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快速氮化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958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普通氮化条件下,在含Al量或者含V量为0.25-1.10%、含C量为0.25-0.50%的氮化钢中添加0.1-0.2%稀土元素,形成稀土快速氮化钢。本发明专利技术氮化速度快,而且氮化物层组织致密,氮化物细小,弥散分布,氮化层的硬度、冲击韧性、接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强度、抗磨损性有明显提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氮化钢,尤其是一种稀土快速氮化钢,属于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领域。利用氮化处理提高钢铁材料工件的性能已有多年历史,特别是经氮化可获得的较好的性能,如表层硬度高,具有很高的耐磨性、抗麻点剥落能力、抗热咬合能力和抗蚀性,表层有致密、稳定的氮化物层,并留有残余压应力,以保证工作有高的疲劳强度,在氮化处理时温度低,工件变形较小。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氮化速度慢,氮化层薄,脆性较大,氮化工件难以应用于重载零部件。既要保持优良性能,又要克服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专业人员致力解决首要问题,经检索发现,俄罗斯在刊物《Izv.Vyssh.Ucheb.Zavcd.Chern,Met.》1969,第12卷,第140页,名称为“Case-hardening and nitriching structual stedcontaining rare-earth metel additives”一文对含钒量在0.10-0.18%的铬镍结构钢中加入稀土后氮化可明显提高氮化层硬度作了介绍,但至今尚未检索到有关提高氮化速度,以及对其他氮化钢的稀土氮化的文献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缺陷,利用稀土元素提供一种稀土快速氮化钢,解决了氮化钢中长期未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由于稀土的强烈的化学活性,它可以和钢中的有害杂质,如氧、硫等发生激烈的相互作用,使钢得到净化和变质,减轻甚至消除这类杂质的危害,改善冶金质量,提高钢的渗透性,使钢的整体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如韧塑性、耐磨性、疲劳强度、高温强度以及加工性能等。本专利技术将稀土元素固溶在工件基体中,加速工件表层的氮原子向内部扩散,可使氮化速度十分明显提高,氮化深度也明显提高。本专利技术是在普通氮化条件下,在含Al量或者含V量为0.25-1.10%、含C量为0.25-0.50%的氮化钢中添加0.1-0.2%稀土元素,形成稀土快速氮化钢。本专利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产生了实质性的进步,经实测在相同氮化处理的条件下,在获得相同氮化层深度,本专利技术比常用氮化钢38CrMOAl氮化时间至少缩短30%,而且氮化物层组织致密,氮化物细小,弥散分布,氮化层的硬度、冲击韧性、接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强度、抗磨损性有明显提高。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表1稀土快速氮化钢的化学成分(W%)< 表2稀土快速氮化钢的力学性能(850℃油冷,570℃回火)< >表3稀土快速氮化钢的弯曲强度(MPa)<权利要求1.一种稀土快速氮化钢,其特征在于在普通氮化条件下,在含Al量或者含V量为0.25-1.10%.含C量为0.25-0.50%的氮化钢中添加0.1-0.2%稀土元素,形成稀土快速氮化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在普通氮化条件下,在含Al量或者含V量为0.25—1.10%、含C量为0.25—0.50%的氮化钢中添加0.1—0.2%稀土元素,形成稀土快速氮化钢。本专利技术氮化速度快,而且氮化物层组织致密,氮化物细小,弥散分布,氮化层的硬度、冲击韧性、接触疲劳强度,弯曲疲劳强度、抗磨损性有明显提高。文档编号C22C38/00GK1236823SQ9911382公开日1999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5日专利技术者徐洲, 潘健生, 刘志儒, 李宇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稀土快速氮化钢,其特征在于在普通氮化条件下,在含Al量或者含V量为0.25-1.10%、含C量为0.25-0.50%的氮化钢中添加0.1-0.2%稀土元素,形成稀土快速氮化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洲潘健生刘志儒李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