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立坤专利>正文

一种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67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包括:阀体,其上设有油口A、油口B和油口T;主阀芯,其连接在所述阀体内,且其上设有与油口B连通的第一间隙通道以及与油口A连通的第二间隙通道;阀套,其与阀体连接并与所述主阀芯形成有第一控制腔和第二控制腔,且在所述主阀芯与所述阀套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控制腔与第一间隙通道连通,第二控制腔与第二间隙通道连通;所述阀套在其安装腔内设有先导控制组件;梭阀组件,其设在所述阀套内,所述梭阀组件上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和出油口,第一进油口与第一控制腔通过阀套内的第一流道相通,第二进油口和第二控制腔相通,出油口与先导控制组件的进油口相通;压力调节机构,其可以改变先导控制组件的设定压力。该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结构更简单、紧凑,加工更方便、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
,具体涉及一种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该双向缓冲溢流阀主要应用在小型起重机、小型挖掘机、高空作业车等其他机械的回转机构上。
技术介绍
工程机械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整机的机动性,一般都有回转机构。对于汽车起重机,回转机构更是不可缺少。而汽车起重机在回转时的负载惯性较大,起动、制动频繁,工作条件恶劣,因而其液压系统要求工作可靠,尤其是回转在起动和制动时,不能有大的压力冲击。现有技术一般通过设置回转缓冲阀来防止过载。目前市面上中小吨位液压汽车起重机的回转缓冲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采用双溢流阀并联在回转马达两端,另一种采用四个单向阀和一个先导式溢流阀组成桥路;在起动、制动过程中让封闭的高压油液通过溢流阀溢出一些,而且使得两个方向都起作用。但以上两种回转缓冲阀都由多个阀件组成,体积较为庞大、且成本较高,不太适合广泛使用在小型起重机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该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结构更简单、紧凑,加工更方便、成本更低。为了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包括:阀体,其上设有油口A、油口B和油口T;主阀芯,其连接在所述阀体内,且其上设有与油口B连通的第一间隙通道以及与油口A连通的第二间隙通道;阀套,其与阀体连接并与所述主阀芯形成有第一控制腔和第二控制腔,且在所述主阀芯与所述阀套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控制腔与第一间隙通道连通,第二控制腔与第二间隙通道连通;所述阀套上还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先导控制组件,所述阀套上还设有连通安装腔与油口T的溢流通道;梭阀组件,其设在所述阀套内,位于所述第二控制腔的上部,所述梭阀组件上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控制腔通过所述阀套内的第一流道相通,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第二控制腔相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先导控制组件的进油口相通;以及压力调节机构,其与阀套连接并与先导控制组件相抵,通过调整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可以改变先导控制组件的设定压力。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与油口B连通的第一间隙通道将油液引入第一控制腔,通过与油口A连通的第二间隙通道将油液引入第一控制腔,再通过梭阀组件将第一控制腔和第二控制腔中的高压腔压力引入到先导控制组件的进油口,通过先导控制组件控制油口A或油口B与油口T的连通。且在油口A的压力超过预设压力时,可实现向油口B的缓冲,油口B同理。因此,可通过一个阀体完成两个方向的过载的缓冲功能。而且由于本专利技术中不需要用到多个单向阀与溢流阀的组合结构,而是通过一个阀体就能实现双向的过载缓冲,因而结构更简单、紧凑,加工也更方便、成本更低。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主阀芯为十字形结构,所述主阀芯的下凸部抵接在所述阀体的阀口上隔离油口A与油口B,所述主阀芯的下肩部与阀体之间形成与油口B连通的通道;所述主阀芯的上凸部与阀套的凹部配合并形成有第二控制腔,所述主阀芯的上肩部与阀体以及位于阀套的凹部两侧的阀套下凸部形成第一控制腔。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间隙通道设在主阀芯十字形结构的一侧,第一间隙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向孔、第一阻尼孔和第二轴向孔,所述第一轴向孔连通油口B,第二轴向孔连通第一控制腔。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间隙通道设在主阀芯十字形结构的中部,第二间隙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轴向孔、第二阻尼孔和第四轴向孔,第三轴向孔连通油口A,第四轴向孔连通第二控制腔。在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阻尼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阻尼孔的直径,连通油口B的第一间隙通道的通流速度小于连通油口A的第二流通通道的通流速度。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先导控制组件包括先导阀芯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将先导阀芯压接在阀套口上,所述阀套口与所述梭阀组件的出油口连通。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梭阀组件包括插接在所述阀套内的梭阀阀套,所述梭阀阀套内沿其轴向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钢球,以及用于限制钢球脱离安装槽的梭阀阀座,所述梭阀阀座上沿其轴向设有用于连通第二控制腔和安装槽的第二进油口,所述梭阀阀套内设有用于连通安装槽和所述阀套口的出油口,以及用于连通安装槽和第一控制腔的第一进油口。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螺套和螺母,所述螺套螺纹连接于所述阀套上,所述调节杆的螺纹连接于所述螺套上,所述调节杆的下端抵在所述第二弹性件上,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调节杆上。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当油口A的油液压力大于先导控制组件的开启压力时,油液经第二间隙通道、第二控制腔、梭阀组件的第二进油口、梭阀组件的出油口、先导控制组件的阀套口流向油口T,主阀芯在压差作用下开启,油口A的油液向油口B缓冲。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当油口B的油液压力大于先导控制组件的开启压力时,油液经第一间隙通道、第一控制腔、梭阀组件的第一进油口、梭阀组件的出油口、先导控制组件的阀套口流向油口T,主阀芯在压差作用下开启,油口B的油液向油口A缓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阀体、主阀芯和阀套的结构进行巧妙设置及连接,实现从油口A到油口B以及从油口B到油口A两个方向的过载缓冲功能零件少。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一堆阀体连接带来的布置与管路连接的繁琐问题。而且由于只需要一个阀体,结构更紧凑,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阀体结构和阀芯形状相对不复杂,加工也方便。能更好地适应于小型起重机、液压起重机、回转机构等工况。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梭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的液压原理图。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专利技术人在专利技术过程中注意到,现有技术中一般由多个阀件组成回转缓冲阀来防止过载,导致结构体积较为庞大、且成本较高,不太适合广泛使用在小型起重机上。针对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下面进行说明。如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主要包括:阀体1、主阀芯2、第一弹性件3、阀套4、先导控制组件、梭阀组件和压力调节机构。其中,阀体1上设有油口A、油口B和油口T。油口A设在阀体1的下端,位于轴向方向上,油口B设在阀体1下端的侧面,油口T设在阀体1的中部或上部。主阀芯2连接在阀体1内,主阀芯2上设有与油口B连通的第一间隙通道以及与油口A连通的第二间隙通道。阀套4与阀体1固定连接。阀套4与主阀芯2形成有第一控制腔13和第二控制腔14。第一弹性件3位于第二控制腔14内。第一弹性件3抵接在主阀芯2与阀套4之间。第一控制腔13与第一间隙通道连通。第二控制腔14与第二间隙通道连通。另外,阀套上还设有安装腔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其上设有油口A、油口B和油口T;主阀芯,其连接在所述阀体内,且其上设有与油口B连通的第一间隙通道以及与油口A连通的第二间隙通道;阀套,其与阀体连接并与所述主阀芯形成有第一控制腔和第二控制腔,且在所述主阀芯与所述阀套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控制腔与第一间隙通道连通,第二控制腔与第二间隙通道连通;所述阀套上还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先导控制组件,所述阀套上还设有连通安装腔与油口T的溢流通道;梭阀组件,其设在所述阀套内,位于所述第二控制腔的上部,所述梭阀组件上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控制腔通过所述阀套内的第一流道相通,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第二控制腔相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先导控制组件的进油口相通;以及压力调节机构,其与阀套连接并与先导控制组件相抵,通过调整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可以改变先导控制组件的设定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装式双向缓冲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其上设有油口A、油口B和油口T;主阀芯,其连接在所述阀体内,且其上设有与油口B连通的第一间隙通道以及与油口A连通的第二间隙通道;阀套,其与阀体连接并与所述主阀芯形成有第一控制腔和第二控制腔,且在所述主阀芯与所述阀套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控制腔与第一间隙通道连通,第二控制腔与第二间隙通道连通;所述阀套上还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先导控制组件,所述阀套上还设有连通安装腔与油口T的溢流通道;梭阀组件,其设在所述阀套内,位于所述第二控制腔的上部,所述梭阀组件上设有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控制腔通过所述阀套内的第一流道相通,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第二控制腔相通,所述出油口与所述先导控制组件的进油口相通;以及压力调节机构,其与阀套连接并与先导控制组件相抵,通过调整所述压力调节机构可以改变先导控制组件的设定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芯为十字形结构,所述主阀芯的下凸部抵接在所述阀体的阀口上隔离油口A与油口B,所述主阀芯的下肩部与阀体之间形成与油口B连通的通道;所述主阀芯的上凸部与阀套的凹部配合并形成有第二控制腔,所述主阀芯的上肩部与阀体以及位于阀套的凹部两侧的阀套下凸部形成第一控制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通道设在主阀芯十字形结构的一侧,第一间隙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向孔、第一阻尼孔和第二轴向孔,所述第一轴向孔连通油口B,第二轴向孔连通第一控制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通道设在主阀芯十字形结构的中部,第二间隙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轴向孔、第二阻尼孔和第四轴向孔,第三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立坤
申请(专利权)人:邵立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