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593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该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用于调整车顶盖和待装配于车顶盖上的车尾门之间的间隙,该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用于夹持车顶盖和车尾门,固定装置包括支架、与支架相连接的悬挂固定件和与支架转动连接的抵接固定件,悬挂固定件和抵接固定件相对设置,悬挂固定件用于与车顶盖的内饰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抵接固定件用于抵接车尾门;间隙调整装置,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调整块,调整块用于夹持于车顶盖和车尾门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固定装置实现车顶盖和车尾门位置固定,间隙调整装置能限定车顶盖和车尾门之间的间隙,以减小装配误差。

Rear door clearance adjust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ap adjustment tool for the rear door, which is used to adjust the gap between the top of the car and the rear door to be assembled on the top cover of the car. The rear door clearance of the car is composed of a fixed device, a fixed device for holding a roof cover and a rear door, and a fixer including a support and a support. The suspension fixed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and the offset fixed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the suspension fixed part and the offset fixed part are set relative. The suspension fixed part is used for disassembly connection with the interior mounting hole of the car top cover, and the fixed part is applied to the rear door of the car. The clearance adjustment device includes the base seat and the base seat. The adjusting block is used for clamping between the top cover and the tail door. The invention can fix the position of the roof and the rear door of the car through a fixed device, and the clearance adjustment device can limit the gap between the top of the car and the rear door of the car, so as to reduce the assembly err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车辆制造过程中,车尾门与车顶盖独立生产,再装配在一起。由于各零部件尺寸均存在一定的偏差,多种偏差的累积下形成偏差累积,使得安装完成的车辆各零部件之间产生间隙不一致、不配合等问题,使得车辆品质不高。车尾门根据产品结构不一样,分为掀背式车尾门(hatchback)和传统轿车尾门(notchback),掀背式车尾门通常用于多用途汽车(multi-PurposeVehicles,MPV)和城郊多用途车(SportUtilityVehicle或SuburbanUtilityVehicle,SUV),其车尾门大而重。一般使用助力吊具进行辅助安装,该过程中车尾门容易向未固定的一侧倾斜,或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倾斜,导致安装过程中尺寸精度和稳定性较差,影响整车的品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旨在解决现有车辆装配过程中,由于车尾门较大、较重为导致的装配后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用于调整车顶盖和待装配于所述车顶盖上的车尾门之间的间隙,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夹持所述车顶盖和所述车尾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架、与所述支架相连接的悬挂固定件和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抵接固定件,所述悬挂固定件和所述抵接固定件相对设置,所述悬挂固定件用于与所述车顶盖的内饰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所述抵接固定件用于抵接所述车尾门;间隙调整装置,所述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上的调整块,所述调整块用于夹持于所述车顶盖和所述车尾门之间。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成夹角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悬挂固定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抵接固定件一同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抵接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接的第一手柄。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自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抵接固定件的表面凸起的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用于悬挂所述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的通孔。优选地,所述悬挂固定件包括第一横梁和分设于所述第一横梁相对两端的挂钩,所述挂钩用于悬挂在所述内饰安装孔内。优选地,所述挂钩包括自所述第一横梁向远离所述第一横梁的方向延伸的连接部和自所述连接部向靠近所述抵接固定件的方向延伸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用于穿过所述内饰安装孔。优选地,所述抵接固定件包括车尾门缓冲块和与所述支架相连接第二横梁,所述车尾门缓冲块设于所述第二横梁靠近所述悬挂固定件的一侧。优选地,所述支架朝向所述车尾门和所述车顶盖的表面设置有支架缓冲块。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吸附所述车顶盖的螺纹磁铁。优选地,所述调整块设于所述基座的边沿,所述基座朝向所述调整块的表面用于抵接所述车顶盖。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悬挂固定件与车顶盖固定,抵接固定件与车尾门抵接,从而使得车尾门通过吊具与车顶盖进行装配的过程中,车尾门和车顶盖在固定装置的夹持下位置相对固定,从而避免了车尾门在装配过程中朝一侧倾斜的技术问题,提升了装配时,车顶盖和车尾门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调整块夹持于车顶盖和车尾门之间,从而可控制车顶盖和车尾门的装配间隙,减小装配误差,增加装配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固定装置一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固定装置的闭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固定装置的开启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间隙调整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固定装置11支架111连接杆113第一连接件1131第一安装板1133第二安装板1135第一旋转轴1137第二旋转轴115第二连接件117凸块118支架缓冲块119通孔13悬挂固定件131第一横梁133挂钩1331连接部1333折弯部17抵接固定件171车尾门缓冲块173第二横梁19第一手柄3间隙调整装置31基座33第二手柄35调整块37螺纹磁铁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该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用于调整车顶盖和待装配于所述车顶盖上的车尾门之间的间隙,包括:固定装置1,所述固定装置1用于夹持所述车顶盖和待装配于所述车顶盖上的车尾门,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支架11、与所述支架11相连接的悬挂固定件和13与所述支架11转动连接的抵接固定件17,所述悬挂固定件13和所述抵接固定件17相对设置,所述悬挂固定件13用于与所述车顶盖的内饰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所述抵接固定件17用于抵接所述车尾门;间隙调整装置3,所述间隙调整装置3包括基座31和设于所述基座31上的调整块35,所述调整块35用于夹持于所述车顶盖和所述车尾门之间。具体地,在所述车顶盖和所述车尾门装配过程中,先通过吊具将所述车尾门吊至与所述车顶盖相适配的位置。将间隙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用于调整车顶盖和待装配于所述车顶盖上的车尾门之间的间隙,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夹持所述车顶盖和所述车尾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架、与所述支架相连接的悬挂固定件和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抵接固定件,所述悬挂固定件和所述抵接固定件相对设置,所述悬挂固定件用于与所述车顶盖的内饰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所述抵接固定件用于抵接所述车尾门;间隙调整装置,所述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上的调整块,所述调整块用于夹持于所述车顶盖和所述车尾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用于调整车顶盖和待装配于所述车顶盖上的车尾门之间的间隙,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夹持所述车顶盖和所述车尾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架、与所述支架相连接的悬挂固定件和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的抵接固定件,所述悬挂固定件和所述抵接固定件相对设置,所述悬挂固定件用于与所述车顶盖的内饰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所述抵接固定件用于抵接所述车尾门;间隙调整装置,所述间隙调整装置包括基座和设于所述基座上的调整块,所述调整块用于夹持于所述车顶盖和所述车尾门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成夹角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悬挂固定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抵接固定件一同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抵接固定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尾门间隙调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连接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治松霍炳武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