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和风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71887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管和风机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管,其包括互相连通且不共线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气体依次通过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由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连接处呈一定角度,为避免出现漩涡,并导致能量损失和出风压力差的现象,故在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连通处设有导流板,通过导流板化解气体在第一管体流向第二管体由于角度而引起的漩涡和湍流,增加气体传输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风机系统,其包括离心通风机和上述的风管。风管的出风口与离心通风机连通,为离心通风机提供稳定、均匀的风量。该风机系统工作效率高,能量损失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管和风机系统
本技术涉及风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管和风机系统。
技术介绍
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风机是中国对气体压缩和气体输送机械的习惯简称,通常所说的风机包括通风机,鼓风机,风力发电机。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风管作为风机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对风机工作进行供风。现有技术中风管由于其具备一定角度,气体在经过风管时能量损失较多,且出风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风管,其包括互相连通且不共线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气体依次通过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由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连接处呈一定角度,为避免出现漩涡,并导致能量损失和出风压力差的现象,故在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连通处设有导流板,通过导流板化解气体在第一管体流向第二管体由于角度而引起的漩涡和湍流,增加气体传输效率。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还提供了一种风机系统,其包括离心通风机和上述的风管。风管的出风口与离心通风机连通,为离心通风机提供稳定、均匀的风量。该风机系统工作效率高,能量损失少。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风管,其包括相互连通且不共线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连通处设有导流板;第一管体远离第二管体的一端为出风口;第二管体远离第一管体的一端为第一进风口。该风管通过导流板化解气体在第一管体流向第二管体由于角度而引起的漩涡和湍流,增加气体传输效率。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导流板沿第一管体长度方向设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导流板包括三个;三个导流板平行设置;相邻导流板之间间隔相同。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直径相同;相邻导流板之间间距为第一管体直径的四分之一。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三个导流板在靠近第二管体方向上长度依次减小。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导流板靠近出风口的一端平齐。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导流板在第一管体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导流槽。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出风口包括直径相同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管体远离出风口的一端还具备第二进风口;导流板设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交汇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一种风机系统,其包括离心通风机和上述风管;风管出风口与离心通风机连通。该风机系统工作效率高,能量损失少。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管,其包括互相连通且不共线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气体依次通过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由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连接处呈一定角度,为避免出现漩涡,并导致能量损失和出风压力差的现象,故在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连通处设有导流板,通过导流板化解气体在第一管体流向第二管体由于角度而引起的漩涡和湍流,增加气体传输效率。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风机系统,其包括离心通风机和上述的风管。风管的出风口与离心通风机连通,为离心通风机提供稳定、均匀的风量。该风机系统工作效率高,能量损失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管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风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风管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湍流;20-漩涡;100-风管;110-第一管体;120-第二管体;131-第一出风口;133-第二出风口;111-第一进风口;121-第二进风口;140-导流板;141-导流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风机是中国对气体压缩和气体输送机械的习惯简称,通常所说的风机包括通风机,鼓风机,风力发电机。风机广泛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谷物的烘干和选送,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风管作为风机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对风机工作进行供风。现有技术中风管由于其具备一定角度,气体在经过风管时能量损失较多,且出风不均匀。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参考图1,造成气体能量损失较高且出风不均匀原因在于:当第一管体110的进口的气流与第二管体120的进口的气流汇合以后在汇合点处将会形成湍流10和漩涡20。根据伯努利定理,若第一管体110与第二管体120的截面积与汇合后的管道面积相等,则气体汇合以后将加速流动,同时由于角度的存在,导致第一管体110进气口的气流在转角处将发生流动分离,且第一管体110进气口的气流在惯性的作用下将大部分气体推向管道的右侧,造成汇合后管道右侧气流流速高,左侧气流流速低,在粘滞剪切作用下,右侧的气流将带动左侧气体加速流动从而形成旋涡。旋涡的存在将消耗大量的能量增加了管道流动能量损失,从而增加了进口与出口的压力差。此外,漩涡20和湍流10不仅仅是增加了管道流动损失,还导致了出风口流量分配不均匀,由于旋涡的存在导致管道左侧流动拥塞,右侧流体加速流动,造成左侧出风口质量流量小于右侧出风口质量流量。根据上述不足,提供了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考图2,图中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管100,其包括互相连通且不共线的第一管体110和第二管体120。第一管体110远离第二管体120的一端为出风口,第二管体120远离所述第一管体110的一端为第一进风口111。在使用中,气体依次通过第一管体110和第二管体120,由于第一管体110和第二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风管和风机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包括相互连通且不共线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处设有导流板;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为出风口;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为第一进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包括相互连通且不共线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处设有导流板;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为出风口;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为第一进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沿所述第一管体长度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三个;三个所述导流板平行设置;相邻所述导流板之间间隔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直径相同;相邻所述导流板之间间距为所述第一管体直径的四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导流板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候海臣周红黄顺巧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