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及冷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787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风道,包括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道壳体上侧设置有遮挡部,所述风道壳体其余三侧设置有出风口。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道结构简单导致具有该风道的冷柜存在的冷量损失严重、玻璃门易凝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道及冷柜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道及具有该风道的冷柜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卧式冷柜箱体内温度不均匀的问题严重。箱体内最低点温度与最高点温度能够相差10°之多,为使箱体内温度更加的均匀一般都通过在箱体内增加风机的方式来调节箱体温度的均匀性。现有卧式冷柜中的循环风机一般采用涡流风机,风道设计过于简单,大都是有一个简单的钣金件构成的风道。箱体内温度均匀性虽然会得到轻微的改善,但是会有大部分的冷风吹向卧式冷柜的玻璃门,这样的后果不仅会损失大量的冷量,玻璃门上还会凝露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风道及冷柜,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道结构简单导致具有该风道的冷柜存在的冷量损失严重、玻璃门易凝露的问题。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技术采用所提出的风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风道,包括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道壳体上侧设置有遮挡部,所述风道壳体其余三侧设置有出风口。一种冷柜,包括冷柜内胆和风机,还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道,在所述冷柜内胆侧壁上部设置有风机支架,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风道固定在风机支架上,所述风道与所述冷柜内胆间形成有间隙。本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进一步的,所述遮挡部为从风道壳体外侧向风道壳体内侧凹陷设置在风道壳体上的接线槽,所述接线槽内设置有多个不同孔径的接线孔,所述接线槽周围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挂线的挂线勾,所述挂线勾为弯折L形或S形。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其轮廓线周向环绕设置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垂直于所述风道侧壁且呈等间距排列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高度大于所述风道壳体侧壁高度。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装配风机的风机安装部。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壳体内侧壁上沿所述风机安装部周向环绕设置有楔形加强定位筋。进一步的,进风口包括以风机圆心为中心周向环绕设置,沿风机径向方向密度逐渐变小的多个进风孔,所述进风孔沿风机径向方向从内向外孔径逐渐变大。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槽上设置有与风机支架配合固定的第一紧固部,所述风道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与风机支架装配的第二卡装部。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本技术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提出一种风道,包括有风道壳体,在风道壳体上侧设置于遮挡部,在风道壳体端面上设置有进风口,在其余三侧设置有出风口,通过本技术的风道结构,在进风时通过端面设置的进风口进入,出风时通过风道壳体三侧的出风口出风,使风可从风道的左、右、下三个方向吹出能使冷量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使冷柜箱体内的温度更均匀,同时在顶侧设置遮挡部,可有效的遮挡从风机中吹出的风从风道的顶端位置吹出吹到玻璃门上导致玻璃门凝露问题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风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风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风道与冷柜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出一种风道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3所示,包括风道壳体1,优选的,风道壳体1为方形的盒盖结构,在所述风道壳体1的外侧端面上设置有进风口2,进风口2的位置与风机3对应设置,优选的,进风口2包括以风机3圆心为中心周向环绕设置,沿风机3径向方向密度逐渐变小排列的多个进风孔21,所述进风孔21沿风机3径向方向孔径逐渐变大。由于与风机3中心位置对应处,吸风量小,故在中心位置附近,进风孔21的孔径小且排列紧密,从中心位置沿风机3径向方向向外部扩散时,对应风机3的吸风量不断变大,则开设的进风孔21的密度变小和进风孔21的孔径变大,便于风机3从进风孔21进行吸风,这样可根据风机3吸风量的不同,设计进风孔21的孔径大小及由中心向外的不同密度排布,即保证了风机3的吸风效率,又可确保整个风道的强度,不会因开设多个大孔,导致风道强度差。本实施例中还在风道壳体1上侧设置遮挡部,风道固定在冷柜内胆4上时,其上侧位置与玻璃门位置对应,若风机3吹出的风经过风道上侧吹到玻璃门上,则容易导致玻璃门上产生凝露,且还会浪费大量的冷量。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遮挡部可以阻挡风机3吹出的冷风直接吹向玻璃门,降低了玻璃门的凝露问题。所述风道壳体1其余三侧设置有出风口5。本实施例中在风道壳体1的三侧均设置有出风口5,可使风从风道的左、右、下三个方向吹出,能使冷量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冷柜箱体内的温度更均匀。作为本实施例中遮挡部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遮挡部为从风道壳体1外侧向风道壳体1内侧凹陷设置在风道壳体1上的接线槽6,从风机3吹出的风从上端吹到接线槽6上后通过接线槽6进行遮挡,使向上吹的风不会吹到玻璃门上,所述接线槽6内设置有多个不同孔径的接线孔7,接线槽6上不同大小接线孔7的设计能保证风机3选用不同的端子,提高了风道的通用性。接线槽6周围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挂线的挂线勾8,用于对接线端子的线束进行收纳,挂线勾8可以为弯折L形或S形。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壳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其轮廓线周向设置的加强板9,所述加强板9垂直于所述风道壳体1侧壁且呈等间距排列设置。相邻的两加强板9之间形成有出风通道,从风机3中吹出的风经过多个加强板9之间的整流作用后从风道壳体1内吹出,经过整流后吹出的风可均匀的吹向冷柜内胆4的四周,使得出风量更加均匀,有效的改善了冷柜内胆4内部温度不均匀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壳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装配风机3的风机安装部。风机3装配在风机安装部上之后通过螺钉柱10固定在风道壳体1内,优选的,螺钉柱10设置3个,环绕风机3周向设置,为进一步加强固定风机3,在所述风道壳体1内侧壁上沿所述风机安装部周向环绕设置有楔形加强定位筋。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9高度大于所述风道壳体1侧壁高度。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冷柜,包括冷柜内胆4和风机3,还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道,在所述冷柜内胆4侧壁上部设置有风机支架,风机3固定设置在所述风道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风道固定在风机支架上,所述风道与所述冷柜内胆4间形成有间隙。具体的,风机支架固定在冷柜内胆4侧壁的上部,由于冷柜箱体内部的上部温度较高,本实施例将风机3设置在上部,可确保风机3吸取冷柜内部的冷空气,然后从上端的出风口5吹出,均匀冷柜箱体内部温度。风道与冷柜内胆4之间的间隙主要通过加强板9来形成,由于本实施例中加强板9的高度高于风道壳体1侧壁的高度,使得加强板9从风道壳体1中凸出,在装配在冷柜内胆4的侧壁上时,加强板9与冷柜内胆4贴合配合,则自然在冷柜内胆4和风道之间形成有间隙,通过此间隙可避免装配在风道壳体1内的风机3直接与冷柜内胆4贴合配合,由于冷柜内胆4温度较低导致风机3被冻坏失效,无法正常使用。进一步的,所述接线槽6上设置有与风机支架配合固定的第一紧固部61,所述风道壳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与风机支架装配的第二卡装部62。风道与风机支架配合时,通过位于上端的第一紧固部61和位于下端的风道壳体1侧壁上的第二卡装部62与风机支架配合固定,具体的,第一紧固部61为开设在接线槽9上的螺纹孔,第二卡装部6为设置在风道壳体1侧壁上的卡爪,其可通过螺钉和卡爪对应和风道支架固定。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风机3为离心风机。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风道及冷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道壳体上侧设置有遮挡部,所述风道壳体其余三侧设置有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道壳体上侧设置有遮挡部,所述风道壳体其余三侧设置有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为从风道壳体外侧向风道壳体内侧凹陷设置在风道壳体上的接线槽,所述接线槽内设置有多个不同孔径的接线孔,所述接线槽周围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挂线的挂线勾,所述挂线勾为弯折L形或S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其轮廓线周向环绕设置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垂直于所述风道侧壁且呈等间距排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高度大于所述风道壳体侧壁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装配风机的风机安装部。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超郑春兰赵俄英吕成龙李浩淼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