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智润洪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764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包括在一个交通拥堵的路面上架设一条双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是,选择一条交通拥堵的路面通道作为底层交通路面,在该通道的道边上架设至少两组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上搭建一条与底层交通路面同宽且高于的二层直通桥路面,在所述二层直通桥的两端搭建互联端口,在所述每个互联端口向底层交通路面延伸路面上设置限高杆。所述的互联端口是一种连接不同高程的两条道路之间的交通端口,专司于现有拥堵路段的设施,只允许非限制性车辆通过,在现有拥堵路面上实现车辆分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国际专利分类E01C1/00领域的立体交通桥梁的设计方案,尤其是一种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多发交通事故的地段不仅影响周边安全秩序,更多的还会造成城市生活质量的下降。为解决这种“城市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不少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方案逐一被披露出来。例如:中国专利CN105862530A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立交桥,设立在城市十字路口,由下及上依次设置有环岛交通车道、非机动车道、第一小型机动车道和第二小型机动车道;环岛交通车道主要用于大型机动车直行、左转或右转;非机动车道架设在环岛交通车道上方,为四向互通式非机动车道;第一小型机动车道架设在非机动车道上方,中间设有隔离带或隔离护栏,为双向单行车道,主要用于小型机动车直行、左转、右转;第二小型机动车道架设在第一小型机动车道上方,中间设有隔离带或隔离护栏,为双向单行车道,主要用于小型机动车直行、左转、右转;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立交桥,能够彻底实现人车分流,取消信号灯,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实现无间断通行。又如,中国专利CN105887601A公开了一种简单快速搭建的车行立交桥,包括两辆立交桥运输车,其中所述的两辆立交桥运输车上分别载有一个半桥,且两个半桥对接形成一个立交桥,每个半桥的控制装置均设置在对应的车辆上。该立交桥的快速运输过程采用车载,搭建过程采用自动控制,自动对接,高效安全快速,方便快速移动、拆装;适用于高峰时期拥堵路段,临时搭建,高峰过后即拆除,不影响市容市貌;且同样适用在大型活动中,搭建这种立交桥可以有效解决周围路段拥堵问题,活动过后即可快速拆除,移动到其他易拥堵路段使用,高效利用资源。再如,中国专利CN105862530A公开了一种涉及桥梁
的十字路单层立交桥,涉及桥梁
,十字路口的每个单向车道上分别设置有左转车道、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其中按逆时针入口侧分别设为第一、四、七和十左转车道,第二、五、八和十一直行车道,以及第三、六、九和十二右转车道;第一和第七左转车道分别架起;第四左转车道和第十左转车道架起,第四左转车道穿插在第七左转车道的下方并穿插在第一左转车道的下方,第十左转车道穿插在第一左转车道的下方并穿插在第七左转车道的下方;第五直行车道和第十一直行车道架起并分别绕行;第三、六、九和十二右转车道以及第二和第八直行车道直接在地面上绕行。大大减少占地面积,经济效益高,节约建筑成本以及后期维护费用,有利于节能环保。以上诸例均从缓解立交桥拥堵的目的出发,为行车安全提供了较好的良策。然而,从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关键在于一个“通”字,尤其是人、车同向、同行,异向不同行时,在同一桥体上如何解决多种类型的机动车混行、换乘、变道、交汇、错行等问题仍然有待深入研究,找出确实可行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旨在一条拥堵的道路上架设至少一条双向通道,且利用该通道的道路端口实现有限制性规定的直行车辆的分流,以期解决一般立交桥不易车辆分流、路面拥堵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包括在一个交通拥堵的路面上架设一条双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是,选择一条交通拥堵的路面通道作为底层交通路面,在该通道的道边上架设至少两组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上搭建一条与底层交通路面同宽且高于的二层直通桥路面,在所述二层直通桥的两端搭建互联端口,在所述每个互联端口向底层交通路面延伸路面上设置限高杆。优选的,所述互联端口,可以搭建在公路立体交叉口的两边且连接不同路向的交通通道。优选的,所述互联端口,可以搭建在在两条不同走向的平面或立交路面之间。优选的,所述互联端口,可以搭建在不同高程公路之间,且连接不同类型的公路。优选的,所述互联端口,可以搭建在交通路口的变换车向的匝道上。优选的,所述互联端口,可以搭建在同向同道且只允许非限制性车辆通过的交通路上。优选的,所述互联端口,其与被搭建的路面之间的交联角度大于或等于10°优选的,所述互联端口,是一种可供非限制性车辆在其表面上下通行的道路端口。优选的,所述互联端口,是一种联通两条或两条以上供非限制性车辆通行的道路端口。优选的,所述互联端口,是一种供限制性车辆驶入驶出停车服务区的变换匝道。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产生的积极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本专利技术的互联端口是一种连接不同高程的两条道路的交通端口,专司于现有拥堵路段的设施,只允许非限制性车辆通过,在现有拥堵路面上实现车辆分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层交通路面,2‐第二层路面,3‐互联端口,4‐非限制性车辆(以下简称轻型车辆,图中可用Q表示、箭头→表示行车方向),5‐支撑柱,6‐限高杆,7‐互联端口与被搭建的路面之间的交联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非限制性车辆尤指诸如小卧车的小型车辆。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包括在一个交通拥堵的路面上架设一条双向通道的方法,其中,选择一条交通拥堵的路面通道作为底层交通路面1,在该通道的道边上架设至少两组支撑柱5,在所述支撑柱上搭建一条与底层交通路面同宽且高于的二层路面2,在所述二层直通桥的两端搭建互联端口3,在所述每个互联端口向底层交通路面延伸路面上设置限高杆6。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互联端口3是一种相对于现有的各种路面、桥面分立而设的自称独立单元结构的设施。它可以搭建在公路立体交叉口的两边且连接不同路向的交通通道、可以搭建在在两条不同走向的平面或立交路面之间、可以搭建在不同高程公路之间,且连接不同类型的公路、可以搭建在交通路口的变换车向的匝道上、以搭建在同向同道且只允许非限制性车辆通过的交通路上;当其与被搭建的路面构建立体交通组合体时,互联端口与被搭建的路面之间的交联角度7大于或等于10°;并且,所述互联端口,是一种可供非限制性车辆在其表面上下通行的道路端口或者是一种联通两条或两条以上供非限制性车辆通行的道路端口或者是一种供限制性车辆驶入驶出停车服务区的变换匝道。例如,在常拥堵的底层交通路面1上架设一个与交通路面同宽的第二层路面2。架设方法是将第二层路面2搭建在由三排支撑柱5构成的桥柱上;支撑柱5可选用钢体结构或钢混结构,竖直设置在底层交通路面1的道路边沿。当行驶在底层交通路面1上的轻型车4通过限高杆6的验证后方能沿互联端口3的上行端口至第二层路面2行驶;在车通过该路面的直行道后,可以沿着互联端口3的下行端口再回到底层的交通路面1继续行驶。又如,参见图2,若拥堵的底层交通路面1与第二层路面2呈十字交叉的立交状态时,可以将且互联端口3设置在这两条道路的直线交叉处。此时的图2是俯视图,由图可看出轻型车4由第二层路面2经互联端口3转入底层交通路面1,或再掉头沿原定的方向继续行驶;此时的设置的互联端口3是搭建在这两条路的垂直相交处,同样可以起到同一方向车流的分流作用。再如,参见图3,若,拥堵的底层交通路面1与第二层路面2是交错不同向的,则可将互联端口3斜跨设置在两者之间,限高杆6可分别设在底层交通路面1上的互联端口进口处和第二层路面2上的出口处,或者相反。综合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包括在一个交通拥堵的路面上架设一条双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是,选择一条交通拥堵的路面通道作为底层交通路面,在该通道的道边上架设至少两组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上搭建一条与底层交通路面同宽且高于的二层直通桥路面,在所述二层直通桥的两端搭建互联端口,在所述每个互联端口向底层交通路面延伸路面上设置限高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包括在一个交通拥堵的路面上架设一条双向通道的方法,其特征是,选择一条交通拥堵的路面通道作为底层交通路面,在该通道的道边上架设至少两组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上搭建一条与底层交通路面同宽且高于的二层直通桥路面,在所述二层直通桥的两端搭建互联端口,在所述每个互联端口向底层交通路面延伸路面上设置限高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互联端口,可以搭建在公路立体交叉口的两边且连接不同路向的交通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互联端口,可以搭建在在两条不同走向的平面或立交路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通互联端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互联端口,可以搭建在不同高程公路之间,且连接不同类型的公路。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智润洪
申请(专利权)人:智润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