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件外形旋切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4715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伸件外形旋切模,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内打板、上模板、下定位板、下打板、下内凸轮、下外凸轮、下垫板、下模座、垫块和下托板;模具开始闭合,上模板开始接触下打板,同时内打板压住工件,上模板推动下打板向下运动,上模组继续下行,下打板与下凸轮板相接触,上模组和下模组继续下行,在下内凸轮和下外凸轮的配合作用下,横向剪切开始,上模组继续下行,横向切边结束。上模组上行,在弹簧作用力力下,下内凸轮开始复位,产品切边完成;直接使用一套模具代替原来三套模具切边,大大简化了传统切边模具结构,降低模具成本,进而有效减少了生产时对机台和作业人员的大量需求,且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Rotary cutting die for drawing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tary cutting die for drawing part, which includes an upper die seat, an upper cushion plate, an inner punch plate, an upper template, a lower positioning plate, a lower plate, a lower inner cam, a lower cam, a lower cushion plate, a lower die seat, a cushion block and a lower bracket, and the die begins to close, and the upper template starts to touch the plate and presses the work plate inside the plate at the same time. The upper module moves down, the upper module continues down, the lower module contacts with the lower cam plate, the upper module and the lower module continue down. Under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lower inner cam and the lower cam, the transverse shear starts, the upper module continues down and the lateral cutting ends. In the upper module, under the force of spring force, the lower inner cam begins to reset and the product is cut off. A set of die is used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three sets of die cutting, which greatly simplifies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ditional cutting die and reduces the cost of the die, thus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large demand for the machine and the workers in the production, and greatly shrinking. Short production cycle,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伸件外形旋切模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拉伸件外形旋切模。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普遍使用金属制品,市面上售卖的金属制品多种多样,其各自都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力求能达到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在金属制品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圆桶形或矩形的盒型件,需要对其进行切边。对于产品的高度要求高,断面的平整度要求很整齐的产品,普通模具切边最少需要3套模来配合使用,费时费力,这样不但模具成本高,而且工作效率低,大大延长生产周期,使员工易疲劳,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拉伸件外形旋切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伸件外形旋切模,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内打板、上模板、下定位板、下打板、下内凸轮、下外凸轮、下垫板、下模座、垫块和下托板,所述上模座、上垫板和上模板按从上至下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上模组,内打板设置在上模板的中心位置,该内打板与上垫板之间设有弹力组件;所述下定位板、下打板、下内凸轮、下垫板、下模座、垫块和下托板按从上至下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下模组;所述下打板和下内凸轮之间设有弹力组件,所述下内凸轮和下模座之间设有弹力组件,所述下外凸轮对应下内凸轮的位置设置在下垫板上,且将所述下内凸轮围住;所述上模组和下模组通过导柱组件相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下内凸轮的外周面上设有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凸起,下外凸轮的中心设有与所述下内凸轮的装配腔,该装配腔的上端开口内缘径向凸起形成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卡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柱组件包括导向柱和与该导向柱相适配的导套,所述导向柱垂直设置在上模座上,所述导套固定在下模座上,并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工作时,先把工件放在下定位板上,冲床下行,模具开始闭合,上模板开始接触下打板,同时内打板压住工件,上模板推动下打板向下运动,上模组继续下行,下打板与下凸轮板相接触,上模组和下模组继续下行,在下内凸轮和下外凸轮的配合作用下,横向剪切开始,上模组继续下行,横向切边结束。上模组上行,在弹簧作用力力下,下内凸轮开始复位,产品切边完成;直接使用一套模具代替原来三套模具切边,大大简化了传统切边模具结构,降低模具成本,进而有效减少了生产时对机台和作业人员的大量需求,且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利于广泛推广使用。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下内凸轮和下外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拉伸件外形旋切模,其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内打板3、上模板4、下定位板5、下打板6、下内凸轮7、下外凸轮8、下垫板9、下模座10、垫块11和下托板12,所述上模座1、上垫板2和上模板4按从上至下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上模组,内打板3设置在上模板4的中心位置,该内打板3与上垫板2之间设有弹力组件13;所述下定位板5、下打板6、下内凸轮7、下垫板9、下模座10、垫块11和下托板12按从上至下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下模组;所述下打板6和下内凸轮7之间设有弹力组件14,所述下内凸轮7和下模座10之间设有弹力组件15,所述下外凸轮8对应下内凸轮7的位置设置在下垫板9上,且将所述下内凸轮7围住;所述上模组和下模组通过导柱组件16相配合。所述导柱组件包括导向柱和与该导向柱相适配的导套,所述导向柱垂直设置在上模座1上,所述导套固定在下模座10上,并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具体的,参见图2,所述下内凸轮7的外周面上设有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凸起71,下外凸轮8的中心设有与所述下内凸轮7的装配腔,该装配腔的上端开口内缘径向凸起形成与所述凸起71相适配的卡凸81。工作时,先把工件17放在下定位板5上,冲床下行,模具开始闭合,上模板4开始接触下打板6,同时内打板3压住工件17,上模板4推动下打板6向下运动,上模组继续下行,下打板6与下凸轮板相接触,上模组和下模组继续下行,在下内凸轮7和下外凸轮8的配合作用下,横向剪切开始,上模组继续下行,横向切边结束。上模组上行,在弹簧作用力力下,下内凸轮7开始复位,产品切边完成;直接使用一套模具代替原来三套模具切边,大大简化了传统切边模具结构,降低模具成本,进而有效减少了生产时对机台和作业人员的大量需求,且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如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模具,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拉伸件外形旋切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伸件外形旋切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内打板、上模板、下定位板、下打板、下内凸轮、下外凸轮、下垫板、下模座、垫块和下托板,所述上模座、上垫板和上模板按从上至下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上模组,内打板设置在上模板的中心位置,该内打板与上垫板之间设有弹力组件;所述下定位板、下打板、下内凸轮、下垫板、下模座、垫块和下托板按从上至下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下模组;所述下打板和下内凸轮之间设有弹力组件,所述下内凸轮和下模座之间设有弹力组件,所述下外凸轮对应下内凸轮的位置设置在下垫板上,且将所述下内凸轮围住;所述上模组和下模组通过导柱组件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伸件外形旋切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内打板、上模板、下定位板、下打板、下内凸轮、下外凸轮、下垫板、下模座、垫块和下托板,所述上模座、上垫板和上模板按从上至下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上模组,内打板设置在上模板的中心位置,该内打板与上垫板之间设有弹力组件;所述下定位板、下打板、下内凸轮、下垫板、下模座、垫块和下托板按从上至下顺序依次叠置形成下模组;所述下打板和下内凸轮之间设有弹力组件,所述下内凸轮和下模座之间设有弹力组件,所述下外凸轮对应下内凸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茂鑫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