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忠胜专利>正文

一种内啮合摆线齿轮式液压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0307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1 05:25
一种内啮合摆线齿轮式液压变换器,包括一个壳体(1),内置在壳体(1)上的偏心套(2),套设在偏心套(2)内的内啮合摆线转子副(3)以及通过螺栓(6)分别连接在壳体(1)两侧的上端盖(4)、下端盖(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压缩频率高、流量脉动小、运行稳定、功能多的显著优点,对于卸荷油口与增压油口之间的分流挡位置既定的摆线齿轮式液压变换器,调换卸荷油口与增压油口可实现不同的增压或降压倍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啮合摆线齿轮式液压变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啮合摆线齿轮式液压变换器,在液压回路中可将输入的压力油压力变高或变低,并具备保压功能,属于机械制造液压变换器技术。技术背景工业设备中的液压系统常常各种压力工况并存,在升压回路中,常用两种方法,一是使用双(多)联泵,低压大流量,需要高压时切换到小流量,不仅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液压泵的最高压力较低,限制了液压系统的设计应用。另外一种是用液压增压器,此种液压增压器是多种液压元件的集成,零部件多,结构复杂,流量脉动大,价格昂贵。因此,开发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流量脉动小、运行稳定、价格低廉的液体压力变换器能进一步简化液压系统结构,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啮合摆线齿轮式液压变换器,通过摆线齿轮外转子径向开孔配流,将输入的压力油压力变高或变低,并具有保压功能。本专利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内啮合摆线齿轮式液压变换器,包括一个壳体,内置在壳体上的偏心套,套设在偏心套内的内啮合摆线转子副以及通过螺栓分别连接在壳体两侧的上端盖、下端盖;其中:壳体两端分别开设有上端盖台阶、下端盖台阶,在两个台阶上均布开设有相互贯通的螺栓孔,在所述台阶正中心开设有一套孔;在壳体的一个侧面开设有进油口和增压油口,在其对侧开设有卸荷油口,该三个油口均与套孔贯通,三个油口均设连接螺纹用于与外设设备相连接;在套孔位于进油口右侧一个偏角开设有一个外定位半孔;偏心套在侧面环圆周开设有三个径向分流槽,三个分流槽之间采用三个限流档进行连接并分隔,其中两个限流挡分别位于内外转子退出啮合点和进入啮合点的正外侧位置,另一个限流挡位于内外转子进入啮合点与退出啮合点之间的外侧位置;三个分流槽分别与进油口、卸荷油口和增压油口相通,三个限流挡将进油口、卸荷油口和增压油口分隔成三个相互独立区域;在偏心套最宽处限流档的左侧圆周上开设有一个内定位半孔,该内定位半孔与外壳套孔弧面外定位半孔组合成一个圆,采用定位销使偏心套与壳体相对位置固定;内啮合摆线转子副包括外转子、内转子和设在内转子中孔上的转轴;其中外转子相邻两园弧齿间开设径向配流孔,孔形包括但不限于,该配流孔数量与外转子园弧齿间的齿缺数量相同,配流孔宽度与所述限流档宽度相同,使两者重叠时配流孔关闭,旋转错位时配流孔开启;转轴两端外伸出一段分别与两端盖中心凹槽嵌接;上端盖、下端盖各自在其内侧中心分别开设有上端盖凹槽、下端盖凹槽,并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上端盖螺栓孔、下端盖螺栓孔,其中一个端盖螺栓孔带螺纹。本专利技术内啮合摆线转子副的外转子上的配流孔径向开设。本专利技术在壳体上分别与圆形上端盖、下端盖连接的台阶端面开设有密封圈槽并采用密封圈密封。本专利技术偏心套的偏心距与内啮合摆线转子副的偏心距相同,使壳体内套孔、偏心套外圆周、上下两端盖与内转子四者同心。本专利技术在上端盖凹槽、下端盖凹槽的两圆凹槽上开轴向润滑油槽,保证内转子轴端与圆凹槽嵌接处润滑。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压力油进入进油口,通过偏心套径向分流槽和摆线外转子径向配流孔进入摆线内外转子形成的密封容积(以下称“基元”),推动摆线内转子自转并带动摆线外转子紧贴偏心套内侧旋转,当与进油口相通的某一基元容积逐渐增大至最大时,该基元的配流孔与进油口与卸荷油口之间的限流挡逐渐重叠至封闭,此时该基元容积不再增大;内外转子继续旋转,同时该配流孔与限流挡错位开启,此基元空间减小,油液被压缩流向卸荷口回油箱,此时该基元无载荷;内外转子继续旋转,此基元配流孔逐渐被卸荷油口与增压油口之间的限流挡逐渐重叠封闭,尔后错位开启,此时内外转子旋转转矩被加载到该基元上,油液被压进增压油口,实现增压。增压倍率由卸荷口与增压口之间的限流挡位置决定。当增压到压力平衡时,转子逐渐变慢最终停止,压力油由回路上的溢流阀溢走,当增压口压力降低时,转子又重新转动,以此实现保压功能。压力油进入增压油口,推动内外转子反向旋转,此时卸荷口补油(避免汽蚀)低压油从进油口流出,实现降压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压缩频率高、流量脉动小、运行稳定、功能多的显著优点,对于卸荷油口与增压油口之间的分流挡位置既定的摆线齿轮式液压变换器,调换卸荷油口与增压油口可实现不同的增压或降压倍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半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去掉件5的左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内啮合摆线转子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俯视图;图6为偏心套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俯视图;图8为下端盖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上端盖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见图1,图2,图3,一种内啮合摆线齿轮式液压变换器,包括一个壳体1,内置在壳体1上的偏心套2,套设在偏心套2内的内啮合摆线转子副3以及通过螺栓6分别连接在壳体1两侧的上端盖4、下端盖5;其中:壳体1两端分别开设有上端盖台阶1.1、下端盖台阶1.2,在两个台阶上均布开设有相互贯通的螺栓孔1.3,在所述台阶正中心开设有一套孔1.4;在壳体1的一个侧面开设有进油口1.5和增压油口1.6,在其对侧开设有卸荷油口1.7,该三个油口均与套孔1.4贯通,三个油口均设连接螺纹用于与外设设备相连接;在套孔1.4位于进油口1.5右侧一个偏角开设有一个外定位半孔1.8;见图6、图7,偏心套2在侧面环圆周开设有三个径向分流槽2.1,三个分流槽2.1之间采用三个限流档2.2、2.3、2.4进行连接并分隔,其中两个限流挡2.3、2.2分别位于内外转子退出啮合点和进入啮合点的正外侧位置,另一个限流挡2.4位于内外转子进入啮合点与退出啮合点之间的外侧位置;三个分流槽2.1分别与进油口、卸荷油口和增压油口相通,三个限流挡将进油口、卸荷油口和增压油口分隔成三个相互独立区域;在偏心套最宽处限流档2.3的左侧圆周上开设有一个内定位半孔2.5,该内定位半孔2.5与外壳套孔弧面外定位半孔1.8组合成一个圆,采用定位销7使偏心套与壳体相对位置固定;见图4、图5,内啮合摆线转子副3包括外转子3.1、内转子3.2和设在内转子3.2中孔上的转轴3.3;其中外转子3.1相邻两园弧齿间开设径向配流孔3.4,孔形包括但不限于3.4,该配流孔3.4数量与外转子3.1园弧齿间的齿缺数量相同,配流孔3.4宽度与所述限流档宽度相同,使两者重叠时配流孔3.4关闭,旋转错位时配流孔3.4开启;转轴3.3两端外伸出一段分别与两端盖中心凹槽嵌接;见图8、图9,上端盖4、下端盖5各自在其内侧中心分别开设有上端盖凹槽4.1、下端盖凹槽5.1,并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上端盖螺栓孔4.2、下端盖螺栓孔5.2,其中一个端盖螺栓孔带螺纹。本专利技术内啮合摆线转子副3的外转子3.1上的配流孔3.4径向开设。本专利技术在壳体1上分别与圆形上端盖4、下端盖5连接的台阶端面开设有密封圈槽并采用密封圈密封。本专利技术偏心套2的偏心距与内啮合摆线转子副3的偏心距相同,使壳体内套孔、偏心套外圆周、上下两端盖与内转子四者同心。本专利技术在上端盖凹槽4.1、下端盖凹槽5.1的两圆凹槽上开轴向润滑油槽,保证内转子轴端与圆凹槽嵌接处润滑。对以下内外转子形成的密封空间称“基元”。限流挡配合配流孔将所有基元分隔成分别与进油口、卸荷油口、增压油口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内啮合摆线齿轮式液压变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啮合摆线齿轮式液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壳体(1),内置在壳体(1)上的偏心套(2),套设在偏心套(2)内的内啮合摆线转子副(3)以及通过螺栓(6)分别连接在壳体(1)两侧的上端盖(4)、下端盖(5);其中:壳体(1)两端分别开设有上端盖台阶(1.1)、下端盖台阶(1.2),在两个台阶上均布开设有相互贯通的螺栓孔(1.3),在所述台阶正中心开设有一套孔(1.4);在壳体(1)的一个侧面开设有进油口(1.5)和增压油口(1.6),在其对侧开设有卸荷油口(1.7),该三个油口均与套孔(1.4)贯通,三个油口均设连接螺纹用于与外设设备相连接;在套孔(1.4)位于进油口(1.5)右侧一个偏角开设有一个外定位半孔(1.8);偏心套(2)在侧面环圆周开设有三个径向分流槽(2.1),三个分流槽(2.1)之间采用三个限流档(2.2)、(2.3)、(2.4)进行连接并分隔,其中两个限流挡(2.3、2.2)分别位于内外转子退出啮合点和进入啮合点的正外侧位置,另一个限流挡(2.4)位于内外转子进入啮合点与退出啮合点之间的外侧位置;三个分流槽(2.1)分别与进油口、卸荷油口和增压油口相通,三个限流挡将进油口、卸荷油口和增压油口分隔成三个相互独立区域;在偏心套最宽处限流档(2.3)的左侧圆周上开设有一个内定位半孔(2.5),该内定位半孔(2.5)与外壳套孔弧面外定位半孔(1.8)组合成一个圆,采用定位销(7)使偏心套与壳体相对位置固定;内啮合摆线转子副(3)包括外转子(3.1)、内转子(3.2)和设在内转子(3.2)中孔上的转轴(3.3);其中外转子(3.1)相邻两园弧齿间开设径向配流孔(3.4),孔形包括但不限于(3.4),该配流孔(3.4)数量与外转子(3.1)园弧齿间的齿缺数量相同,配流孔(3.4)宽度与所述限流档宽度相同,使两者重叠时配流孔(3.4)关闭,旋转错位时配流孔(3.4)开启;转轴(3.3)两端外伸出一段分别与两端盖中心凹槽嵌接;上端盖(4)、下端盖(5)各自在其内侧中心分别开设有上端盖凹槽(4.1)、下端盖凹槽(5.1),并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上端盖螺栓孔(4.2)、下端盖螺栓孔(5.2),其中一个端盖螺栓孔带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啮合摆线齿轮式液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壳体(1),内置在壳体(1)上的偏心套(2),套设在偏心套(2)内的内啮合摆线转子副(3)以及通过螺栓(6)分别连接在壳体(1)两侧的上端盖(4)、下端盖(5);其中:壳体(1)两端分别开设有上端盖台阶(1.1)、下端盖台阶(1.2),在两个台阶上均布开设有相互贯通的螺栓孔(1.3),在所述台阶正中心开设有一套孔(1.4);在壳体(1)的一个侧面开设有进油口(1.5)和增压油口(1.6),在其对侧开设有卸荷油口(1.7),该三个油口均与套孔(1.4)贯通,三个油口均设连接螺纹用于与外设设备相连接;在套孔(1.4)位于进油口(1.5)右侧一个偏角开设有一个外定位半孔(1.8);偏心套(2)在侧面环圆周开设有三个径向分流槽(2.1),三个分流槽(2.1)之间采用三个限流档(2.2)、(2.3)、(2.4)进行连接并分隔,其中两个限流挡(2.3、2.2)分别位于内外转子退出啮合点和进入啮合点的正外侧位置,另一个限流挡(2.4)位于内外转子进入啮合点与退出啮合点之间的外侧位置;三个分流槽(2.1)分别与进油口、卸荷油口和增压油口相通,三个限流挡将进油口、卸荷油口和增压油口分隔成三个相互独立区域;在偏心套最宽处限流档(2.3)的左侧圆周上开设有一个内定位半孔(2.5),该内定位半孔(2.5)与外壳套孔弧面外定位半孔(1.8)组合成一个圆,采用定位销(7)使偏心套与壳体相对位置固定;内啮合摆线转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忠胜
申请(专利权)人:胡忠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