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782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玻璃钢制备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其技术方案:包括粘接面的制备、构成玻璃钢制品主件的制备、脱模和复合成型整形形成玻璃钢制品。利用该工序制备由主附件构成的玻璃钢制品时无需人工打磨工序,有效克服了玻璃钢制备工序中由于打磨形成粉尘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钢成型
,具体的讲涉及一种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玻璃钢制品特别是在成型的主体工件上粘结附件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满足主、附件纤维层间的粘接强度,需要在制品的粘接区域进行打磨形成麻面,以增加粘结面积,提高粘结的整体强度。而麻面通常采用人工打磨的方式形成,该人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打磨所形成的有害粉尘会影响操作工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无需人工打磨工序,就能够实现玻璃钢粘接的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粘接面的制备清理模具表面,并涂脱模剂,在涂脱模剂的模具表面上喷涂粘接剂,将孔隙率为30—50%的衬布铺平在模具表面。第二步,构成玻璃钢制品主件的制备在所述的衬布上按工序喷涂树脂层、然后喷射或粘贴纤维层,直至达到设计的主件的玻璃钢厚度;第三步,脱模当上述主件脱模,将所述的衬布揭出,露出主件需要粘接的表面;在露出的主件需要粘接的表面依次通过喷涂树脂层和铺设纤维层直接形成构成玻璃钢制品的附件;第四步,复合成型整形通过复合成型整形形成玻璃钢制品。构成上述一种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中,还包括:——所述衬布的厚度为0.07—0.15毫米;——所述衬布的衬孔的截面为棱状结构;——所述的棱状结构为三棱或四棱型结构,且构成所述三棱或四棱的最小夹角的棱朝上设置,便于所述的衬布由上朝下揭出;——所述衬布的衬孔的孔向为底部孔径小的锥形结构;——所述粘结面的制备工序中,喷涂在所述模具表面上的粘接剂为喷雾型胶粘剂,使用量在200~220g/m2,且其厚度为0.2-0.22毫米。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该工艺由于通过在模具粘贴能够揭出的衬布的方法来实现玻璃钢表面的毛面化,并且在该毛面上能够粘贴并形成一体结构的玻璃钢附件,从而形成完整的玻璃钢制品;即实现了无需对粘接区域进行打磨,即可完成玻璃钢制品的制备;有效克服了玻璃钢制备工序中由于打磨形成粉尘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其二,由于在制备工序中所使用的衬布的衬孔的截面为棱状结构,使得所形成的毛面的凸起为倒台型结构,即可以大大提高在该毛面上所形成的玻璃钢附件的连接强度;其三,由于构成衬布衬孔的截面为三棱或四棱型结构,且构成上述三棱或四棱的最小夹角的棱朝上设置,在由上朝下揭出衬布时,其阻力更小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玻璃钢主件的制备工艺示意图;图2图为玻璃钢附件的制备工艺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衬布的结构示意;图4为第一种衬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种衬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粘结面的制备如图1所示,清理模具1的表面,并在该表面涂脱模剂层2,在涂覆有脱模剂层的模具表面上喷涂厚度为0.2-0.22毫米、使用量在200~220g/m2的粘接剂层3,然后将如图3所示的孔隙率为30—50%的衬布4从下向上铺平在模具1的表面,不能有褶皱;第二步,构成玻璃钢制品主件的制备在上述铺平的衬布4上按工序喷涂树脂层5,使得树脂灌入衬布孔41中,然后在树脂上粘贴纤维层,依次涂覆树脂、粘贴纤维直至达到设计的主件的玻璃钢厚度形成主件坯体6;第三步,脱模当上述主件坯体6与模具1脱离,再将粘合在主件坯体6上的衬布4揭出,即露出主件需要粘接的并且固化有与衬布衬孔41对应凸起61的麻面;然后在露出的麻面(主件需要粘接的)上依次通过喷涂树脂层71和铺设纤维层72直接形成构成玻璃钢制品的附件7(如图2所示);第四步,整形将上述制备成的主件坯体6和附件7通过整形形成玻璃钢制品。在上述一种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中:——为了使得所形成的表面凸起的高度,既能够形成合适的麻面凸起、又能够顺利地将该衬布揭出,其所使用的衬布的厚度选择在0.07—0.15毫米;——为了进一步提高衬布衬孔所形成的凸起能够与玻璃钢附件形成牢固的粘合,上述衬布的衬孔41的截面为如图4和图5所示的三棱或四棱型棱状结构;并且在粘结面的制备工序中,衬布4从下向上铺平在模具1的表面上,不能有褶皱;构成上述三棱或四棱的最小夹角的棱411朝上设置,便于所述的该衬布由上朝下的揭出;——当上述衬布的衬孔的平面界面为圆形或锥形时(如图3所示),其孔向为底部412孔径小、顶部(与主件接触面)413孔径大的锥形体结构,使得所形成的麻面的凸起61为与衬孔城对应的倒锥形结构;在该麻面(与主件需要粘接的)上喷涂树脂层71和铺设纤维层72形成玻璃钢制品的附件7时,其树脂层进入底部大、顶部小的麻面层62中,与麻面的凸起61形成咬合连接,从而大大加强了玻璃钢附件的树脂部分与主件树脂部分的连接强度。在上述粘结面的制备工序中,在涂覆有脱模剂层的模具表面上喷涂厚度为0.2-0.22毫米、使用量在200~220g/m2的粘接剂层3,并且将衬布4从下向上铺平在模具1的表面不能有褶皱,即要保证衬布4能够横容易的实现脱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粘接面的制备清理模具表面,并涂脱模剂,在涂脱模剂的模具表面上喷涂粘接剂,将孔隙率为30—50%的衬布铺平在模具表面;第二步,构成玻璃钢制品主件的制备在所述的衬布上按工序喷涂树脂层、然后喷涂或粘贴纤维层,直至达到设计的主件的玻璃钢厚度;第三步,脱模将上述主件脱模,将所述的衬布揭出,露出主件需要粘接的表面;在露出的主件需要粘接的表面依次通过喷涂树脂层和铺设纤维层直接形成构成玻璃钢制品的附件;第四步,复合成型整形通过复合成型整形形成玻璃钢制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粘接面的制备清理模具表面,并涂脱模剂,在涂脱模剂的模具表面上喷涂粘接剂,将孔隙率为30—50%的衬布铺平在模具表面;第二步,构成玻璃钢制品主件的制备在所述的衬布上按工序喷涂树脂层、然后喷涂或粘贴纤维层,直至达到设计的主件的玻璃钢厚度;第三步,脱模将上述主件脱模,将所述的衬布揭出,露出主件需要粘接的表面;在露出的主件需要粘接的表面依次通过喷涂树脂层和铺设纤维层直接形成构成玻璃钢制品的附件;第四步,复合成型整形通过复合成型整形形成玻璃钢制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制品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布的厚度为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坤芳刘春梅秦东坤曹琛丁智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澳科中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