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3124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包括机载电源、仿真电源、设置在炸弹上的热电池、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机载电源正极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阳极连接,仿真电源正极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阳极连接,热电池正极输出端与第三二极管阳极连接,机载电源负极输出端、仿真电源负极输出端和热电池负极输出端与制导系统地星形连接;第一二极管阴极、第二二极管阴极和第三二极管阴极相互连接后与制导系统电源正极输入端连接。该电源控制器不需要监测炸弹工作场景和给予控制信号,可自动切换供电方式,电路结构简单,能合理利用机载电源和仿真电源,降低了对热电池容量需求,进而减小了制导系统体积、重量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制导系统供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
技术介绍
当前炸弹制导控制系统在实验室仿真阶段和飞机运载炸弹阶段均使用自带热电池供电,没有合理利用仿真模块的仿真电源和飞机上的机载电源给制导系统供电,因此要求热电池有较大容量以满足长期供电,拥有较大容量的热电池,相应的其体积和重量也较大,进而增加制导控制系统的体积、重量和成本。现有技术中,有使用继电器分别控制仿真电源、机载电源或热电池接入制导系统的供电输入端,但需要制导系统监测使用场景并发出控制信号给继电器,结构复杂,不能自动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包括为制导系统供电且可独立连接与切断的机载电源、实验室仿真电源和设置在炸弹上的热电池,以及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机载电源正极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阳极连接,仿真电源正极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阳极连接,热电池正极输出端与第三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机载电源负极输出端、仿真电源负极输出端和热电池负极输出端与制导系统地星形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阴极、第二二极管阴极和第三二极管阴极相互连接后与制导系统电源正极输入端连接。机载电源和仿真电源的输出电压由前级转换后恒定电压输出,两者电压相等,且不低于热电池最大输出电压。在实验室仿真阶段,机载电源未接入电源控制器或被切断,第一二极管所在支路开路,仿真电源接入电源控制器,第二二极管导通,当热电池输出电压低于仿真电源输出电压时,第三二极管截止,由仿真电源单独给制导系统供电,当热电池输出电压等于仿真电源输出电压时,第三二极管导通,由热电池和仿真电源一起给制导系统供电,且随着热电池耗电,热电池输出电压将低于仿真电源输出电压,此时,第三二极管截止,可防止电流倒灌入热电池,有隔离作用。最终变为由仿真电源单独给制导系统供电。同样的,在飞机运载阶段,仿真电源没有接入电源控制器或被切断,第二二极管所在支路开路,机载电源接入电源控制器,第一二极管导通,根据热电池输出电压大小,根据上述实验室仿真阶段的推理可得,由机载电源单独给制导系统供电或者机载电源和热电池一起给制导系统供电。当炸弹发射后,机载电源和仿真电源均被切断,第一二极管所在支路开路,第二二极管所在支路开路,第三二极管导通,由热电池单独供电。该电源控制器不需要监测炸弹工作场景和给予控制信号,可自动切换供电方式,电路结构简单,能合理利用机载电源和仿真电源,降低了对热电池容量需求,可减少热电池成本、体积和重量,进而减小了制导系统体积、重量和成本。在本技术的另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载电源正极和负极输出端,仿真电源正极和负极输出端,以及热电池正极和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屏蔽接线座与制导系统的供电端连接。实现了机载电源、仿真电源和热电池的接入和切断。在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机载电源正极输出端和/或仿真电源正极输出端和/或热电池正极输出端处分别设置有去浪涌电路,所述去浪涌电路包含一个静电防护器件,静电防护器件的第一端与机载电源正极输出端或仿真电源正极输出端或热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静电防护器件的第二端与制导系统地连接。起到抑制浪涌,为静电提供快速泄放路径,保护制导系统。在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二极管阳极之前和/或第二二极管阳极之前和/或第三二极管阳极之前还分别设置有电源滤波电路;所述电源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共模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第一端分别与机载电源正极输出端或仿真电源正极输出端或热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还与共模电感第一线圈第一端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第一线圈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阳极或第二二极管阳极或第三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端、共模电感第二线圈第一端、共模电感第二线圈第二端和第二电容第二端分别与制导系统地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容值小于第二电容容值。电源滤波电路用于滤出各电源中的干扰,保证进入指导系统的电源质量,其中,第一电容用于滤出高频干扰,共模电感用于滤出共模干扰,第二电容用于滤出低频干扰。在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机载电源正极输出端之后和/或仿真电源正极输出端之后和/或热电池正极输出端之后设置有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包含一个防反接二极管,所述防反接二极管阳极与机载电源正极输出端或仿真电源正极输出端或热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防反接二极管阴极与所述静电防护器件的第一端连接。当电源反接时,防反接二极管截止,保护后级器件不被负压损坏。在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机载电源输出电压与仿真电源输出电压相等,且不小于热电池最大输出电压。保证实验室仿真阶段和飞机运载阶段,热电池电量不会过度消耗,确保炸弹独立飞行时的电量需求。在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静电防护器件为TVS管。响应速度快。在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静电防护器件为压敏电阻。其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源保护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如图1所示为该电源控制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它包括为制导系统供电且可独立连接与切断的机载电源、实验室仿真电源和设置在炸弹上的热电池,以及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机载电源正极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D2阳极连接,仿真电源正极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D2阳极连接,热电池正极输出端与第三二极管D3阳极连接,所述机载电源负极输出端、仿真电源负极输出端和热电池负极输出端与制导系统地星形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阴极、第二二极管D2阴极和第三二极管D3阴极相互连接后与制导系统电源正极输入端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机载电源和仿真电源的输出电压由前级转换后恒定电压输出,两者电压相等,且不低于热电池最大输出电压。在实验室仿真阶段,机载电源未接入电源控制器或被切断,第一二极管D1所在支路开路,仿真电源接入电源控制器,第二二极管D2导通,当热电池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为制导系统供电且可独立连接与切断的机载电源、实验室仿真电源和设置在炸弹上的热电池,以及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机载电源正极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阳极连接,仿真电源正极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阳极连接,热电池正极输出端与第三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机载电源负极输出端、仿真电源负极输出端和热电池负极输出端与制导系统地星形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阴极、第二二极管阴极和第三二极管阴极相互连接后与制导系统电源正极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为制导系统供电且可独立连接与切断的机载电源、实验室仿真电源和设置在炸弹上的热电池,以及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机载电源正极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阳极连接,仿真电源正极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阳极连接,热电池正极输出端与第三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机载电源负极输出端、仿真电源负极输出端和热电池负极输出端与制导系统地星形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阴极、第二二极管阴极和第三二极管阴极相互连接后与制导系统电源正极输入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载电源正极和负极输出端,仿真电源正极和负极输出端,以及热电池正极和负极输出端分别通过屏蔽接线座与制导系统的供电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载电源正极输出端和/或仿真电源正极输出端和/或热电池正极输出端处分别设置有去浪涌电路,所述去浪涌电路包含一个静电防护器件,静电防护器件的第一端与机载电源正极输出端或仿真电源正极输出端或热电池正极输出端连接,静电防护器件的第二端与制导系统地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导系统的电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二极管阳极之前和/或第二二极管阳极之前和/或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乾发张洪宇任常杰谭本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天箭惯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