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端子压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8222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冷端子压接组件,其中,液冷端子压接组件包括:液冷线缆,具有于一端相对伸出线缆外被的液冷接管,以及于同一端外露于所述线缆外被的导体接头;插针内芯,包括外接管段及插针管段;以及,压接套管,包括第一接口及衬管段,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液冷接管密封套接,所述衬管段嵌接于所述外接管段,所述衬管段的径向抗压高于所述液冷接管的径向抗压强度,所述导体接头压接于所述外接管段与压接套管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液冷端子压接组件由于压接套管从压接处内部穿过,并直接连通液冷接管与插针內芯,冷却液可以从端子压接处通过,冷却效果好,占用的空间小,结构及装配工艺简单,易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端子压接组件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液冷端子压接组件。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是有限的,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其寿命中必将进行多次电池充放电。而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充电枪/座的内部导体、端子等的电阻会引起发热,尤其是在端子插接处和导体压接处发热严重。第一、温度过高会带来安全隐患,造成人员烧伤烫伤,甚至车辆起火燃烧等事故。第二、温度过高是限制充电功率的主要原因,充电功率越大,发热就越严重,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越大。但是充电功率小,会导致充电时间过长,造成用户时间成本,充电运营商土地成本的浪费,也会影响用户体验。第三、温度过高会减少端子的寿命,带来过高的维护成本。但是,现有的液冷端子压接组件无法对端子插接部位和导体压接部位进行冷却,仅仅依靠充电枪/座壳体的自然散热是远远不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液冷端子压接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液冷端子压接组件无法穿过压接部位并对压接部位进行冷却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液冷端子压接组件,包括:液冷线缆,具有于一端相对伸出线缆外被的液冷接管,以及于同一端外露于所述线缆外被的导体接头;插针内芯,包括外接管段及插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冷端子压接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冷端子压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线缆,具有于一端相对伸出线缆外被的液冷接管,以及于同一端外露于所述线缆外被的导体接头;插针内芯,包括外接管段及插针管段;以及,压接套管,包括第一接口及衬管段,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液冷接管密封套接,所述衬管段嵌接于所述外接管段,所述衬管段的径向抗压高于所述液冷接管的径向抗压强度,所述导体接头压接于所述外接管段与压接套管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端子压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线缆,具有于一端相对伸出线缆外被的液冷接管,以及于同一端外露于所述线缆外被的导体接头;插针内芯,包括外接管段及插针管段;以及,压接套管,包括第一接口及衬管段,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液冷接管密封套接,所述衬管段嵌接于所述外接管段,所述衬管段的径向抗压高于所述液冷接管的径向抗压强度,所述导体接头压接于所述外接管段与压接套管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端子压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嵌接于所述液冷接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端子压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过盈嵌接于所述液冷接管,所述第一接口的外周面设有环形的防滑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端子压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螺母,所述压接套管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接口与衬管段之间的紧固管段,所述紧固管段的外壁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紧固螺母一端紧套于所述液冷接管的外围,另一端与所述紧固管段螺纹配合。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端子压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超邹志平周诚智刘路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特种线缆有限公司常州市沃尔核材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惠州乐庭电子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