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钝化槽体及使用其的铜箔生产分切一体化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564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钝化槽体及使用其的铜箔生产分切一体化生产线;属于铜箔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双层钝化槽体为:上下两个槽体,每个槽体设置有2个活动侧板;铜箔生产分切一体化生产线,将分切机设置在生箔机与双层钝化槽体之间。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层钝化槽体,其能够满足双幅以及三幅铜箔钝化的需求。而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铜箔生产分切一体化生产线,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能够对铜箔切削面的端部进行防氧化处理、且解决了铜箔在分体机之间的搬运对铜箔可能产生的伤害、对铜箔铜粉进行有效的清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钝化槽体及使用其的铜箔生产分切一体化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箔生产装置,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双层钝化槽体及使用其的铜箔生产分切一体化生产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铜箔生产一般采用分体机来生产,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铜箔在分切后,切削面无法得到有效的防氧化处理。(2)铜箔在分体机之间的搬运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3)铜箔铜粉未得到有效的处理。上述问题是当前困扰铜箔生产企业中的几大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铜箔生产机器的一大方向。现有技术中,钝化槽体是防氧化处理的核心部件,但是现今的槽体均是针对单幅铜箔经过钝化设计的,无法满足双幅、三幅铜箔钝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钝化槽体,其能够满足双幅以及三幅铜箔钝化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箔生产分切一体化生产线,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能够对铜箔切削面的端部进行防氧化处理、且解决了铜箔在分体机之间的搬运对铜箔可能产生的伤害、对铜箔铜粉进行有效的清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层钝化槽体,包括:框架结构,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上方固设有第二钝化槽(3-2),在框架结构的下方固设有第一钝化槽(3-1);第一钝化槽包括:前板(3-1-1)、后板(3-1-3)、左、右活动侧板(3-1-2、3-1-4)、底板(3-1-5)、左、右固定侧板(3-1-10,3-1-11),在前板(3-1-1)、后板(3-1-3)、底板(3-1-5)上均设置凸起的导轨(3-1-6),在左、右侧板的底部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导轨(3-1-6)相配合的凹槽(3-1-7);前板(3-1-1)、后板(3-1-3)、底板(3-1-5)、左、右固定侧板(3-1-10,3-1-11)固定成一整体,在左、右固定侧板与左、右活动侧板之间安装驱动型伸缩杆,驱动型伸缩杆的固定部设置在左、右固定侧板上、活动部设置在左、右活动侧板上;所述第二钝化槽与第一钝化槽的构造相同;第二钝化槽(3-2)的前板与第一钝化槽(3-1)的前板之间设置有开口,以使得铜箔能够进入下方的第一钝化槽(3-1)中,第二钝化槽(3-2)的后板与第一钝化槽(3-1)的后板之间设置有开口,以使得铜箔能够从下方的第一钝化槽(3-1)离开。进一步,所述驱动型伸缩杆采用液压伸缩杆或者气压伸缩杆。进一步,在第一钝化槽(3-1)、第二钝化槽(3-2)的前后两侧均分别设置分别有第一导向辊(5-1)、驱动辊(5-3),在第一钝化槽(4-1)、第二钝化槽(3-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导向辊(5-2)。进一步,第一钝化槽的第二导向辊(5-2)均穿过第一钝化槽的左、右活动侧板(3-1-2、3-1-4),第二钝化槽中第二导向辊(5-2)均穿过第二钝化槽的左、右活动侧板(3-1-2、3-1-4)。一种铜箔生产分切一体化生产线,依次包括:阴极辊(1)、分切机(2)、前述的双层钝化槽体、第一水洗槽(8-1)、第二水洗槽(8-2)、第一烘干装置(6-1)、第二烘干装置(6-2)、第一收卷辊(7-1)、第二收卷辊(7-2),分切机(2)设置在阴极辊(1)与双层钝化槽体之间。进一步,在阴极辊(1)上部沿阴极辊(1)轴向设有酸洗机构(4),所述酸洗机构(4)由沿阴极辊(1)轴向设在阴极辊(1)上部的酸洗液喷管(4a)、沿阴极辊轴向设在酸洗液喷管上侧的水洗喷管(4b)以及倾斜设在酸洗液喷管(4a)和水洗喷管(4b)之间的挡板(4c)组成,所述挡板(4c)上端靠近阴极辊(1)外侧壁,挡板(4c)下端位于酸洗液喷管(4a)外侧;所述挡板(4c)远离阴极辊(1)的一端朝上设有与引流板(4d),所述引流板(4d)沿阴极辊(1)轴向倾斜设置。进一步,还包括:第三收卷辊(7-3),其设置在第二烘干装置(6-2)的后侧。进一步,分切机(2)由沿待裁切铜箔宽度方向设在机架上的连接杆(11a)、设在连接杆(11a)下端面的导向条(11b)、设在导向条(11b)上的若干个安装架(11c)、设在对应安装架(11b)上且与第一导向辊(5-1)平行的支撑轴(11d)、套设在支撑轴(11d)上的转动套(11e)以及设在对应转动套(11e)上的分切轮(11f)组成。进一步,所述第一收卷辊、第二收卷辊的两侧的机架上均设有弧形的导轨(16)。进一步,所述第三收卷辊的两侧的机架上也设有弧形的导轨(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提出了:生产分切一体机的理念,而以往的铜箔生产、分切一般采用分体机,而两个分体机需要2个车间,采用一体机技术,可以省去1个车间;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其省去了铜箔在分体机之间的搬运,进而避免了对铜箔可能产生的伤害。第二,分切机设置在生箔机与双层钝化槽体之间,是本专利技术的最基本构思;以往的铜箔生产,工艺均是:生箔-防氧化处理-收卷,放卷-分切-清洗-收卷。本申请打破了“生箔-防氧化处理-分切”的技术偏见,其采用的一体机技术,并不是按照“生箔-防氧化处理-分切”来设计一体机,即在水洗槽的后面设置分切机的构思。第三,本专利技术的分切机设置在生箔机与钝化槽之间,其效果在于:(1)防氧化处理起到了防氧化表面处理、清除铜粉两个作用;即在节约1个车间的基础上,还省去了分切后面的水洗设备;(2)对分切后的切削面也可进行有效的防氧化处理。第四,分切机一般可以将铜箔分成:单幅、两幅、三幅的铜箔。如何合理将多幅铜箔经过钝化槽、水洗槽,是本专利技术遇到的另一难题;经过研究发现:采用双层的钝化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中的酸洗机构的设计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钝化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左活动侧板、右活动侧板与底板、前板和后板的竖向连接示意图。图7是左、右活动侧板,左、右固定侧板以及液压伸缩杆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实施例四的第一钝化槽、第二钝化槽的竖向结构示意图。图9是2幅铜箔经过第一钝化槽、第二钝化槽的设计示意图。图10是单幅铜箔经过第一钝化槽的设计示意图。图11是3幅铜箔经过第一钝化槽、第二钝化槽的设计示意图。图12是3幅铜箔经过第一钝化槽、第二钝化槽的另一设计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六的第一钝化槽、第二钝化槽、第三钝化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分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阴极辊1、分切机2、第一钝化槽3-1、第二钝化槽3-2、第三钝化槽3-3、第一烘干装置6-1、第二烘干装置6-2、第三烘干装置6-3、第一收卷辊7-1、第二收卷辊7-2、第三收卷辊7-3、第一水洗槽8-1、第二水洗槽8-2、第三水洗槽8-3;酸洗机构4、酸洗液喷管4a、水洗喷管4b、挡板4c、引流板4d;第一导向辊5-1、驱动辊5-3、第二导向辊5-2;前板3-1-1、左活动侧板3-1-2、后板3-1-3、右活动侧板3-1-4、底板3-1-5、导轨3-1-6、凹槽3-1-7、液压伸缩杆3-1-9;连接杆11a、导向条11b、安装架11c、支撑轴11d、转动套11e、裁切轮11f、热风管13、导轨1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铜箔生箔-分切-防氧化一体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层钝化槽体及使用其的铜箔生产分切一体化生产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钝化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上方固设有第二钝化槽(3‑2),在框架结构的下方固设有第一钝化槽(3‑1);第一钝化槽包括:前板(3‑1‑1)、后板(3‑1‑3)、左、右活动侧板(3‑1‑2、3‑1‑4)、底板(3‑1‑5)、左、右固定侧板(3‑1‑10,3‑1‑11),在前板(3‑1‑1)、后板(3‑1‑3)、底板(3‑1‑5)上均设置凸起的导轨(3‑1‑6),在左、右侧板的底部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导轨(3‑1‑6)相配合的凹槽(3‑1‑7);前板(3‑1‑1)、后板(3‑1‑3)、底板(3‑1‑5)、左、右固定侧板(3‑1‑10,3‑1‑11)固定成一整体,在左、右固定侧板与左、右活动侧板之间安装驱动型伸缩杆,驱动型伸缩杆的固定部设置在左、右固定侧板上、活动部设置在左、右活动侧板上;所述第二钝化槽与第一钝化槽的构造相同;第二钝化槽(3‑2)的前板与第一钝化槽(3‑1)的前板之间设置有开口,以使得铜箔能够进入下方的第一钝化槽(3‑1)中,第二钝化槽(3‑2)的后板与第一钝化槽(3‑1)的后板之间设置有开口,以使得铜箔能够从下方的第一钝化槽(3‑1)离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钝化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在所述框架结构的上方固设有第二钝化槽(3-2),在框架结构的下方固设有第一钝化槽(3-1);第一钝化槽包括:前板(3-1-1)、后板(3-1-3)、左、右活动侧板(3-1-2、3-1-4)、底板(3-1-5)、左、右固定侧板(3-1-10,3-1-11),在前板(3-1-1)、后板(3-1-3)、底板(3-1-5)上均设置凸起的导轨(3-1-6),在左、右侧板的底部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导轨(3-1-6)相配合的凹槽(3-1-7);前板(3-1-1)、后板(3-1-3)、底板(3-1-5)、左、右固定侧板(3-1-10,3-1-11)固定成一整体,在左、右固定侧板与左、右活动侧板之间安装驱动型伸缩杆,驱动型伸缩杆的固定部设置在左、右固定侧板上、活动部设置在左、右活动侧板上;所述第二钝化槽与第一钝化槽的构造相同;第二钝化槽(3-2)的前板与第一钝化槽(3-1)的前板之间设置有开口,以使得铜箔能够进入下方的第一钝化槽(3-1)中,第二钝化槽(3-2)的后板与第一钝化槽(3-1)的后板之间设置有开口,以使得铜箔能够从下方的第一钝化槽(3-1)离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钝化槽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钝化槽(3-1)、第二钝化槽(3-2)的前后两侧均分别设置分别有第一导向辊(5-1)、驱动辊(5-3),在第一钝化槽(4-1)、第二钝化槽(3-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导向辊(5-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钝化槽体,其特征在于,第一钝化槽的第二导向辊(5-2)均穿过第一钝化槽的左、右活动侧板(3-1-2、3-1-4),第二钝化槽中第二导向辊(5-2)均穿过第二钝化槽的左、右活动侧板(3-1-2、3-1-4)。4.一种铜箔生产分切一体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阴极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剑文肖建斌李奇兰陈舍予谢基贤张振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