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及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306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包括上端盖,上端盖的两端之间有弧度,上端盖的一端闭合,另一端延伸并开口,上端盖的开口处设有下沉的连接板,上端盖的底部向内开设凹槽,凹槽的侧壁设有多个卡接结构,凹槽的中部设有多个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端盖由底部到内部为空心的凹槽,可以使整个上端盖结构轻巧,且该凹槽可与安装座以及铝杆相配合连接,使行李架为铝杆承重,且在铝杆和安装座以及上端盖之间的连接处配合紧密,不易起翘或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及其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是一种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SUV车型的行李架是整车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要实现安全承载的基本功能,也要实现造型美观、稳固等要求。行李架若整体采用塑料打造,则塑料承载能力有限;行李架若整体采用铝杆以及金属部件连接,承载能力高但不满足车辆轻量化的要求;若采用铝杆承载且结合塑料骨架的形式,可同时满足轻量化和承载能力的需求,然而现有的行李架结构的上端盖与铝杆大多是平滑配合的,也有的行李架结构的上端盖采用包覆铝杆的形式,当为包覆型结构时行李架两端的上端盖与铝杆及周围的连接部容易出现接触不紧密、配合不良的问题,甚至出现变形、起翘、开缝。已有通过贴双面胶层加固连接处的解决方式,但该方式会增加结构布置的成本,且容易开胶影响行李架的使用寿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铝杆承载的行李架端部的连接问题。申请号为201420605344.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汽车行李架”,包括主体基座体、中部盖件体、左端盖、右端盖以及密封底垫,的中部盖件体罩设在主体基座体的中间位置上,主体基座体延伸到左右两端,密封底垫设置在主体基座体下,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罩设在主体基座体左端和右端上且与中部盖件体罩边沿密封配合,主体基座体的左端和右端与左端盖和右端盖配合处设置有固定连接台,固定连接台上分别设置有两条凸筋条和内凹槽,该行李架全部采用塑料注塑而成,行李架是塑料承载,承载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及其连接结构,行李架上端盖结构轻巧,限位准确,安装接合容易,可有效的与铝杆以及行李架的安装座配合,连接紧密,不易起翘,承载能力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包括上端盖,所述上端盖的两端之间有弧度,所述上端盖的一端闭合,所述上端盖的另一端延伸并开口,所述上端盖的开口处设有下沉的连接板,所述上端盖的底部向内开设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设有多个卡接结构,所述凹槽的中部设有多个限位结构。本技术1)由底部到内部为凹槽的空心设计,可以使整个上端盖结构轻巧,且该凹槽可与安装座以及铝杆相配合连接;2)上端盖的一端开口,且在开口处设有下沉的连接板,该开口处可将铝杆的一端通入,下沉的连接板对铝杆的插入提供了避让,同时连接板增加了开口端的整体强度,防止开口端部的变形,保证了装配的精确度;3)凹槽中的卡接结构可使安装座与上端盖卡接紧密,限位结构可限制两者之间的水平位移,并对上端盖和安装座的连接起到定位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为倒钩形卡扣,所述卡接结构沿水平方向均匀布置在上端盖的内壁。倒钩形卡扣可与安装座上的卡接槽快速配合,且防止卡扣卡接槽中脱出或松动,使安装座在上端盖内部凹槽中紧固。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限位结构为U型槽,U型槽的两对边设有缺口。U型槽可使安装座上的支撑板卡在U型槽内部以及其上的缺口中,形成定位和限位;两限位结构上的U型槽的宽度可选择不同尺寸,宽度较小的U型槽作为主定位限位结构,宽度较大的U型槽可作为辅助限位结构,方便安装座的装配和微调。再一步地,U型槽的一对边设有缺口或两对边均设有缺口。该缺口和U型槽的内部相通,若两对边均设有缺口可同时限制两垂直交错连接的支撑板。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的端部倾斜开口,开口的顶部与上端盖的顶部平滑过渡,开口的底部有连接板。由顶部到底部倾斜开口,开口的口径大于铝杆的外径,方便铝杆由开口伸入并与安装座套接。再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上端盖的连接处开有减胶槽。由于上端盖整体为注塑一体成型的,下沉的连接板与上端盖的侧壁之间会有料厚的堆积,为了减轻该连接处的重量,并保证其外观质量,可开设减胶槽,减胶槽的设计个数可在保证连接处强度的前提下开设多个。一种基于上述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的连接结构,包括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安装座和铝杆,所述安装座卡入上端盖的凹槽中,所述安装座外安装面与凹槽的槽面配合连接,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伸出上端盖的端部开口并与铝杆的端部套接。安装座与上端板之间卡接后,安装座的一端与上端板闭合的一端贴紧,安装座的另一端则伸出开口与铝杆套接,铝杆承载的行李架承载能力强。再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为镂空结构,镂空结构的外表面与凹槽的内表面相配合,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有纵横相交的支撑板,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有支撑筋,所述安装座的侧面设有内凹的卡接槽。镂空的结构有利于车辆零部件轻量化的设计,同时支撑板以及支持筋又可保证安装座的强度,支撑板之间为空的,支撑板可卡入U型槽及U型槽上的缺口中完成定位。又一步地,所述卡接槽与上端盖的卡接结构连接,所述支撑板与上端盖的限位结构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上端盖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端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端盖的卡接结构与安装座的卡接槽的连接结构断面示意图。图4为上端盖的限位结构与安装座的支撑板的连接结构断面示意图。图5为上端盖的下沉的连接板与铝杆的连接结构断面示意图。图6为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铝杆、安装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本技术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包括上端盖100,上端盖100的两端之间有弧度110,上端盖100的一端闭合,上端盖100的另一端延伸并开口120,上端盖100的开口120处设有下沉的连接板130,上端盖100的底部向内开设凹槽140,凹槽140的侧壁设有六个卡接结构141,凹槽140的中部设有两个限位结构142。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是注塑一体成型的,其上端盖100呈尖角状,上端盖100的一端截面大于另一端,两端之间平滑过渡形成弧度110;其中截面较小的一端为闭合的,截面较大的一端水平延伸并倾斜设有开口120,开口120由顶部到底部斜向下倾斜,开口120的底部下沉并设置连接板130;上端盖100由底部向内部开设凹槽140,同时凹槽140连通开口120,优选的设计结构,凹槽140的外边缘均匀布设有沿水平方向凸出的卡接结构141,卡接结构141为倒钩形卡扣。如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凹槽140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布置布置限位结构142,优选的设计结构,限位结构142为U型槽,U型槽的两对边设有缺口143,该缺口143可设在U型槽的一对边,或者四面的上边均设有一定深度的缺口143,两个限位结构142的U型槽的宽度可选择不同尺寸,宽度较小的U型槽起到主定位作用,宽度较大的U型槽则可方便位置的微调。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上端盖100的端部倾斜开口120,开口120的顶部与上端盖100的顶部平滑过渡,开口120的底部下沉设有有连接板130,优选的设计结构,由于连接板130与上端盖100的连接处有料厚的堆积,连接板130与上端盖100的侧壁的连接处开有减胶槽131,同侧的减胶槽131可开设两个,两个减胶槽131之间留有一定厚度的料厚以保持连接处的强度。如图2至图6所示,本技术一种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的连接结构,包括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安装座200和铝杆300,铝杆300为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及其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包括上端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100)的两端之间有弧度(110),所述上端盖(100)的一端闭合,所述上端盖(100)的另一端延伸并开口(120),所述上端盖(100)的开口(120)处设有下沉的连接板(130),所述上端盖(100)的底部向内开设凹槽(140),所述凹槽(140)的侧壁设有多个卡接结构(141),所述凹槽(140)的中部设有多个限位结构(1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包括上端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100)的两端之间有弧度(110),所述上端盖(100)的一端闭合,所述上端盖(100)的另一端延伸并开口(120),所述上端盖(100)的开口(120)处设有下沉的连接板(130),所述上端盖(100)的底部向内开设凹槽(140),所述凹槽(140)的侧壁设有多个卡接结构(141),所述凹槽(140)的中部设有多个限位结构(1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141)为倒钩形卡扣,所述卡接结构(141)沿水平方向均匀布置在上端盖(100)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142)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限位结构(142)为U型槽,U型槽的两对边设有缺口(14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其特征在于:U型槽的一对边设有缺口(143)或两对边均设有缺口(14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杆承载的行李架上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100)的端部倾斜开口(120),开口(120)的顶部与上端盖(100)的顶部平滑过渡,开口(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阳周全汪育全詹立力叶小青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