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油恒压泵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972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0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油恒压泵管,包括压力感受连接件,压力感受连接件连接管道和存储罐,管道中部连通有控制泵,控制泵通过回流管连通存储罐,控制泵还通过补液管连通存储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管道内压力过高的时候,导体滑块受到的压力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上运动,连通第一接线块,同时不再连通第二接线块,此时第一增压泵开始工作,将第二壳体内的高压油料回流至存储罐内,同时切断对第三增压泵电源;当管道内压力过低的时候,此时导体滑块下移,接通第二接线块和第三接线块,第三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工作,增加管道内压力。

An oil supply constant pressure pump tub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il supply constant pressure pump tube, including a pressure sensing connector, a pressure sensing connector connecting a pipe and a storage tank.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control pump. The control pump is connected to the storage tank through a reflux tube. The control pump is connected to the storage tank through a fluid filling tube. The new type of pump is used when the pressure is too high in the pipe. The pressure of the conductor slider overcomes the spring's elastic force upward movement, connects the first connection block, and no longer connects the second wiring block. At this time, the first pressurized pump begins to work, reflow the high pressure oil in the second shell into the storage tank, and cut off the power supply for the third turbocharging pump, when the pressure in the pipe is too low, this When the conductor slides down, the second connecting blocks and third wiring blocks are connected, the third booster pump and the second booster pump work to increase the pressure inside the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油恒压泵管
本技术涉及管道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油恒压泵管。
技术介绍
供油管道用泵管是一种使用高压传输油料的管道,对于某些粘稠度较高的油料,需要保持管道内具有相对恒定的压力,否则会导致管道内油料阻滞或者管道爆裂,因此需要一种自动检测并保持管道内压力相对恒定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供油恒压泵管,能够根据管道内的压力调整泵机的工作状态达到调节压力的作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供油恒压泵管,包括压力感受连接件,所述压力感受连接件连接管道和存储罐,所述管道中部连通有控制泵,所述控制泵通过回流管连通存储罐,所述控制泵还通过补液管连通存储罐;所述压力感受连接件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底部连通管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导体滑块,所述导体滑块顶部抵接弹簧,所述第一壳体侧壁顶部嵌设有第一接线块,所述第一壳体侧壁中部嵌设有第二接线块,所述第一壳体侧壁底部嵌设有第三接线块,所述导体滑块滑动至第一壳体底部的时候,连通第二接线块和第三接线块,所述导体滑块向上滑动连通第一接线块的时候不在连通第二接线块;所述控制泵设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通回流管处设有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一增压泵启动时将第二壳体内油料输送至存储罐内,所述第二壳体连通补液管处设有第二增压泵,所述第二增压泵启动时将存储罐内的油料传送至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连通管道处设有第三增压泵;所述第一接线块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和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二接线块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和第三增压泵,所述第三接线块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和第二增压泵。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连通存储罐的顶端。进一步地,所述补液管连通存储罐的底端。进一步地,所述存储罐内还设有剩余量报警器。进一步地,所述剩余量报警器设有浮块,所述浮块底端固定有报警筒,所述报警筒底端固定有底盘。进一步地,所述报警筒设有套筒,所述套筒插接有轴柄,所述轴柄底端固定有导体活塞,所述套筒底端固定有第四接线块,所述第四接线块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和蜂鸣器。进一步地,所述导体活塞开设有气孔。进一步地,所述底盘边缘部分铰接有弯臂,所述弯臂末端连接有弹性带。进一步地,所述弯臂末端固定有抵接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块、第二接线块、第三接线块以及第四接线块相互并联。本技术的收益效果是:1、当管道内压力过高的时候,导体滑块受到的压力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上运动,连通第一接线块,同时不再连通第二接线块,此时第一增压泵开始工作,将第二壳体内的高压油料回流至存储罐内,同时切断对第三增压泵电源;当管道内压力过低的时候,此时导体滑块下移,接通第二接线块和第三接线块,第三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工作,增加管道内压力。2、当存储罐内的油料液面下降到警戒值的时候,由于浮块下降,与底盘之间的距离缩短,报警器内的轴柄带动导体活塞下移,接通第四接线块,电源对蜂鸣器供电报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恒压泵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剩余量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报警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压力感受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控制泵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内电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供油恒压泵管,包括压力感受连接件200,压力感受连接件200连接管道300和存储罐700,管道300中部连通有控制泵400,控制泵400通过回流管500连通存储罐700,控制泵400还通过补液管600连通存储罐700;压力感受连接件200设有第一壳体201,第一壳体201底部连通管道300,第一壳体201内设有导体滑块202,导体滑块202顶部抵接弹簧203,第一壳体201侧壁顶部嵌设有第一接线块204,第一壳体201侧壁中部嵌设有第二接线块205,第一壳体201侧壁底部嵌设有第三接线块206,导体滑块202滑动至第一壳体201底部的时候,连通第二接线块205和第三接线块206,导体滑块202向上滑动连通第一接线块204的时候不在连通第二接线块205;控制泵400设有第二壳体401,第二壳体401连通回流管500处设有第一增压泵402,第一增压泵402启动时将第二壳体401内油料输送至存储罐700内,第二壳体401连通补液管600处设有第二增压泵403,第二增压泵403启动时将存储罐700内的油料传送至第二壳体401内,第二壳体401连通管道300处设有第三增压泵404;第一接线块204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800和第一增压泵402,第二接线块205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800和第三增压泵404,第三接线块206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800和第二增压泵403。其中,回流管500连通存储罐700的顶端。其中,补液管600连通存储罐700的底端。其中,存储罐700内还设有剩余量报警器100。其中,剩余量报警器100设有浮块101,浮块101底端固定有报警筒102,报警筒102底端固定有底盘103。其中,报警筒102设有套筒1021,套筒1021插接有轴柄1022,轴柄1022底端固定有导体活塞1023,套筒1021底端固定有第四接线块1024,第四接线块1024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800和蜂鸣器1026。其中,导体活塞1023开设有气孔1025。其中,底盘103边缘部分铰接有弯臂104,弯臂104末端连接有弹性带105。其中,弯臂104末端固定有抵接板106。其中,第一接线块204、第二接线块205、第三接线块206以及第四接线块1024相互并联。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当管道300内压力过高的时候,导体滑块303受到的压力克服弹簧203的弹力向上运动,连通第一接线块204,同时不再连通第二接线块205,此时第一增压泵402开始工作,将第二壳体201内的高压油料回流至存储罐700内,同时切断对第三增压泵403的供电;当管道300内压力过低的时候,此时导体滑块202下移,接通第二接线块205和第三接线块206,第三增压泵404和第二增压泵403工作,增加管道300内压力。当存储罐700内的油料液面下降到警戒值的时候,由于浮块101下降,与底盘103之间的距离缩短,报警筒102内的轴柄1022带动导体活塞下移,接通第四接线块1024,电源800对蜂鸣器1026供电报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供油恒压泵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油恒压泵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感受连接件(200),所述压力感受连接件(200)连接管道(300)和存储罐(700),所述管道(300)中部连通有控制泵(400),所述控制泵(400)通过回流管(500)连通存储罐(700),所述控制泵(400)还通过补液管(600)连通存储罐(700);所述压力感受连接件(200)设有第一壳体(201),所述第一壳体(201)底部连通管道(300),所述第一壳体(201)内设有导体滑块(202),所述导体滑块(202)顶部抵接弹簧(203),所述第一壳体(201)侧壁顶部嵌设有第一接线块(204),所述第一壳体(201)侧壁中部嵌设有第二接线块(205),所述第一壳体(201)侧壁底部嵌设有第三接线块(206),所述导体滑块(202)滑动至第一壳体(201)底部的时候,连通第二接线块(205)和第三接线块(206),所述导体滑块(202)向上滑动连通第一接线块(204)的时候不在连通第二接线块(205);所述控制泵(400)设有第二壳体(401),所述第二壳体(401)连通回流管(500)处设有第一增压泵(402),所述第一增压泵(402)启动时将第二壳体(401)内油料输送至存储罐(700)内,所述第二壳体(401)连通补液管(600)处设有第二增压泵(403),所述第二增压泵(403)启动时将存储罐(700)内的油料传送至第二壳体(401)内,所述第二壳体(401)连通管道(300)处设有第三增压泵(404);所述第一接线块(204)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800)和第一增压泵(402),所述第二接线块(205)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800)和第三增压泵(404),所述第三接线块(206)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800)和第二增压泵(4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油恒压泵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感受连接件(200),所述压力感受连接件(200)连接管道(300)和存储罐(700),所述管道(300)中部连通有控制泵(400),所述控制泵(400)通过回流管(500)连通存储罐(700),所述控制泵(400)还通过补液管(600)连通存储罐(700);所述压力感受连接件(200)设有第一壳体(201),所述第一壳体(201)底部连通管道(300),所述第一壳体(201)内设有导体滑块(202),所述导体滑块(202)顶部抵接弹簧(203),所述第一壳体(201)侧壁顶部嵌设有第一接线块(204),所述第一壳体(201)侧壁中部嵌设有第二接线块(205),所述第一壳体(201)侧壁底部嵌设有第三接线块(206),所述导体滑块(202)滑动至第一壳体(201)底部的时候,连通第二接线块(205)和第三接线块(206),所述导体滑块(202)向上滑动连通第一接线块(204)的时候不在连通第二接线块(205);所述控制泵(400)设有第二壳体(401),所述第二壳体(401)连通回流管(500)处设有第一增压泵(402),所述第一增压泵(402)启动时将第二壳体(401)内油料输送至存储罐(700)内,所述第二壳体(401)连通补液管(600)处设有第二增压泵(403),所述第二增压泵(403)启动时将存储罐(700)内的油料传送至第二壳体(401)内,所述第二壳体(401)连通管道(300)处设有第三增压泵(404);所述第一接线块(204)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800)和第一增压泵(402),所述第二接线块(205)两端分别电连接电源(800)和第三增压泵(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贵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新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