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1963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为双层空心结构,底板上下两层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弹簧,底板上表面放置有印制品,印制品正上方设置有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第一辊轴包括第一辊筒和第一主轴,第二辊轴包括第二辊筒和第二主轴,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旋转轴套和第二旋转轴套,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正上方设置有压板,压板的底面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一旋转轴套和第二旋转轴套,压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压板正上方设置有气缸,伸缩杆顶端固定连接在气缸输出端上,该装置能够在提高压辊速度的前提下提升压辊质量,同时可防止印制品因辊轴的压力太大而损坏,值得推广。

A pressure roller device for double roll combined screen prin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essure roller device for a double roll screen print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floor with a double hollow structure. A number of springs are arranged between two laminates on the bottom and the bottom of the floor, a printed product is plac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loor, and a first roll shaft and a second roll shaft are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printed material, and the first roller shaft comprises a first roller and a first one. The second roller shaft comprises a second roller and a second spindl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shaft and the second spindle are respectively set up with a first rotating shaft sleeve and a second rotating shaft sleeve, and the first roller shaft and the second roll shaft are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shaft, and the bottom of the press plate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sleeve and second by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press plate is fixed with a telescopic rod, the top of the press plate is set with a cylinder, and the top of the telescopic rod is fixed on the cylinder output end. The devic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ess roll on the premise of increasing the roller speed, and can prevent the printing products from being damaged too much by the pressure of the roll shaft, so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
本技术涉及丝印机
,具体为一种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
技术介绍
丝印机是一种印刷设备,是一种印刷文字和图案的机器,丝印机在丝印完成后都要进行压辊操作,用于将挤塑或压延的薄膜均匀地与基材压贴在一起,而实际生产中,为了加快压辊的速度、提高压辊的效率,通常使用双辊联合的丝印机。但是,现有的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该装置利用双辊同时工作,虽然提高了压辊的速度,但压辊的质量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二是压辊时需要加工的印制品很容易因辊轴的压力太大而损坏,使得耽误压辊的进程,影响生产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因而设计了一种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能够在提高压辊速度的前提下提升压辊质量,同时可防止印制品因辊轴的压力太大而损坏,值得推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双层空心结构,且在底板的上下两层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弹簧,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放置有印制品,所述印制品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包括第一辊筒和第一主轴,所述第二辊轴包括第二辊筒和第二主轴,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分别固定在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中心轴线上,且在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旋转轴套和第二旋转轴套,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正上方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旋转轴套和第二旋转轴套的顶面上,所述压板的顶面中间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伸缩杆,且在压板的正上方设置有气缸,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气缸的输出端上。作为本技术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缸与压板之间设置有两段平行的轨道,且气缸的底面四角均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轨道上,所述轨道的底面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均固定在底板的表面上。作为本技术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轨道的两段均设置有限位板。作为本技术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辊筒的直径是第一辊筒直径的两倍,且第二辊筒最低点与第一辊筒最低点所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作为本技术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高度是第二连接杆高度的两倍。作为本技术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的最大伸长距离略小于弹簧的最大压缩距离。作为本技术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表面均设置有花纹,且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长度略大于印制品的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将第二辊筒的直径设置成第一辊筒直径的两倍,且第二辊筒最低点与第一辊筒最低点所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使得在压板压力下,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对印制品的压力不同,使印制品能承受不同的压辊作用,使得在提高压辊速度的前提下,还提升了压辊质量,使压辊的效果更好。(2)本技术通过将底板设置成双层空心结构,且在底板的双层板之间设置若干弹簧,使得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在对印制品有向下压力的同时,弹簧也会对印制品有向上的弹力,使压辊的效果更好,同时弹簧的减震作用也会保护印制品不会因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压力过大而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第一辊轴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弹簧;3-印制品;4-第一辊轴;5-第二辊轴;6-第一辊筒;7-第一主轴;8-第二辊筒;9-第二主轴;10-第一旋转轴套;11-第二旋转轴套;12-压板;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伸缩杆;16-气缸;17-轨道;18-滚轮;19-支撑杆;20-限位板;21-花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为双层空心结构,且在底板1的上下两层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弹簧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放置有印制品3,所述印制品3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一辊轴4和第二辊轴5,所述第一辊轴4包括第一辊筒6和第一主轴7,所述第二辊轴5包括第二辊筒8和第二主轴9,使得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在对印制品3有向下压力的同时,弹簧2也会对印制品3有向上的弹力,使压辊的效果更好,同时弹簧2的减震作用也会保护印制品3不会因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的压力过大而损坏。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主轴7和第二主轴9分别固定在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的中心轴线上,且在第一主轴7和第二主轴9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旋转轴套10和第二旋转轴套11,使得第一转轴7和第二转轴9能分别绕着第一旋转轴套10和第二旋转轴套11转动,所述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的表面均设置有花纹21,且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的长度略大于印制品3的宽度,能够增加压辊的效果,同时保证印制品3表面各个位置都能受到压辊的作用,所述第一辊轴4和第二辊轴5的正上方设置有压板12,用于辅助增加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对印制品3的压力,所述压板12的底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所述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旋转轴套10和第二旋转轴套11的顶面上,使得压板12与第一旋转轴套10和第二旋转轴套11紧密相连,使得压板12向下移动时,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对印制品3的压力增大,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高度是第二连接杆14高度的两倍,使压板12的表面与水平面平行。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压板12的顶面中间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伸缩杆15,且在压板的正上方设置有气缸16,所述伸缩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气缸16的输出端上,使得气缸16工作时,伸缩杆15伸长,压板12向下移动,增加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对印制品3的压力,所述伸缩杆15的最大伸长距离略小于弹簧2的最大压缩距离,使得伸缩杆15伸长,压板2向下增加压力时,弹簧2总能有向上增加的弹力,所述气缸16与压板12之间设置有两段平行的轨道17,且气缸16的底面四角均安装有滚轮18,所述轨道17的两段均设置有限位板20,防止气缸16移动时从轨道17上脱落,所述滚轮18设置在轨道17上,所述轨道17的底面两侧均连接有支撑杆19,所述支撑杆19的另一端均固定在底板1的表面上,为气缸16的移动提供轨道,使与气缸16连接在一起的压板12跟着移动,使固定在压板12下的第一辊轴4和第二辊轴5在印制品3上转动,使印制品3各个位置都能受到压辊的作用,所述第二辊筒8的直径是第一辊筒6直径的两倍,且第二辊筒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双层空心结构,且在底板(1)的上下两层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弹簧(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放置有印制品(3),所述印制品(3)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一辊轴(4)和第二辊轴(5),所述第一辊轴(4)包括第一辊筒(6)和第一主轴(7),所述第二辊轴(5)包括第二辊筒(8)和第二主轴(9),所述第一主轴(7)和第二主轴(9)分别固定在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的中心轴线上,且在第一主轴(7)和第二主轴(9)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旋转轴套(10)和第二旋转轴套(11),所述第一辊轴(4)和第二辊轴(5)的正上方设置有压板(12),所述压板(12)的底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所述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旋转轴套(10)和第二旋转轴套(11)的顶面上,所述压板(12)的顶面中间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伸缩杆(15),且在压板的正上方设置有气缸(16),所述伸缩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气缸(16)的输出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为双层空心结构,且在底板(1)的上下两层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弹簧(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放置有印制品(3),所述印制品(3)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一辊轴(4)和第二辊轴(5),所述第一辊轴(4)包括第一辊筒(6)和第一主轴(7),所述第二辊轴(5)包括第二辊筒(8)和第二主轴(9),所述第一主轴(7)和第二主轴(9)分别固定在第一辊筒(6)和第二辊筒(8)的中心轴线上,且在第一主轴(7)和第二主轴(9)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第一旋转轴套(10)和第二旋转轴套(11),所述第一辊轴(4)和第二辊轴(5)的正上方设置有压板(12),所述压板(12)的底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所述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旋转轴套(10)和第二旋转轴套(11)的顶面上,所述压板(12)的顶面中间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伸缩杆(15),且在压板的正上方设置有气缸(16),所述伸缩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气缸(16)的输出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辊联合丝印机的压辊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欣吉富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