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590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重散热器,包括放置于汽车车头前方的第一散热排及位于第一散热排后方的第二散热排,所述第一散热排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一左水箱及第一右水箱,所述第一左水箱与第一右水箱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换热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管上套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排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二左水箱及第二右水箱,所述第二左水箱与第二右水箱之间通过若干第二换热管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上套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右水箱上连接有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二右水箱上连接有冷却水进口,所述第一左水箱与第二左水箱之间通过转接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佳,体积紧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重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散热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重散热器。
技术介绍
汽车散热器适用于对车辆冷却系统进行散热的热交换设备,目前的汽车散热器往往呈板状安装于汽车发动机前方,其整体结构及布局已经成为了行业标准,其散热方式往往是通过左右水箱之间的流动使水的热量从散热片上散发到空气内,现散热效率往往固定,无法合理利用冷却空气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面积大,散热效果佳,体积紧凑的双重散热器。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重散热器,包括放置于汽车车头前方的第一散热排及位于第一散热排后方的第二散热排,所述第一散热排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一左水箱及第一右水箱,所述第一左水箱与第一右水箱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换热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管上套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排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二左水箱及第二右水箱,所述第二左水箱与第二右水箱之间通过若干第二换热管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上套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右水箱上连接有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二右水箱上连接有冷却水进口,所述第一左水箱与第二左水箱之间通过转接管连接。上述结构中,由于冷却水的流动顺序是从第二散热排流往第一散热排,通过设置在前的第一散热排,使冷空气优先经过第一散热排带走热量,此时冷空气温度会因吸收了第一散热排的热量升温,此时经过第二散热排,对第二散热排进行高温热交换,从而提高冷空气的热交换效率,提升汽车的冷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散热片排列密度为第二散热片排列密度的一半。上述结构中,为避免空气流经第一散热排时对第二散热排的空气流动产生阻力,因此将第一散热片的排列密度降低,减少空气流经第一散热排时的阻力,使其更好的为第二散热排提供散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连接中框,所述第一散热排及第二散热排安装于连接中框内。上述结构中,连接中框用于固定第一散热排及第二散热排,同时在第一散热排与第二散热排之间形成密封空腔,避免冷空气穿过第一散热排后从第一散热排与第二散热排之间逃逸造成失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左水箱、第一右水箱、第二左水箱及第二右水箱底部均设有放水螺钉。上述结构中,放水螺钉用于放除水箱内的冷却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冷却水的流动顺序是从第二散热排流往第一散热排,通过设置在前的第一散热排,使冷空气优先经过第一散热排带走热量,此时冷空气温度会因吸收了第一散热排的热量升温,此时经过第二散热排,对第二散热排进行高温热交换,从而提高冷空气的热交换效率,提升汽车的冷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方向断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0-第一散热排;11-第一左水箱;12-第一右水箱;13-第一换热管;14-第一散热片;15-冷却水出口;20-第二散热排;21-第二左水箱;22-第二右水箱;23-第二换热管;24-第二散热片;25-冷却水进口;30-转接管;31-连接中框;32-放水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考图1,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重散热器,包括放置于汽车车头前方的第一散热排10及位于第一散热排10后方的第二散热排20,所述第一散热排10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一左水箱11及第一右水箱12,所述第一左水箱11与第一右水箱12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换热管13相连,所述第一换热管13上套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第一散热片14;所述第二散热排20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二左水箱21及第二右水箱22,所述第二左水箱21与第二右水箱22之间通过若干第二换热管23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23上套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第二散热片24;所述第一右水箱12上连接有冷却水出口15,所述第二右水箱22上连接有冷却水进口25,所述第一左水箱11与第二左水箱21之间通过转接管30连接。上述结构中,由于冷却水的流动顺序是从第二散热排20流往第一散热排10,通过设置在前的第一散热排10,使冷空气优先经过第一散热排10带走热量,此时冷空气温度会因吸收了第一散热排10的热量升温,此时经过第二散热排20,对第二散热排20进行高温热交换,从而提高冷空气的热交换效率,提升汽车的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片14排列密度为第二散热片24排列密度的一半。上述结构中,为避免空气流经第一散热排10时对第二散热排20的空气流动产生阻力,因此将第一散热片14的排列密度降低,减少空气流经第一散热排10时的阻力,使其更好的为第二散热排20提供散热。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中框31,所述第一散热排10及第二散热排20安装于连接中框31内。上述结构中,连接中框31用于固定第一散热排10及第二散热排20,同时在第一散热排10与第二散热排20之间形成密封空腔,避免冷空气穿过第一散热排10后从第一散热排10与第二散热排20之间逃逸造成失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左水箱11、第一右水箱12、第二左水箱21及第二右水箱22底部均设有放水螺钉32。上述结构中,放水螺钉32用于放除水箱内的冷却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冷却水的流动顺序是从第二散热排20流往第一散热排10,通过设置在前的第一散热排10,使冷空气优先经过第一散热排10带走热量,此时冷空气温度会因吸收了第一散热排10的热量升温,此时经过第二散热排20,对第二散热排20进行高温热交换,从而提高冷空气的热交换效率,提升汽车的冷却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重散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于汽车车头前方的第一散热排及位于第一散热排后方的第二散热排,所述第一散热排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一左水箱及第一右水箱,所述第一左水箱与第一右水箱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换热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管上套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排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二左水箱及第二右水箱,所述第二左水箱与第二右水箱之间通过若干第二换热管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上套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右水箱上连接有冷却水出口,所述第二右水箱上连接有冷却水进口,所述第一左水箱与第二左水箱之间通过转接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于汽车车头前方的第一散热排及位于第一散热排后方的第二散热排,所述第一散热排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一左水箱及第一右水箱,所述第一左水箱与第一右水箱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换热管相连,所述第一换热管上套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排两侧设有分别设有第二左水箱及第二右水箱,所述第二左水箱与第二右水箱之间通过若干第二换热管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上套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右水箱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壬宇刘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华森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