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7519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包括若干出铁槽,所述出铁槽首尾依次相连接,所述出铁槽包括架体和设在架体上的沟槽,所述沟槽包括钢槽、若干内衬、两个螺杆体、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两个弹簧和垫板,所述钢槽内设有由前到后依次排列的内衬,所述内衬上穿设有螺杆体,所述螺杆体的前端均设有帽体,所述帽体与最前方的内衬之间的螺杆体上套设有第一连接板和垫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垫板之间的螺杆体上均套设有弹簧,所述垫板紧贴最前方的内衬的前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对受损的内衬直接进行更换,不影响正常生产,避免内衬出现裂纹,并且抗冲刷性能强、抗压强度高和耐磨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
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铁设备的
,特别是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的

技术介绍
高炉出铁沟作为高炉炼铁工艺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其主要作用是缓冲铁口喷出的渣铁,实现渣铁分离,并进一步将渣铁分别输送至铁水包和冲渣粒化设施。现有技术中,由于维修作业须在炉前进行,造成了出铁沟在维修过程中,其对应的铁口无法使用,特别是对于单铁口中小型高炉,在对出铁沟进行维修作业的过程中炼铁高炉必须休风,而目前对于出铁沟而言,目前最快的维修作业也需要将近12小时,工作效率亟待提高。介于维修持续时间对炼铁高炉正常作业的影响,导致维修时往往无法做到精细级别的维修,为了保证工作效率,维修作业的时间相对紧张,加之维修作业过程中伴随的恶劣环境,工人往往无法进行专心细致的工作,可能导致出现维修效果不尽理想的现象。由于浇注料内衬一般与钢槽形成一个整体,受热膨胀后,浇注料内衬容易出现横向裂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能够对受损的内衬直接进行更换,不影响正常生产,避免内衬出现裂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包括若干出铁槽,所述出铁槽首尾依次相连接,所述出铁槽包括架体和设在架体上的沟槽,所述沟槽包括钢槽、若干内衬、两个螺杆体、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两个弹簧和垫板,所述钢槽内设有由前到后依次排列的内衬,所述内衬上穿设有螺杆体,所述螺杆体的前端均设有帽体,所述帽体与最前方的内衬之间的螺杆体上套设有第一连接板和垫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垫板之间的螺杆体上均套设有弹簧,所述垫板紧贴最前方的内衬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板与钢槽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体上套设有紧贴在最后方的内衬的后端上的第二连接板,所述螺杆体在第二连接板的后端设有紧固螺母,所述内衬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刚玉:20~30份、莫来石:20~25份、碳化硅陶瓷:20~30份、焦宝石:8~10份、焦炭:5~8份、云母:5~8份、酚醛树脂:5~10份、碳化硅:7~9份和氮化硅:4~7份。作为优选,所述最前方的内衬的前端和最后方的内衬的后端均一体成型有连接部。作为优选,所述架体包括安装平台、大梁和支撑机构,所述安装平台的底部设有大梁,所述大梁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体、上底座、下底座、两个定位体、调节机构和若干移动轮,所述下底座的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移动轮,所述下底座的上端设有定位体和位于两个定位体之间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上端设有套设在定位体上的上底座,所述上底座的上端中间设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上端与大梁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下螺杆体、上螺杆体、连接套和调节盘,所述下螺杆体的下端与下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上螺杆体的上端与上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下螺杆体和上螺杆体与连接套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套上设有调节盘。作为优选,所述下底座上设有两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固定机构,所述支撑固定机构包括套体、调节螺杆、挡圈、支撑脚、连接体和防脱体,所述下底座上穿设有固定连接的套体,所述套体的上端插入有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所述套体的下端设有挡圈,所述挡圈内穿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上端设有与调节螺杆的下端接触的防脱体,所述连接体的下端设有支撑脚。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体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球头,所述支撑脚的上端一体成型有连接部,连接部的上端设有与球头相配合的球窝,所述球头与套体之间的连接体上套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球头和套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平台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座,所述相邻两个出铁槽通过连接座与螺栓副的配合固定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出铁槽首尾依次相连接,钢槽内设有由前到后依次排列的内衬,内衬上穿设有螺杆体,螺杆体的前端均设有帽体,帽体与最前方的内衬之间的螺杆体上套设有第一连接板和垫板,第一连接板和垫板之间的螺杆体上均套设有弹簧,垫板紧贴最前方的内衬的前端,第一连接板与钢槽固定连接,螺杆体上套设有紧贴在最后方的内衬的后端上的第二连接板,螺杆体在第二连接板的后端设有紧固螺母,方便内衬拆卸,内衬受热膨胀通过弹簧缓冲,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缓冲钢槽与内衬的膨胀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对受损的内衬直接进行更换,不影响正常生产,避免内衬出现裂纹,并且抗冲刷性能强、抗压强度高和耐磨性能好。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出铁槽、11-架体、12-沟槽、121-钢槽、122-内衬、123-螺杆体、124-第一连接板、125-第二连接板、126-弹簧、127-垫板、128-帽体、129-连接部、1210-紧固螺母、111-安装平台、112-大梁、113-支撑机构、114-连接座、1131-支撑体、1132-上底座、1133-下底座、1134-定位体、1135-调节机构、1136-移动轮、1137-支撑固定机构、11351-下螺杆体、11352-上螺杆体、11353-连接套、11354-调节盘、11371-套体、11372-调节螺杆、11373-挡圈、11374-支撑脚、11375-连接体、11376-防脱体、11377-球头、11378-球窝、11379-拉簧、。【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包括若干出铁槽1,所述出铁槽1首尾依次相连接,所述出铁槽1包括架体11和设在架体11上的沟槽12,所述沟槽12包括钢槽121、若干内衬122、两个螺杆体123、第一连接板124、第二连接板125、两个弹簧126和垫板127,所述钢槽121内设有由前到后依次排列的内衬122,所述内衬122上穿设有螺杆体123,所述螺杆体123的前端均设有帽体128,所述帽体128与最前方的内衬122之间的螺杆体123上套设有第一连接板124和垫板127,所述第一连接板124和垫板127之间的螺杆体123上均套设有弹簧126,所述垫板127紧贴最前方的内衬122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24与钢槽121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体123上套设有紧贴在最后方的内衬122的后端上的第二连接板125,所述螺杆体123在第二连接板125的后端设有紧固螺母1210,所述内衬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刚玉:20~30份、莫来石:20~25份、碳化硅陶瓷:20~30份、焦宝石:8~10份、焦炭:5~8份、云母:5~8份、酚醛树脂:5~10份、碳化硅:7~9份和氮化硅:4~7份,所述最前方的内衬122的前端和最后方的内衬122的后端均一体成型有连接部129,所述架体11包括安装平台111、大梁112和支撑机构113,所述安装平台111的底部设有大梁112,所述大梁112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机构113,所述支撑机构113包括支撑体1131、上底座1132、下底座1133、两个定位体1134、调节机构1135和若干移动轮1136,所述下底座1113的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移动轮1136,所述下底座1133的上端设有定位体1134和位于两个定位体1134之间的调节机构1135,所述调节机构1135的上端设有套设在定位体1134上的上底座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出铁槽(1),所述出铁槽(1)首尾依次相连接,所述出铁槽(1)包括架体(11)和设在架体(11)上的沟槽(12),所述沟槽(12)包括钢槽(121)、若干内衬(122)、两个螺杆体(123)、第一连接板(124)、第二连接板(125)、两个弹簧(126)和垫板(127),所述钢槽(121)内设有由前到后依次排列的内衬(122),所述内衬(122)上穿设有螺杆体(123),所述螺杆体(123)的前端均设有帽体(128),所述帽体(128)与最前方的内衬(122)之间的螺杆体(123)上套设有第一连接板(124)和垫板(127),所述第一连接板(124)和垫板(127)之间的螺杆体(123)上均套设有弹簧(126),所述垫板(127)紧贴最前方的内衬(122)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24)与钢槽(121)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体(123)上套设有紧贴在最后方的内衬(122)的后端上的第二连接板(125),所述螺杆体(123)在第二连接板(125)的后端设有紧固螺母(1210),所述内衬(122)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刚玉:20~30份、莫来石:20~25份、碳化硅陶瓷:20~30份、焦宝石:8~10份、焦炭:5~8份、云母:5~8份、酚醛树脂:5~10份、碳化硅:7~9份和氮化硅:4~7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出铁槽(1),所述出铁槽(1)首尾依次相连接,所述出铁槽(1)包括架体(11)和设在架体(11)上的沟槽(12),所述沟槽(12)包括钢槽(121)、若干内衬(122)、两个螺杆体(123)、第一连接板(124)、第二连接板(125)、两个弹簧(126)和垫板(127),所述钢槽(121)内设有由前到后依次排列的内衬(122),所述内衬(122)上穿设有螺杆体(123),所述螺杆体(123)的前端均设有帽体(128),所述帽体(128)与最前方的内衬(122)之间的螺杆体(123)上套设有第一连接板(124)和垫板(127),所述第一连接板(124)和垫板(127)之间的螺杆体(123)上均套设有弹簧(126),所述垫板(127)紧贴最前方的内衬(122)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24)与钢槽(121)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体(123)上套设有紧贴在最后方的内衬(122)的后端上的第二连接板(125),所述螺杆体(123)在第二连接板(125)的后端设有紧固螺母(1210),所述内衬(122)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刚玉:20~30份、莫来石:20~25份、碳化硅陶瓷:20~30份、焦宝石:8~10份、焦炭:5~8份、云母:5~8份、酚醛树脂:5~10份、碳化硅:7~9份和氮化硅:4~7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前方的内衬(122)的前端和最后方的内衬(122)的后端均一体成型有连接部(12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衬方便更换的高炉出铁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1)包括安装平台(111)、大梁(112)和支撑机构(113),所述安装平台(111)的底部设有大梁(112),所述大梁(112)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机构(113),所述支撑机构(113)包括支撑体(1131)、上底座(1132)、下底座(1133)、两个定位体(1134)、调节机构(1135)和若干移动轮(1136),所述下底座(1113)的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移动轮(1136),所述下底座(1133)的上端设有定位体(1134)和位于两个定位体(1134)之间的调节机构(1135),所述调节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小夏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盛夏机械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