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676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顶出装置,箱体顶出装置适于将发泡后的箱体从模具内顶出,箱体顶出装置包括:支架、驱动装置和升降架,驱动装置设在支架上。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架竖向移动,升降架适于与箱体的侧壁配合以在升降架竖向移动时驱动箱体竖向移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箱体顶出装置,可将发泡后的箱体从模具内顶出,不仅便于箱体的脱模,且便于操作人员拿取发泡后的箱体,不仅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可减少操作人员拿取箱体时的操作时间,可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体顶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冰箱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箱体顶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制冷设备主要由制冷系统和保温箱体构成,其中保温箱体一般是利用如下工艺制成:将制冷设备的外壳、内胆拼装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壳体,并且在壳体的一端面上设置发泡原料的充注口,并将箱体置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使得箱体充分预热。然后将箱体装入发泡模具中夹紧封闭。此后将调配好的发泡原料通过箱体上预留的充注口注入空箱体内,在随后的5~10分钟内,发泡剂在箱体所围合的空间内发生化学反应,充分膨胀至充满整个箱体所围合的空间,并冷却凝固,至此保温箱体制作完成。操作人员一般是通过握持箱体上的把手部将发泡好的箱体从发泡模具中取出,由于箱体具有一定的重量,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将箱体从模具内顶出的箱体顶出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箱体顶出装置,所述箱体顶出装置适于将发泡后的箱体从模具内顶出,所述箱体顶出装置包括:支架;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支架上;升降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架竖向移动,所述升降架适于与所述箱体的侧壁配合以在所述升降架竖向移动时驱动所述箱体竖向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箱体顶出装置,可将发泡后的箱体从模具内顶出,不仅便于箱体的脱模,且便于操作人员拿取发泡后的箱体,不仅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可减少操作人员拿取箱体时的操作时间,可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箱体顶出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箱体顶出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升降杆,每个所述升降杆的顶部支撑在所述升降架的下表面上,每个所述升降杆的底部设在所述支架的底表面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杆升降。从而可提高升降架竖向移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架包括两个升降条,所述两个升降条分别与所述箱体的相对的两侧壁相配合,每个所述升降条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所述升降杆。从而使得升降架结构简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升降杆同步地驱动所述升降架上下移动。从而保证了将箱体平稳地从模具内顶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接板相连以驱动所述连接板升降,每个所述升降杆的顶端穿过所述连接板与相应的所述升降条相连。从而可保证该箱体顶出装置的稳定性。具体地,所述多个升降杆沿所述升降条的延伸方向均匀地分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升降条上设有三个升降杆。可选地,所述升降架适于与所述箱体的左右侧壁相配合。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箱体顶出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图1所示的箱体顶出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箱体顶出装置100,该箱体顶出装置100用于将发泡后的箱体从模具内顶出。其中,将箱体放入到封闭的模具内进行发泡时箱体的后表面朝上,箱体在模具内的发泡过程和箱体的结构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就不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箱体顶出装置10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架1、驱动装置2和升降架3,其中,驱动装置2设在支架1上。驱动装置2驱动升降架3竖向移动,升降架3适于与箱体的侧壁配合以在升降架3竖向移动时驱动箱体竖向移动。优选地,驱动装置2为气缸,该升降架3与箱体的左右侧壁配合。具体地,支架1设在模具内,该支架1的底部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模具上,驱动装置2通过固定架5固定在支架1的底表面上。当箱体完成发泡工序后,驱动装置2驱动升降架3竖向移动,此时由于升降架3位于箱体内且与箱体的侧壁配合,升降架3驱动箱体竖向移动即向上移动直到箱体脱离模具后,操作人员再将发泡后的箱体移走。尤其是当箱体的后壁上没有用于操作人员拿取箱体的把手部时,首先通过该箱体顶出装置100将箱体从模具内顶出,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握持箱体的侧壁边缘以将箱体取走,可大大地便于操作人员拿取箱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箱体顶出装置100,可将发泡后的箱体从模具内顶出,不仅便于箱体的脱模,且便于操作人员拿取发泡后的箱体,不仅可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可减少操作人员拿取箱体时的操作时间,可提高工作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箱体顶出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多个升降杆4,每个升降杆4的顶部支撑在升降架3的下表面上,每个升降杆4的底部设在支架1的底表面上,驱动装置2驱动升降杆4升降。此时,驱动装置2驱动升降杆4升降,升降杆4升降时带动升降架3竖向移动,从而可提高升降架3竖向移动时的稳定性。优选地,多个升降杆4同步地驱动升降架3上下移动。从而保证了将箱体平稳地从模具内顶出。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升降架3包括两个升降条30,两个升降条30分别与箱体的相对的两侧壁相配合,每个升降条30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升降杆4。优选地,多个升降杆4沿升降条30的延伸方向均匀地分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每个升降条30上设有三个升降杆4。具体地,每个升降条30与相应的多个升降杆4之间通过螺钉相连。更进一步地,升降架3还包括连接板31,驱动装置2与连接板31相连以驱动连接板31升降,每个升降杆4的顶端穿过连接板31与相应的升降条30相连。从而可保证该箱体顶出装置100的稳定性。此时,驱动装置2驱动连接板31竖向移动,由于升降杆4的顶端穿过连接板31与相应的升降条30相连,连接板31移动时带动升降杆4竖向移动,升降杆4移动时带动升降条30竖向移动,由于升降条30与箱体的侧壁配合,从而升降条30移动时带动箱体竖向移动以将箱体从模具内顶出。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箱体顶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体顶出装置,所述箱体顶出装置适于将发泡后的箱体从模具内顶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出装置包括:支架;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支架上;升降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架竖向移动,所述升降架适于与所述箱体的侧壁配合以在所述升降架竖向移动时驱动所述箱体竖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顶出装置,所述箱体顶出装置适于将发泡后的箱体从模具内顶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出装置包括:支架;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支架上;升降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架竖向移动,所述升降架适于与所述箱体的侧壁配合以在所述升降架竖向移动时驱动所述箱体竖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升降杆,每个所述升降杆的顶部支撑在所述升降架的下表面上,每个所述升降杆的底部设在所述支架的底表面上,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升降杆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顶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包括两个升降条,所述两个升降条分别与所述箱体的相对的两侧壁相配合,每个所述升降条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所述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怡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七星街道同亨模具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