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带定向毫米波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8000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宽带定向毫米波天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第二介质基板、第三介质基板、共面馈电传输电线、第一接地面、第二接地面、寄生单元、第一C形反射面、第二C形反射面、底部反射板、兔子形主辐射单元;设置左右两个折叠侧面介质基板上的第一C形反射面、第二C形反射面以及天线的底部反射板,共面馈电传输线与连接器的内导体相连接,连接器的外导体与接地面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宽带定向毫米波天线,采用共面线馈电结构,折叠介质基板与底层反射板之间形成封闭空腔的结构设计,以及兔子形主辐射单元与寄生辐射单元之间的缝隙耦合结构设计,实现了宽带化以及定向性的毫米波天线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带定向毫米波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宽带定向毫米波天线。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使用,使得人们对无线通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好的传输带宽,这也就意味着,通信频带需要不断的向宽频和高频发展,也就推动了对宽带天线的研究,而毫米波天线波长短、传输速度快,传播特性好等优势使其进入了大部分人的视野当中。传统的毫米波天线一般采用波导结构来实现,相较于平面贴片天线,波导结构相对复杂昂贵,并且不利于集成,所以对于小型毫米波微带天线的研究是必然且必要的。在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是发射和接受信号的能量转换装置,天线性能的好坏严重影响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等特性。现代雷达系统中通常使用的波导缝隙天线,在波导天线上开缝,形成辐射缝隙阵列来提升辐射性能。但是这种天线在实际生产加工中的要求越来越高,波导管缝隙天线的缝隙宽度一般小于1mm,深度和倾角各不相同,同时天线阵的结构紧凑,所以加工和组装工艺需要同时克服多种技术难题。而贴片天线可以较好的克服这些问题,常见的贴片天线的馈电方式有微带馈电、同轴馈电、孔径耦合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宽带定向毫米波天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带定向毫米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108)、第二介质基板(1081)、第三介质基板(1082)、共面馈电传输线(102)、第一接地面(1011)、第二接地面(1012)、寄生单元(104)、第一C形反射面(105)、第二C形反射面(106)、底部反射板(107)、兔子形主辐射单元;所述的第一C形反射面(105)设置在右侧折叠侧面上;第二C形反射面(106)设置在左侧折叠侧面上;所述的共面馈电传输线(102)与连接器的内部导体相连接,连接器的外导体与第一接地面(1011)、第二接地面(101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带定向毫米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108)、第二介质基板(1081)、第三介质基板(1082)、共面馈电传输线(102)、第一接地面(1011)、第二接地面(1012)、寄生单元(104)、第一C形反射面(105)、第二C形反射面(106)、底部反射板(107)、兔子形主辐射单元;所述的第一C形反射面(105)设置在右侧折叠侧面上;第二C形反射面(106)设置在左侧折叠侧面上;所述的共面馈电传输线(102)与连接器的内部导体相连接,连接器的外导体与第一接地面(1011)、第二接地面(101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定向毫米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寄生单元(104)设置在左右两个折叠侧面上的第一C形反射面(105)和第二C形反射面(106)内部;所述的第一C形反射面(105)、第二C形反射面(106)和底部反射板(105)构成的半封闭空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宽带定向毫米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封闭合空腔结构中的空腔大小通过第二介质基板(1081)和第三介质基板(1082)以及第一C形反射面(105)和第二C形反射面(106)的高度来调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宽带定向毫米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介质基板(108)的左侧折叠侧面上第一C形反射面(105)设置在所述的第二介质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迎松董玥赵宇婷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