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耐热镁合金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960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强度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镁合金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6~15%Gd、1~6%Y、0.35~0.8%Zr,0~1.5%Ca,杂质元素Si、Fe、Cu和Ni的总量小于0.02%,余量为Mg。熔炼时分别以Mg-Gd、Mg-Y、Mg-Zr中间合金的形式向镁熔体中添加Gd、Y、Zr,熔炼后得到的镁合金在经450~500℃,6~12小时的固溶处理后,在350~450℃的温度下进行挤压,对挤压棒进行225℃×10~16小时的时效处理后,更进一步提高其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添加合金元素(Gd,Y)或改变熔炼、热加工和热处理的工艺条件获得的,制得的此类镁合金具有比传统商业镁合金优越的室温强度、瞬时高温强度和硬度等机械性能。属于金属材料类及冶金领域。
技术介绍
强度不足、耐热性不佳和抗腐蚀性不强严重阻碍了镁合金在航空航天、军工及其它行业中替代铝合金等材料的步伐。稀土元素,尤其是Y、Nd等,在提高镁合金强度、耐热性、抗腐蚀能力方面作用显著,如WE54和WE43等。最近30~40年中,Rokhlin等又陆续发现一些重稀土元素(Gd、Dy、Tb等)在提高镁合金的强度,特别是耐热性方面,作用强于Y、Nd等其它稀土元素(R.Ciach,Advanced Light Alloys and Composites,1998,第443-448)。在这些重稀土元素中,Gd的价格相对便宜,作用也较为显著。在共晶点温度,Gd在Mg中的极限固溶度是23.5%,且随温度的降低显著下降,这意味着Mg-Gd二元合金是典型可以通过热处理沉淀强化的镁合金。Rokhlin等和Kamado等已经发现Mg-20%Gd合金的高温强度要好于传统的WE54A耐热镁合金和332.0铝合金;铸态Mg-20%Gd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在250℃分别为310MPa和2%,其室温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只有220MPa和不足0.3%(S.Kamado,S.Iwasawa,K.Ohuchi等,Journal of Japan Institute of LightMetals,Vol.42,No.12,1992,第727-733页)。然而,单纯地加入大量的重稀土Gd的镁合金成本太高,密度更高和室温延伸率过低;因此有必要添加其它更轻、更廉价的合金元素来降低Gd的用量,开发一种价格相对便宜、拥有更高的室温和高温强度的镁合金。为此,Rokhlin等使用Y代替部分Gd,并加入0.5Mn细化组织和改善力学性能,开发了Mg-9.5Gd-4.8Y-0.5Mn合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在热挤压(挤压比λ=34.81)T5状态下抗拉强度可以达到400~435MPa,但这种合金的室温延伸率仍然很低,只有4%(L.L.Rokhlin,N.I.Nikitina,Magnesium-gadolinium andmagnesium-gadolinium-yttrium alloys,Z.Metallkd.,75(12),1994,第819-823页),而其铸态室温延伸率几乎为零,难以应用。Kamado等在Rokhlin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在Mg-Gd-Y合金中使用Zr代替Mn,并进一步优化合金成分。因为Zr在细化镁合金晶粒的效果远强于Mn,所以有望进一步改善这个合金系的工艺性能。Kamado等设计的Mg-10Gd-3Y-0.4Zr合金经过80%的总压下量的热轧制和时效后获得了更高的力学性能,其室温抗拉强度可达460MPa,延伸率小于0.5%;在200℃时其抗拉强度为420MPa,延伸率为6%;在300℃时其抗拉强度为230MPa,延伸率为9%。(S.Kamado,Y.KojimaProc.of 3rd International Magnesium Conference,ed.by G.W. Lorimer,TheInstitute of Materials,London,1997,第327~342),Kamado等在改善合金延展性方面效果也不好,而且合金的抗拉强度在200-300℃之间下降很快。他们在断口表面观察到了氧化物或未溶稀土相的存在,并且认为这是合金室温性能恶化的原因。他们的熔炼工艺如下先用真空高频感应在氩气的保护下熔炼出Mg-Gd-Y三元合金,熔炼和浇注温度高达800℃;再将Mg-Gd-Y三元合金在流量比为1∶100的SF6和CO2混合气体保护下重熔,在830℃加入Mg-30%Zr细化晶粒,并在此温度下搅拌、保温和浇注。由于采用高熔点的纯稀土作为原料,他们在熔炼Mg-Gd-Y三元合金时采用的熔炼温度很高,但在后续工序中却缺乏稀释步骤;而且为了保证Zr的晶粒细化效果又采用了高达830℃保温和浇注温度,这样势必加重合金熔体氧化吸气后果。另外,在如此高的温度下熔炼和浇注,也给极易燃烧的镁合金液在大规模熔炼生产保护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进一步优化合金成分和改善合金熔炼工艺,对于继续提高Mg-Gd-Y合金的高温强度和延伸率和大规模生产应用,以及使该系合金直接在铸造状态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优化的,通过添加合金元素(Gd,Y)或改变熔炼、热加工和热处理的工艺条件,获得高强度耐热镁合金,使得此类镁合金具有比传统商业镁合金优越的室温强度、瞬时高温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采用Gd为第一组分,因为Gd在200℃在Mg固溶体中的固溶度为3.82%,为保证合金得到良好的时效析出强化和固溶强化效果,Gd的加入量不低于6%,为避免合金成本和密度增加太多,以及合金过分脆化,Gd的加入量不高于15%;采用Y为第二组分,Y可以略微降低Gd在Mg中的固溶度,从而增加Gd的时效析出强化效应,另外Y的加入也有助于增加合金的阻燃和抗氧化能力,但是加入过多的Y会推迟时效硬度峰的出现,导致时效所需时间延长,并且使强度降低,因此Y的含量控制在1-6%;采用Zr作为晶粒细化剂,以提高合金的韧性和改善合金的工艺性能。该镁合金可以进一步加入少量的Ca以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和高温强度,但加入过多的Ca会严重降低合金的延伸率,因此Ca的含量控制在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高强耐热镁合金,其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6~15%Gd、1~6%Y、0.35~0.8%Zr,0~1.5%Ca,杂质元素Si、Fe、Cu和Ni的总量小于0.02%,余量为Mg。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强耐热镁合金制备方法包括熔炼工艺和热处理工艺Mg-Gd-Y-Ca-Zr合金的熔炼工艺为先将纯镁、中间合金Mg-Gd、Mg-Y、和Mg-Zr预热到180℃~220℃,然后将纯镁放入有SF6/CO2气体保护的熔炉中熔化,待镁锭刚熔化后在670~690℃加入0~1.5wt%的纯Ca,当镁液温度达到720~740℃后,将20~50wt%的Mg-Gd中间合金直接加入到镁液中,Mg-Gd熔化后镁液温度回升至720~740℃时再加入3.4~20wt%的Mg-Y中间合金,将镁液温度升至760~780℃后加入1.2~2.7wt%的Mg-Zr中间合金,待其熔化后撇去表面浮渣,搅拌2~3分钟,再将镁液温度升至780~800℃保温20~30分钟后降温至750~755℃,不断电精炼6~10分钟,精炼后的静置时间控制在25~40分钟之间,待镁液冷却至690~720℃后撇去表面浮渣进行浇铸,浇注用钢制模具预先加热至200~250℃。本专利技术具体的热处理工艺为Mg-Gd-Y-Ca-Zr合金的固溶处理温度为450~500℃,6~12小时。进行挤压的Mg-Gd-Y-Ca-Zr合金在350~450℃的温度进行0.5~2小时的预热,之后进行挤压。然后对热挤压棒进行225℃×10~16小时的时效处理。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为(1)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耐热镁合金,其特征在于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6~15%Gd、1~6%Y、0.35~0.8%Zr,0~1.5%Ca,杂质元素Si、Fe、Cu和Ni的总量小于0.02%,余量为M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上明曾小勤彭立明丁文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