,尤其是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属于电力行业作业施工和抢险救援领域。
技术介绍
近几年,国内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国家电力设施带来了极大破坏,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灾后电力设施建设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十分重要,大幅度减少停电时间,确保连续、稳定、安全供电的社会需求,要求电力施工部门要快速完成灾后电力设施重建工作,加快应急抢修和检修作业的进程。在灾后电力设施恢复建设中,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路面都会不同程度遭到破坏,许多路面会出现严重积水,致使电力现有抢修车辆无法通行,作业人员、抢修工具及电力设备无法到达抢修现场,抢修作业无法开展,只有等路面积水排除后,电力公司才能出动抢修车辆进行作业,从而导致发生诸多电力安全事故,延缓了灾后其它的抢修救援工作进程。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水陆两栖车辆,车辆为了达到水中浮力要求,提高其吃水容积,车辆外形做的很大,大大降低了其在陆地行走时的通过性,且由于国家法规对道路车辆宽度限制,致使现有水陆两栖车辆在水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而电力抢修车辆要求机动灵活,有较好的通过性,因此外形尺寸不宜过大,由于装载电力工器具较多,这就要求车辆在水中有足够的浮力,且由于其作业环境较为复杂,风速和水流速度较大,则要求车辆在水中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免发生侧翻和碰撞,现有水陆两栖车辆均无法满足目前电力作业人员和电力抢修设备的水陆运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该智能装置能够增大车辆水中浮力,完成电力作业人员和抢修工具的运载,且能增加其水上行驶稳定性,避免在风浪来临时发生倾翻,当和其他物体碰撞时能够对车辆进行保护,而在陆地上行驶时能收起,和正常车辆一样,从而保证了车辆的通过性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气囊仓、充气气囊和控制系统组成,在车厢两侧设有气囊仓,气囊仓上设有仓门,气囊仓内安装有充气气囊,车内设有储气筒,控制系统与仓门、储气筒、充气气囊控制连接。其中,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总电源开关、气泵电源开关、充气气囊电磁阀开关、储气筒压力传感器、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储气筒电磁阀、气泵、充气气囊电磁阀、仓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和压力显示器,仓门上安装仓门电动推杆,仓门电动推杆由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带动,储气筒压力传感器、储气筒电磁阀、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气囊电磁阀分别设置在储气筒和充气气囊上,压力显示器分别与储气筒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连接。更具体地,所述的总电源开关设置在正极电源的主电路上,气泵、充气气囊电磁阀、储气筒压力传感器、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和压力显示器并联于正负极电源之间,在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仓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在气泵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气泵电源开关,储气筒电磁阀在负极电源一端与气泵并联,在充气气囊电磁阀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充气气囊电磁阀开关,压力显示器分别通过储气筒信号接口、充气气囊信号接口与储气筒压力传感器、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充气气囊是一个连体结构或者多个独立结构。再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在所述充气气囊的周围设置弹性装置。更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水上行走的浮力和平衡性,以及更全面地保护车体,在所述车厢的前部和后部也安装气囊仓和充气气囊。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通过车身两侧设置充气气囊,能够增大车辆水中浮力,完成电力作业人员和抢修工具的运载,且能通过两侧的气囊增加其水上行驶稳定性,避免在风浪来临时发生倾翻,当和其他物体碰撞时能够对车辆进行保护,而在陆地上行驶时,气囊回到气囊仓内,关闭仓门,和正常车辆一样,从而保证了车辆的通过性和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水陆两栖车辆在电力作业中的应用问题,实现了电力作业人员和抢修工具水中运输功能的需求,为灾后电力设施的快速恢复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为减少电力安全事故发生、抢修作业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原理图。图中:1、车厢,2、左仓门,3、左气囊仓,4、左充气气囊,5、弹性装置,6、右仓门,7、右气囊仓,8、右充气气囊,9、储气筒,10、控制系统,11、总电源开关,12、气泵电源开关,13、左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4、右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5、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1、储气筒传感器常闭点,15-2、储气筒信号接口,16、左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6-1、左侧气囊传感器常闭点,16-2、左侧气囊信号接口,17、右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7-1、右侧气囊传感器常闭点,17-2、右侧气囊信号接口,18、储气筒电磁阀,19、气泵,20、左侧气囊电磁阀,21、右侧气囊电磁阀,22、左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3、右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4、左侧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25、右侧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26、压力显示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和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主要包括车厢1、左仓门2、左气囊仓3、左充气气囊4、弹性装置5、右仓门6、右气囊仓7、右充气气囊8、储气筒9和控制系统10构成,在车厢1上设有左气囊仓3、右气囊仓7、储气筒9和控制系统10,左气囊仓3和右气囊仓7均为封闭气囊仓,左气囊仓3上设有左仓门2,内部安装有左充气气囊4,右气囊仓7设有右仓门6,内部安装有右充气气囊8,左充气气囊4和右充气气囊8周圈设有弹性装置5。如图3所示,所述的控制系统10包括总电源开关11、气泵电源开关12、左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3、右侧气囊电磁阀开关14、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左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6、右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7、储气筒电磁阀18、气泵19、左侧气囊电磁阀20、右侧气囊电磁阀21、左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2、右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3、左侧门电动推杆24、右侧门电动推杆25和压力显示器26;压力显示器26分别通过储气筒信号接口15-2、左侧气囊信号接口16-2、右侧气囊信号接口17-2与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左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6和右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7连接,气泵19、左侧气囊电磁阀20、右侧气囊电磁阀21、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左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6和右侧气囊压力传感器17、左侧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24、右侧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25、以及压力显示器26并联于正负极电源之间,在右侧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25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右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3,在左侧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24与正极电源之间串联左侧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22,在气泵19与正极电源之间依次串联储气筒传感器常闭点1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其特征是:主要由气囊仓、充气气囊和控制系统组成,在车厢(1)两侧设有气囊仓,气囊仓上设有仓门,气囊仓内安装有充气气囊,车内设有储气筒(9),控制系统与仓门、储气筒(9)、充气气囊控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其特征是:主要由气囊仓、充气气囊和控制系统组成,在车厢(1)两侧设有气囊仓,气囊仓上设有仓门,气囊仓内安装有充气气囊,车内设有储气筒(9),控制系统与仓门、储气筒(9)、充气气囊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总电源开关(11)、气泵电源开关、充气气囊电磁阀开关、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储气筒电磁阀、气泵、充气气囊电磁阀、仓门电动推杆电源开关、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和压力显示器(26),仓门上安装仓门电动推杆,仓门电动推杆由仓门电动推杆驱动电机带动,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储气筒电磁阀、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气囊电磁阀分别设置在储气筒(9)和充气气囊上,压力显示器(26)分别与储气筒压力传感器(15)和充气气囊压力传感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车辆实现水陆两栖的智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总电源开关(11)设置在正极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玉柱王滕沈宏亮陈允柯胡德敏郭维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